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70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予以对症治疗。结果70例患者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同时予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无患者发生感染及手术并发症。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子宫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护理措施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剖宫产率也居高不下,且近期我国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子宫瘢痕妊娠的发生将增加。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指妊娠物种植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是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子宫瘢痕妊娠的预防需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同时提高临床医师的剖宫产技术,临床医生应重视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处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对于子宫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以后的再次复发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瘢痕妊娠 剖宫产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肿瘤之一,也是引起妇女死亡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这些特点使得它逐渐引起了更多妇女和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68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探讨了针对子宫内膜癌最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 子宫内膜癌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好发于30~50岁,约占绝经期前妇女的70~80%,肌瘤常为多发,大小不等。发生部位以子宫体最多见,根据生长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等,也可发生在宫颈部位。病理上,子宫肌瘤表现为一实体性的球形肿块,主要由旋涡状排列的平肌细胞构成,并有不等量的胶原、细胞外基质和纤维细胞。肌瘤外表有一层结缔组织束和纤维构成的假性包膜。较大肌瘤由于血供障碍可发生多种变性,包括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脂肪样变性等,也可发生坏死、囊变、出血等,在这些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可发生钙化。子宫肌瘤恶变得概率很低,不足1%。由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可表现出月经过多、下腹部包块或排尿、排便困难等临床表现。临床上,虽然肌层内肌瘤最为常见,然而产生明显症状者是粘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可以因粘膜面积增加以及表面溃疡和感染,局部充血等而引起月经过多、过频、月经淋漓不止或不规则出血,或脓血性白带、有臭味等,可引起不孕和习惯性流产。子宫肌瘤需行手术治疗时,MRI的准确定位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粘膜下肌瘤 月经过多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及探讨我院介入联合清宫、经阴道疤痕切除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对70例瘢痕妊娠病人实施介入术后3—5天再行清宫术围手术期护理。结果70例病人临床治愈率达到100%,未产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无阴部手术后大出血发生。结论实施严谨、细致的护理措施利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恢复,是提高手术成功,预防并发症出现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介入术 子宫瘢痕妊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B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显示,黏膜下肌瘤6例,子宫肌壁间肌瘤24例,混合型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15例,诊断符合率为94.34%,误诊3例,误诊率为5.66%。与病理结果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B超诊断的方法,可以确保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B超诊断 子宫肌瘤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加快子宫肌瘤患者的恢复,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子宫肌瘤发病率。方法通过观察,分析2014年2月到3月妇科21例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得到康复,且未见并发症,未见复发病人。结论此护理体会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与患者交流经验,得出了子宫肌瘤患者相应护理要点和处理方式,着重于子宫肌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对子宫肌瘤各种并发症有积极预防的作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患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6例,均实施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并评估其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48%(43/46)。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大出血、感染、宫腔粘连、子宫穿孔、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对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内疤痕妊娠应用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MTX)结合自制明胶海绵颗粒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内疤痕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MTX子宫动脉灌注与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愈率为100.0%,术后复查血HCG均降低至正常水平,术中出血量为(50.6±4.8)ml,包块消失时间平均为(12.5±3.7)天,阴道流血时间为(4.9±1.6)天。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出现恶心、呕吐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生育功能均保留,两周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与自制明胶海绵颗粒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应用于宫内疤痕妊娠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

  • 标签: 宫内疤痕妊娠 甲氨蝶呤 明胶海绵颗粒 子宫动脉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5年2月—2016年8月68例子宫肌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腔镜微创组则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口24h内疼痛程度、术中创伤流血总量、术后恢复天数和疾病康复率、术后感染率、免疫功能降低率进行比较。结果腔镜微创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口24h内疼痛程度、术中创伤流血总量、术后恢复天数72.25±6.02min、2.61±1.10分、129.19±10.26ml、4.16±1.25d优于对照组96.13±12.36min、4.13±1.45分、150.13±18.14ml、6.41±2.21d,P<0.05。腔镜微创组疾病康复总有效31例,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67.65,P<0.05。腔镜微创组术后感染率、免疫功能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8例术后感染,7例免疫功能降低。腔镜微创组1例感染。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更好减轻疼痛和减少创伤,缩短手术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感染率,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传统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巨大子宫肌瘤在2014年到2016年收治的患者中筛选107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术后统计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的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手术的操作时间短、手术操作中出血量较少,由于手术微创创口小,术后的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患者采用曼月乐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病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曼月乐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用药前后月经量和子宫体积大小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仅有2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患者采用曼月乐环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表现,减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曼月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子宫脱垂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期间的围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02例老年子宫脱垂欲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调查,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12月前共接收51例,为其提供围术期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对2015年12月后接收的51例患者给予围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纳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手术进行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24h痛感更弱;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2%)远低于对照组(15.69%),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子宫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期间,提供围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老年 子宫脱垂 围术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确定子宫肌瘤瘤体供血动脉位置,并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技术进行治疗,探讨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87.13±49.52)mm3,治疗后6个月为(25.76±11.95)mm3,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45.8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瘤体供血动脉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肌瘤直径小于50mm的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供血动脉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诊断中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我院选取32例子宫肌瘤患者、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所有人员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32例子宫肌瘤患者中,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3.75%(30/32),其中有2例患者为多发性子宫小肌瘤将其诊断为子宫腺肌瘤,其误诊率为6.25%(2/32);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5.00%(17/20),其中有3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症被诊断为子宫肌瘤,其误诊率为15.00%(3/20);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对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子宫组织可予以清晰显示,可通过对血流动脉学变化的情况诊断其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腺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因大出血给子宫造成的损伤,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倒U形动脉缝扎术 剖宫产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