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引发胃溃疡的内镜特征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6
/ 1
目的:调查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口服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物后胃溃疡内镜特征。方法:将103例胃溃疡患者分为3组,其中,对比组(n=35)为未使用LDA、IBF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探讨组(n=37)为使用IBF的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阳性患者,研究组(n=31)为使用LDA的幽门螺杆菌阴性或者阳性患者。通过询问患者与其家属等形式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服用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若检查结果呈阴性则进行尿素通气试验,应用快速尿素酶检测进行附加测试。结果:对比组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高于探讨组和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有消化性溃疡史发生率以及中重度萎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应用抗溃疡药物率均明显较探讨组和研究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胃下部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胃中部溃疡率明显高于探讨组患者且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胃上部溃疡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探讨组和研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多重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口服不同非甾体抗炎药物会加大胃溃疡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