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riB)患者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肝窦病变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CHB患者肝活检组织PDGF表达;采用电镜技术分析CHB患者肝窦病变,并分析其表达变化肝窦病变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窦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肝窦毛细血管化等改变。PDGF表达病理组织学分度呈一致性改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病理组织学分度加重,PDGF在肝组织中表达逐渐明显,且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DGF表达强弱肝窦和窦周隙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PDGF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CHB患者炎症进展及肝窦和窦周隙病变发病过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肝窦
  • 简介:十二指肠胃返流病如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损害,称为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胃镜直视下常见一种疾病,目前X线对该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在胃肠透视中发现有价值X线征象,经胃镜检查及胆汁酸浓度测定对照分析,制定十二指肠胃返流病X线诊断分型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十二指肠胃返流病 X线诊断 分型 胃粘膜充血 水肿 糜烂
  • 简介:目的:调查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口服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物后胃溃疡内镜特征。方法:将103例胃溃疡患者分为3组,其中,对比组(n=35)为未使用LDA、IBF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探讨组(n=37)为使用IBF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阳性患者,研究组(n=31)为使用LDA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阳性患者。通过询问患者与其家属等形式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服用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若检查结果呈阴性则进行尿素通气试验,应用快速尿素酶检测进行附加测试。结果:对比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探讨组和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有消化性溃疡史发生率以及中重度萎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应用抗溃疡药物率均明显较探讨组和研究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胃下部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胃中部溃疡率明显高于探讨组患者且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胃上部溃疡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探讨组和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口服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加大胃溃疡发生率。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非甾体抗炎药 胃溃疡 内镜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OCU)螺旋CT扫描(MSCT)用于评估胃癌术前分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石柱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86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周内行OCU和MSCT检查,评估术前肿瘤分期情况,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检,了解肿瘤病检分期,对比OCU和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以及OCUMSCT结果差异。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回报T1期14例,T2期23例,T3期29例,T4期20例;N0期22例,N1期13例,N2期27例N3期24例。经配对卡方检验可知,OCU检测T分期和N分期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高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729和0.485);MSCT检测T分期和N分期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低于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35和0.718)。OCU检测肿瘤T分期准确度为80.23%高于MSCT66.28%(P〈0.05);OCU检测肿瘤N分期准确度为61.63%低于MSCT79.07%(P〈0.05)。结论OCU和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OCU对术前T分期诊断优于MSCT,而对于N分期诊断MSCT优于OCU,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OCU MSCT 胃癌 术前分期
  • 简介: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胃溃疡病人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治疗组60例)奥美拉唑组(对照组58例)。治疗组应用埃索美拉唑40mg,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Ing均睡前服,治疗3周、6周后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36.7%和17.2%、75.0%和43.1%、95.0%和72.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胃镜下胃溃疡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是40.0%和37.9%、86.7%和81.0%、98.3%和9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相当,但埃索美拉唑起效快,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胃溃疡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糖代谢异常发病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了肝源性糖尿病共有的发病机制外,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和胰岛素抵抗(IR)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糖代谢异常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IR可能更为重要,而肝脂肪变性、肿瘤坏死因子-α过表达、脂联素水平下降、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合成以及铁代谢异常等都可能参与了IR形成。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人工流产手术,前1h一次含服米索前列腺醇(后称米索)400μg及阴道后穹放置400μg对初次妊娠妇女宫颈扩张效果。方法征集对象15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含服),Ⅱ组(阴道放置),Ⅲ组(对照)。结果Ⅰ组宫颈内口最大直径为6.54±0.98mm(X±S,下同),明显高于Ⅱ、Ⅲ组(最大直径为4.57±0.73mm,4.25±0.65mm,P<0.01)。另外,Ⅱ、Ⅲ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官颈管炎发病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而Ⅱ、Ⅲ组之间无差异。结论人工流产术前1h一次含服米索400μg,既可发挥扩张、软化官颈作用,从而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炎发病率,从而大大减轻了初孕妇人流时痛苦。

  • 标签: 含服 米索前列腺醇 人工流产手术 新用 手术时间 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M受体拮抗剂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作用。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病人采用多中心、随机方法分成三组,分别为A组(左氧氟沙星,为对照组),B组(舍尼亭组),C组(左氧氟沙星十舍尼亭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观察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前列腺液常规、尿流率变化情况。结果舍尼亭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舍尼亭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使病人主、客观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主观症状,在客观指标上改变不明显。M受体拮抗剂联合抗生素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M-受体拮抗剂 疗效 舍尼亭 左氧氟沙星
  • 简介:背景: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日趋严重,选择快速、敏感、价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Hp耐药进行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评价检测粪便Hp基因突变对诊断克拉霉素耐药有效性,并探讨cagA基因耐药相关性。方法:纳入74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采集其新鲜粪便标本,提取粪便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p23SrRNA,采用PCR—RFLP法检测限制性内切酶BbsI、BceAI、BsaI对23SrRNA扩增产物酶切情况,采用PCR法扩增cagA基因。结果:74例患者粪便标本中,60例扩增出Hp23SrRNA367bp片段,其中17例可被BsaI酶切,60例均未被BbsI、BceAI酶切。cagA阳性、阴性表达者23SrRNA突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粪便基因型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是快速、简便方法。江苏地区Hp对克拉霉素耐药机制主要为23SrRNAA2143G突变。cagA基因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不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克拉霉素 耐药性 粪便 基因突变
  • 简介: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分布,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随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发展,对HBV基因型研究更加深入,基因型临床关系日趋明确,不同基因型对乙型肝炎发病机制、血清学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对策有一定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临床意义 HBV基因型 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 简介:目的:心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焦虑障碍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有焦虑障碍乙肝携带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焦虑障碍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焦虑障碍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在经过心理干预治疗之后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焦虑障碍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乙肝病毒携带者 焦虑障碍 干预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NO合成酶抑制剂治疗肝肺综合征(HpS)疗效。方法对门脉高压大鼠应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A和ETB以及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单精氨酸(L-NMMA),然后观察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各治疗组对照组之间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体动脉压(mSAP)和心输出量(C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S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治疗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肝肺综合征 PAO2 NO合成酶抑制剂 实验研究
  • 简介:DNA/miRNA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筛查标志物,被证实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大量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筛查结直肠癌研究,但仅有个别商业化甲基化基因试剂盒小规模应用于临床实践。本人将对目前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筛查结直肠癌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潜在临床价值。

  • 标签: DNA/miRNA基因 甲基化 结直肠癌 生物标志物 筛查
  • 简介:目的研究Hp长期感染对胃粘膜病变转归影响.方法随防了62例10年前Hp感染患者,并分析对比10年前后Hp感染情况、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①63例患者16例(25.4%)Hp转阴,47例(74.6%)Hp持续阳性.②Hp持续阴性者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分别为29.78%和53.19%(P<0.05),Hp转阴者10年前后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分别为68.8%和12.5%(P<0.05)③Hp持续阳性者10年前后慢性炎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77±0.43和2.13±0.34(P<0.01),肠上皮化生(IM)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13±0.35和1.63±0.52(P<0.05);Hp转阴者10年前后慢性炎症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81±0.40和1.31±0.48(P<0.01),肠上皮化生(IM)严重程度积分分别为1.6±0.55和1.4±0.59(P<0.05);Hp持续阳性者10年前后胃粘膜糜烂发生分别为17.02%和38.29%(P<0.05),IM发生分别为17.02%和44.68%(P<0.01);Hp转阴者10年前后IM发生均为31.25%,胃粘膜糜烂10年后完全消失.结论根除Hp不仅能减轻胃粘膜炎症程度,而且能阻止肠化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胃粘膜 转阴 严重程度 阳性 Hp感染 肠上皮化生
  • 简介: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A级、B级和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和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和(79.70±25.67)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和(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A级和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和(3.3±0.6)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和(83.4±22.5)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和ACE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和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金龙胶囊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因子变化情况,治疗效果、随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IL-2R、TS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1%(P〈0.05);治疗组临床总控制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7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64.29%(P〈0.05)。治疗组死亡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71%(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利于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金龙胶囊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