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余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8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科,重庆400000
  • 简介: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和尿液以及其他液体、渗出液、分泌液中,目前仅证实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体液可以传染,并且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日益增多。据统计医护人员群体中,遭遇职业暴露几率最大的是护理人员(事故率为63%),其次是临床医师(事故率为1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危险因素的伤害,正确应对职业暴露,积极做好防护。

  • 标签: 艾滋病;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 作者: 张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420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快速发展,临床影像诊断技术在不断革新,放射护理专业也随之有所发展。放射科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辅助患者进行X线、CT及数字胃肠造影等各项检查,其工作质量与放射诊断结果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放射科就诊病患数量大、患者病情种类多且杂、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使放射的护理任务难度升高,导致放射科成为了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的高发区。因此,在实际中要重视放射科护理的安全性,注意加强管理措施和预防手段,提升放射科的护理水平。

  • 标签: 放射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住院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与试验组(予以护理安全管理),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1-2020.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5.0%)低于参照组(20.00%),P<0.05。结论 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老年DM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 老年患者 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
  • 简介:摘要人们的身体各项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出现生理性退化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将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老年人身体骨骼逐渐变僵硬后,容易因为外力碰撞造成骨折,老年人骨折已经出现了身体安全问题,在恢复期间又会因为固定造成老年人活动不便问题,因此,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工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研究老年骨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及有关防范方法。

  • 标签: 安全 防范 护理 老年骨折
  • 简介:通过分析原有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存在的缺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经专题小组讨论,建立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包括signin、timeout和signout3个关键环节的标准流程,手术团队三方共同合作,分工明确,程序清晰。应用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后,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由62.9%提升至82.3%。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可有效促进手术室医护人员规范执行安全核查过程和手术团队内部的交流,是实现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手术安全核查 标准作业流程
  • 简介:职业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998年美国召开了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大会。会议突出的口号就是,为了关爱病人,我们应首先关爱自己。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是暴露的最危险群体。但是护士对职业中的危险因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提高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摘要:人们的身体各项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出现生理性退化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将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老年人身体骨骼逐渐变僵硬后,容易因为外力碰撞造成骨折,老年人骨折已经出现了身体安全问题,在恢复期间又会因为固定造成老年人活动不便问题,因此,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安全工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研究老年骨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及有关防范方法。

  • 标签: 安全 防范 护理 老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选取入驻我院的 100名神经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 50名、对照组 50名。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辅助措施。对照组给与常规辅助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们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了两种不同的辅助护理后,对患者们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安全隐患情况和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要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值得在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  【摘 要】随着儿科的发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发现,护理安全是影响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儿科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科室,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的防范,以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本文叙述了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还阐述了优化对策。

  • 标签: 儿科 护理 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病人对病人安全管理的认知、行为和参与态度现状,分析病人意愿行为倾向,为进一步推行病人安全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病人参与病人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对某三级医院的207名外科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人参与病人安全态度整体均分均高于中等水平,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得分最高,知情情况得分最低。学历、年龄、居住地等是影响病人参与病人安全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的积极性较高,但对安全知识及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较低,全面落实病人参与病人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 标签: 病人安全 态度 外科
  • 简介: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患者CT检查的需求,保证检查安全、有序和顺利进行,医院对CT等候区加强安全管理。在CT等候区划分功能区,配置急救设备,建立应急快速增援团队,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和排班,定期组织学习、考核和急救演练,保障了CT等候区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2年内,及时发现并成功救治心搏呼吸骤停2例、晕针及晕血26例、低血糖反应62例、低氧血症70例、对比剂不良反应261例,确保了患者行CT检查的安全性。

  • 标签: CT 等候区 安全管理
  • 简介: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而产房是医院的高危科室,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迅速,往往需要紧急抢救和手术治疗。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会直接地影响到母婴的健康,所以对于产房进行护理和安全是尤为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实例探讨安全文化在产房中的运用。

  • 标签: 安全文化 产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及其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机制,实验组则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风险事项、护理缺陷、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上的变化。结果:实际数据表明,实验组的风险事项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也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证。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在国内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安全干预机制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广大患者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要求享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由此引发大量护患矛盾。笔者结合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合理的管理措施。

  • 标签: 血液透析 安全隐患 护理 管理措施
  • 简介:  【摘 要】随着儿科的发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发现,护理安全是影响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儿科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科室,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的防范,以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本文叙述了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还阐述了优化对策。

  • 标签: 儿科 护理 安全
  • 简介:摘要: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介于内科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主要技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心脏介入手术在影像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专业心脏导管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复杂病例一般转外科搭桥治疗和分次完成手术来解决。心脏介入术不仅加大手术难度,且提高了术后安全转运和护理的各环节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过往的研究大多数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忽略了患者在转运过程的安全防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注重术后患者的院内转运和护理,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术后的风险管理制度,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应对,避免因医务人员失误导致患者的二次伤害,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安全转运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具体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在 2016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按照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例,给予呼吸内科安全隐患分析和预防对策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为呼吸内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分析安全隐患,并运用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进行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降低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可以将其作为理想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和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医疗机构逐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防系统,以提升安全防范工作水平,减少涉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 标签: 安全防范工作 医院 违法犯罪活动 医疗机构 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