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留置胃患者护理管理中以护理专案实施干预的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2在医院ICU接受留置胃治疗的患者5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作相同例数2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分别运用常规护理与护理专案管理,比对干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管道固定、管道维护以及患者约束方面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在不良事件方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理专案模式实施安全管理,利于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风险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适宜推广。

  • 标签: 留置胃管 ICU 护理专案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留置胃患者护理管理中以护理专案实施干预的价值。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2在医院ICU接受留置胃治疗的患者5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作相同例数2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分别运用常规护理与护理专案管理,比对干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管道固定、管道维护以及患者约束方面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在不良事件方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理专案模式实施安全管理,利于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风险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适宜推广。

  • 标签: 留置胃管 ICU 护理专案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84例肘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予以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与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2%(P

  • 标签: 尺神经松解前置术 肘管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PICC置患者中PDCA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PICC置患者中筛选62例为研究样本,且时间为2020.01-2022.12。遵循双盲法分为传统、研究2组,31例/组,管理方式依次为传统护理管理、PDCA护理管理。分析2组管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管理后的管理服务质量、生活质量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为急性白血病PICC置患者实施PDCA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佳,能够提升管理服务质量,维持较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荐应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PICC置管 PDCA护理管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PICC置化疗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共计纳入9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PICC置化疗处理,且时间为2021.01-2023.01。双色球法均匀分组,46例/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践组: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践组护理后的冲管及封次数更少,护理服务水平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家属参与式护理实施到研究化疗患者中,可减少冲次数,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置管 化疗 家属参与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应用 PICC留术治疗血癌病人的合并症。方法:该研究选取了本院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名血液肿瘤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4人,观察组44人,采用了护理介入,并比较两组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该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合并症,包括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病率都要比对照的发病率要低,并且SF-36得分也要高于对照,有非常显著的差别。结论: PICC置经护士介入后,能有效减少病人的合并症发生,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少 血液肿瘤 患者 PICC置管 并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110位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5名,给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对照组(55名,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情绪问题,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四肢长管骨骨折治疗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病情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深静脉置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10-2023.10本院进行深静脉置的血液透析患者141例,将其随机抽样分组为对照组(70例,基础护理)和干预组(71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的置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置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深静脉置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发生置感染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置管感染率
  • 简介:手术器械使用后如未能及时清洗,易干涸形成一层生物膜。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应的生长方式,其结构包括细菌和自身分泌的细胞外聚合酶(EPS),是细菌的一种具有保护性的特殊生长模式,是影响灭菌剂穿透,造成器械灭菌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效、彻底的清洗污染器械是保证灭菌质量的关键步骤。吸引头类金属腔器械,由于其种类繁多、内径狭窄,腔狭长,有侧孔等结构特点,增大了清洗及处理的难度。

  • 标签: 清洗效果 手术器械 吸引头 管腔 金属 细菌生物膜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5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拔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的主要原因。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ICU 非计划拔管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peptidemodifiedcarboxylate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HR)基因载体,考察其对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羧化的多壁碳纳米(MWCNTs)与精氨酸(arginine,R)和组氨酸(histidine,H)组成的短肽(HR)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反应,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MHR。采用1H-NMR、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取纯化后的MHR,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电泳法测定载体MHR对pEGFP质粒的包裹能力。用MHR/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MHR和MWCNTs-COOH对DU145和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MHR合成成功。在氮磷比(N/P)=20时,HEK293细胞对MHR/pEGFP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N/P值时,其中N/P=20时,RAW264.7细胞对MHR/pGL3复合物的摄取率约为单体pGL3的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HR作用于DU145和RAW264.7细胞24和48h后,当MHR浓度达64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仍然〉80%;而MWCNTs-COOH浓度达32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当浓度达640μg/ml时,细胞活性低于20%。结论:MHR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 标签: 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基因载体 转染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磁共振胆胰成像(MRCP)影像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经MRCP检查,综合分析MRCP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CP显示肿块26例,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形态呈截断状或圆锥状16例,鸟嘴状或鼠尾状12例,杯口状8例。29例显示梗阻远端的胆管。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9%,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7.8%。结论常规MRCP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重要手段,对肝外胆管癌定位诊断尚准确,定性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但依然有待其他手段的补充。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 简介:目的主要针对患有肿瘤的患者在进行PICC置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我院(2017.4-2018.4)期间,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对比组(37例)采用常规的PICC置延续护理,观察组(37例)采用常规的PICC置延续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发病率等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p0.05)。1.2方法对比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的PICC置延续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运动护理、导管护理等。观察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延续护理并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护理,其中具体措施为(1)成立专业的电话回访小组本小组的成员由2名经验比较丰富的PICC专科护士组成,首先先对该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护理培训和考核,然后使2名护士详细了解肿瘤患者的病情和相关记录,统计患者的联系方式,对PICC导管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相关判断方法进行学习,最后与患者进行沟通。(2)在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过程中,主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解,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禁止事项,对患者进行相关自我护理常识的教育,对患者导管的状态进行询问,例如导管的刻度线、是否有液现象等,同时每月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2。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护理以后的护理效率和并发症概率。显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存在异常症状,无并发症,能够自由生活;有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异常症状,基本无并发症,能够自由生活;无效上述无改善。并发症现象导管感染、导管阻塞、静脉血栓等。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卡方测定,t测定,P<0.05证明具有统计意义。2结果1.2.1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观察组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为51.35%(19/37),有效的患者为43.24%(16/37),无效的患者为5.41%(2/37),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比组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为35.14%(13/37),有效的患者为37.84%(14/37),无效的患者为27.23%(10/37),总有效率为72.97%(27/37)。(x2=11.463,P=0.016)1.2.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为导管感染,1例患者为导管阻塞,其并发症概率为5.41%(2/37);对比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导管感染,3例患者为导管阻塞,4例患者为静脉血栓,其并发症概率为27.23%(10/37)。(x2=10.432,P=0.027)3讨论PICC置就是一种通过外周植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采用PICC置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是患者的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PICC置延续护理能够使患者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呵护,尤其是患有肿瘤的患者在接受相关的延续护理中,通过接受相关护士的电话回访,能够使医院能好的掌握患者的情况,使患者能够在自行护理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识,对导管的护理和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电话回访能够有效处理一些简单的导管异常现象,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3。综上所述,针对患有肿瘤的患者在进行PICC置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以后,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治疗,使主治医生详细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的感染情况,从而从多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因此,该后续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陈铁双.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延续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6(05)595-596.2唐文.肿瘤PICC置出院患者护理中延续服务的施行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2)18116+18118.3束寒玲,戴文君,张小华,洪静芳.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4)535-539.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布托啡诺对老年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拔期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1组、B2组、B3组和C组,各30例。B1组、B2组、B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缓慢注入布托啡诺0.01、0.02、0.03mg/kg,C组于同一时间点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比较麻醉诱导药物静脉注入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导管时(T3)及拔除导管后5min(T4)时的各生理指标。记录拔时(t0)及拔后5min(t1)、10min(t2)、20min(t3)时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不良反应。结果在T3时,B2组与B3组血糖、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低于C组和B1组(P<0.05)。在T2~T4时,B2组与B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C组和B1组(P<0.05)。B2组t1、t2时OAA/S评分(2.20±0.63)、(1.30±0.48)分低于其他三组(P<0.05)。B2、B3组术后躁动发生率(6.7%、0)低于C组和B1组,B3组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嗜睡、头晕发生率(20.0%、13.3%、30.0%、30.0%)高于C组和B1、B2组(P<0.05)。结论0.02mg/kg剂量的布托啡诺可以使老年患者苏醒平稳,拔期应激反应降低,术后镇静适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布托啡诺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拔管期
  • 简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容易发生宫颈出血,顽固性宫颈出血可导致孕妇产后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严重者死亡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命安全[1,2]。常规的宫腔纱条填塞、B-Lynch缝合等止血方法在宫颈出血中效果不理想[3,4]。近年来,我院采取宫颈提拉式缝合手术,在宫颈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管 产后失血性休克 宫腔纱条填塞 止血方法 提拉 子宫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一定剂量的钒酸盐的降糖作用与理糖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饲法喂饲Wistar大鼠20mg·kg^-1·d^-1正钒酸钠(VA)共2wks,观察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胰岛素释放曲线、胰高血糖素(Glc)、皮质酮(Cor)、体重的变化。结果Va不影响正常大鼠的OGTT和血浆Glc和Cor水平,而抑制体重的增长;Va显著改善STZ糖尿病大鼠的OGTT,并使升高的Glc和Cor正常化,而低体重和低水平的胰岛素释放曲线无明显改善。结论提示该剂量的Va可有效地降血糖,纠正糖尿病糖代谢和激素紊乱,但对体重仍有较明显的副作用。

  • 标签: OGTT 理糖激素 钒酸盐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皮质酮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鼓膜置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共89例,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3~55岁,平均25岁;病程1~6月;双耳60例,单耳29例。双耳患者多为小儿,均表现为听力下降,部分因耳痛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术 置管治疗 耳内镜 耳鼻咽喉科 保守治疗
  • 简介:瘤是向小汗腺末端分化的一种良性肿瘤,皮损好发于眼睑、颈部和前胸,皮疹以硬韧的扁平丘疹或半球性丘疹为主要表现,常为多发,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很少自行消退,终生处于进展之中,直接影响面部美观,给许多女性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50例眼睑汗瘤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眼睑汗管瘤 小汗腺 球性 二氧化碳激光 光敏性药物 皮损面积
  • 简介:1998年以来,我们对因2次以上胆道手术后胆总管上段狭窄引起的频繁发作胆管炎及黄疸的病人,在左右肝仍然沟通的情况下,选择了左肝空肠吻合术,18例患者均得到治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左肝管 空肠吻合术 胆总管 黄疸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