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塔中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油气聚集区,勘探成果显示,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预测难度大。以礁滩储集体特征识别、类型划分为目的,应用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对奥陶系颗粒滩储层作详细研究。通过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在储层基本特征研究基础上,综合岩相、裂缝、岩溶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多因素叠合分析方法,开展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评价。

  • 标签: 碳酸盐岩 颗粒滩储层 特征识别 塔中地区
  • 简介:基于辽宁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标签: 高频地波雷达 风场 获取率 可用性 平均偏差 探测性能
  • 简介:在英语学习中,阅读对提高语言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如何进行有效英语阅读教学是很多学者和英语教师们关心问题。近几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意识和语篇意识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阅读策略训练,摸索出了基于语篇分析大学英语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使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更具实用性和效用性。

  • 标签: 阅读策略 语篇 语篇分析 策略性阅读
  • 简介:常规时间一空间域和频率一空间域预测滤波方法假设地震记录由地震信号和随机噪声两部分构成,即所谓加噪声模型,但是,在对随机噪声进行估算时,又假设随机噪声可以通过预测误差滤波器由地震记录中进行预测,即所谓源噪声模型。这种前后不一致噪声模型降低了该类方法去噪能力和保幅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演时空域随机噪声衰减方法。它首先从地震数据中估算预测滤波算子,该算子表征了地震信号可预测性,自适应地描述了地震信号空间结构。在得到预测误差算子之后,将该算子作为正则化约束引入到地震信号反演系统,由含有随机噪声地震数据直接反演地震信号。不同于常规随机噪声衰减方法,该方法将随机噪声衰减问题归结为正则化约束下地震信号反演问题,克服了常规方法噪声模型不一致性问题。我们采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噪声压制同时,没有对有效信号产生明显伤害,具有更好振幅保持能力。

  • 标签: 噪声衰减 预测滤波 信号反演 正则化约束
  • 简介:对比分析多通道微波辐射计、GNSS/MET(GPS)与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分析呼和浩特地区水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温度廓线在3km以下比较准确,相对湿度和水汽密度在2km以下具有参考价值.微波辐射计、GPS与探空测量水汽绝对误差分别为0.38cm与1.0cm,且均高于探空值.呼和浩特地区水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夏季水汽平均值最大,为2.59cm,秋季其次,为1.52cm,春季和冬季分别为0.96cm和0.54cm.四个季节水汽日较差夏季(0.20cm)〉秋季(0.17cm)〉冬季(0.14cm)春季(0.09cm),水汽日变化率冬季(26.63%)〉秋季(12.01%)〉春季(9.63%)〉夏季(8.53%).水汽最大值、最小值出现频率具有-定特征,不同季节水汽最大值出现在23:00-23:59概率最大,最小值在00:00-00:59出现概率最大.

  • 标签: 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探空 呼和浩特地区 水汽
  • 简介:《乡土医生》想象和建构了接近完美的理想医生许云峰,在市场社会语境中显得错位失真;而《中国病人》中表征理想主人公富于理想却被指认为"病人",与现实格格不入。"乡土医生"难以疗救"中国病人",这两部小说形成互文。曾经作为"疗救者"医生在消费时代已经失去其主体性,甚至其自身都沦为"病人"。"医生"无可寻觅,"病人"却随处可见。至此,八十年代小说中接续"五四"启蒙传统"疗救"隐喻,在世纪之交文学中已经隐身退场,完成了从启蒙现代性到世俗现代性转变。

  • 标签: 世纪之交 《乡土医生》 《中国病人》 主体性 启蒙 世俗
  • 简介: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
  • 简介:本文以张炜《独药师》和格非《望春风》为例,分别阐述民间叙事面向中国革命和现代化书写时所具备双重面貌:一方面包含着以自我认知为核心个体与历史冲突,及个体对精神困境尝试性解决,一方面又包含着作者试图置身于历史之外再现历史另一种表达。而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书写,新世纪小说对民间叙事把控力,由对再现历史强调呈现出对个体心理、文本结构及语言抒情化等文学性重视,呈现出新美学向度。

  • 标签: 民间叙事 历史 自我 情感结构 美学向度
  • 简介:利用1974—2015年河北邯郸地区16个观测站逐日降水与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对年降水量和气温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2a来,河北邯郸地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除中雨日数呈轻微上升趋势、大雨日数及连续湿日整体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大1d降水量、最大5d降水量、极强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且分别于2004、1992、2006年发生显著突变。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幅度区域性差异明显,极值指数以邱县、曲周县减少最显著,绝对指数以峰峰矿区减少最显著,而相对指数则以曲周县减少最显著。除连续干旱日数呈微弱负相关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除最低气温与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呈微弱正相关外,最高、最低气温与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负相关,极端降水对最高气温响应比最低气温更敏感。

  • 标签: 极端降水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邯郸地区
  • 简介: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及其向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转化过程中动热力结构特征演变和发展机理,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E及TRMM卫星资料,对2013年7月22—23日青藏高原上一次MCC转化MCV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发生环境背景,以及过程中涡度、温度和能量收支演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低层水平涡度向垂直涡度转换,以及垂直方向上正涡度输送,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有利于对流涡旋发展正反气旋性环流配置。转化过程中大气中上部温度正异常主要来自于可分辨凝结,温度升高使得高层等压面抬升;下方冷却异常主要来自于蒸发作用和垂直运动,低层温度降低引起等压面收缩下降,这样配置有利于涡旋发展、对流上升运动加强以及降水发生。对流活动释放潜热能是转化过程中主要能量来源,高空急流入口区直接热力环流引发有效位能向动能转化,也为MCC向MCV转化提供了能量。

  • 标签: 青藏高原 MCC MCV 动热力结构
  • 简介: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中重要环节,对后续精细构造解释起到重要作用。传统提高分辨率方法大都假设地震资料是稳态并且噪声水平不随空间发生变化,而实际情况不满足这一假设,导致提高分辨率处理后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二次谱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首先,文中提出了基于S变换时频二次谱,并结合模型论述了时变子波和反射系数在时频二次谱中特征及其可分离性;其次,依据时变子波和反射系数在时频二次谱中特征差异,构建了二维滤波器在地震记录时频二次谱中提取时变子波振幅谱;再次,文中研究了噪声环境中时变提高分辨率算子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依据时频谱能量强弱相对关系自适应确定频带拓宽范围时变提高分辨率算子设计,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最后,文中对该方法进行了模型和实际数据试处理,并与传统谱模拟方法和Q补偿方法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不需要估计Q值,提高分辨率能力不受震源子波频带限制,在兼顾信噪比前提下能够充分提高不同时间局部地震数据分辨率。

  • 标签: 提高分辨率 S变换 时频谱 时变子波 谱模拟反褶积 Q补偿
  • 简介: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姿态匹配、照片拼接、纹理映射等处理,获取了房屋建筑密集区正射镶嵌图和三维场景模型,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目视判读,并与地面调查真实结果比对分析,计算得到目视判读准确率为91.17%,Kappa系数为0.80。结果表明,轻小型无人机轻便灵活,获取三维场景模型能有效、直观、准确地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判定,可弥补传统实地调查不足,为评估大范围建筑物抗震能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轻小型无人机 房屋建筑结构 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人工鱼礁区内底栖生物体内Cd含量.结果表明:底栖动物Cd含量为0.011-0.541μg/L,平均值为0.188±0.220μg/L.Cd在不同生物组织器官中分布按顺序依次为:性腺〉鳃〉肌肉.不同生态位底栖生物肌肉中Cd富集规律为:口虾蛄,蟹类,蝦虎鱼类,虾类,头足类.其健康风险因子远小于1,表明镉对接触人群没有明显健康风险.

  • 标签: 重金属 底栖生物 生态风险评估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和GFS0.5°×0.5°逐6h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云卫星资料,对2013年9月13日浙江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受西太副高西北部边缘暖湿西南气流和东移高空槽共同影响,引发了浙江北部强对流天气。在有利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场配合下,当低层925hPa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hPa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会产生强对流,这对强对流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报指示意义。此次过程中强对流天气与雷达回波中心对应良好,中尺度辐合线基本与对流发生发展相对应,辐合线周边区域是强天气容易发生发展区域,辐合线先于降水出现,随后在辐合线周边出现了强降水和大风天气。

  • 标签: 强对流 中尺度辐合线 触发机制 中尺度分析
  • 简介: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常规物探方法,对于寻找与高极化体有关矿产具有很好指导意义。内蒙古鄂伦春某金属矿勘查中应用应用激电测深法开展深部找矿研究实践表明:本区开展该方法行之有效,后期钻探证实激电测深异常对深部矿化体具有很好对应关系,所选工作参数是合理,所建立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对本区或同类地区深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激电测深 测深 内蒙古 勘查
  • 简介:基于1960年12月至2016年2月上海地区地面气象站气温、气压、降水、风速等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冬季影响上海地区不同等级冷空气活动特征及其对风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56a冬季影响上海地区冷空气频次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所致降温幅度呈现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变化特征;冬季中等强度冷空气、弱冷空气次数有14a和4a显著周期;冷空气过程平均最大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强冷空气平均最大风速下降幅度最大;冷空气降水总量呈增多趋势,弱冷空气降水总量占冷空气所致总降水量57%。

  • 标签: 冷空气 小波分析 冬季 上海
  • 简介: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省中部,属郯庐断裂带中段。在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新元古代—新生代沉积地层中,到目前,已识别出25个地震事件层位。这些地震事件层位名称取自不同年代或年龄含地震记录岩石地层。大多数地震记录是震积岩,少部分为震火山岩,它们时空分布支持该断裂带生成—活动与发展历史分2个阶段:古郯庐断裂带阶段(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阶段。新元古代初鲁中至苏皖北部NNE向韧性剪切带形成,沟通了秦岭大别与苏鲁洋间NEE走向转换断层,可能是沂沭断裂带或古郯庐断裂带成因机制。在纵向上,古郯庐断裂带阶段形成了8个地震事件层位,其中5个地震事件层位较密集地分布于南华系至中下寒武统;中—新生代阶段形成了17个地震事件层位,其中12个层位较密集分布于白垩系—古近系。因此,南华纪—早中寒武世、白垩纪—古近纪分别为2个发展阶段强地震事件频繁发生时段。在这2个发展阶段,该断裂带地震活动动力来源不同:古郯庐断裂带阶段主要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相向运动与碰撞;中—新生代阶段主要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俯冲。在横向上,有15个(占60%)地震事件层位分布在此断裂带内或由该断裂带内向两侧延伸,这体现了沂沭断裂带一直是研究区内发震构造主体。所有地震事件地层分布于该断裂带纵中轴线两侧150-180km以内同沉积盆地,这证明该深大断裂带两侧近区是强构造地震活动区。作者关于地震事件层位时空分布论述和图解,展示了该断裂带自形成以来地震作用过程与历史,清晰地勾绘出了这条长期活动地震带影响范围,这不仅对分析此类深大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由地震引发软沉积物变形与地震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评价此类地震带对地表和建筑�

  • 标签: 沂沭断裂带 地震事件地层 震积岩 震火山岩 时空分布
  • 简介: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边界反射,一般采用吸收边界条件以压制人工边界反射。目前常用分裂式完全匹配层(PML)边界条件需要在边界处进行特殊处理,尤其是在三维情况下需要将变量分裂为三个分量,增加了数值模拟计算时间和内存占用量。与分裂式PML吸收边界条件相比,混合吸收边界条件(HABC)具有易于实现、计算量小和吸收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提高三维波动方程数值模拟计算效率。本文将基于一阶Higdon单程波方程混合吸收边界条件从二维计算域发展到三维,提出了适用于三维弹性波数值模拟混合吸收边界条件。均匀模型以及复杂模型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混合吸收边界条件与传统完全匹配层边界条件相比,具有效率高、吸收效果好优势。

  • 标签: 三维弹性波方程 混合吸收边界条件 正演
  • 简介: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17个全球气候模式,确定了1.5℃温升(相对于1861—1880年)发生时间,预估了全球升温1.5℃时,北半球冻土和积雪变化,并对预估结果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3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分别于2027、2026、2023年达到1.5℃阈值。当全球升温1.5℃,北半球多年冻土南界北移1°~3.5°,冻土退化主要发生在中西伯利亚南部。多年冻土面积在全球升温1.5℃时,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较1986—2005年分别减少约3.43×10~6km(221.12%)、3.91×10~6km(224.10%)和4.15×10~6km~2(25.55%);北半球超过一半以上区域雪水当量减少,只在中西伯利亚地区略微增加;北美洲中部、欧洲西部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减少较显著,减少约40%以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分别减少0.15×10~6km~2(7.28%)、0.18×10~6km~2(8.74%)和0.17×10~6km~2(8.25%)。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水当量分别减少约14.9%和13.8%。

  • 标签: 多年冻土 雪水当量 北半球 全球变暖1.5℃
  • 简介: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通过分析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传播相移和零滞后相关系数等双偏振参量特征,识别了呼和浩特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与对应时刻地面雨滴谱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了识别效果.从个例分析结果来看,此X波段双偏振雷达具有较好识别效果,当雷达回波强度大、差分传播相移小且差分反射率因子和零滞后相关系数也较小时,产生冰雹可能性较大;当差分反射率因子值较大,差分传播相移高且零滞后相关系数接近1时,由大粒子组成强降水天气可能性大.同时,雨滴谱仪天气现象识别、粒子谱连续监测和高频率数据采集等特征,在双偏振雷达冰雹和强降水天气识别检验中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 标签: X波段双偏振雷达 偏振参量 冰雹 强降水 雨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