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教制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选择本院新入科的74名护士,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传统跟班式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导师教制,将两种教模式的新护士考核成绩以及对教方式的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护生在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床边综合能力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护生在教方式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59%vs72.97%),组间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教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显著提升护士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有助于护士综合发展。

  • 标签: 导师带教制 新入科护士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经腓骨截骨入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经腓骨截骨入双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膝关节评分为14至31分,平均分为25.6分,其中有23例为优,7例为良,优良率为93,75%。结论经腓骨截骨入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效果优越,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经腓骨截骨入路 双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通过普通T型钢板进行治疗,研究组通过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两组均选择掌侧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腕关节尺偏活动度、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合时间、桡骨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侧经肱桡肌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60例患者中30例采取Henry入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另30例采取经肱桡肌入手术治疗,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桡骨远端形态的恢复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掌倾角为(10.95±1.82)°,对照组患者的掌倾角为(11.58±2.14)°,两组患者掌倾角对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结论掌侧经肱桡肌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较高,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掌侧经肱桡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开颅技术特征。方法选择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CTA)50份,作为CT扫描数据,了解颅骨表面标志联合CT重建辅助乙状窦后入开颅价值。结果AC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4.9-54.9mm,平均(45.2±3.8)mm,95%CI经测定为43.4-45.9mm;AB长度范围经测量为33.8-54.7mm,平均(44.3±4.7)mm,95%CI经测定为43.3-45.2mm;BC长度范围为2.7-14.7mm,平均(6.2±2.0)mm,95%CI经测定为5.7-6.6mm。对安全跟离测量,即AC与颈静脉孔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2-12.9mm,平均(5.4±2.0)mm,95%CI经测定为4.9-5.7mm。结论在行乙状窦后入开颅时,应用颅骨表面标志与CT重建联合定位,具较高准确性,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颅骨表面标志 CT重建 乙状窦后入路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中入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胸腺扩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正中入全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28例,19例合并有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观察手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近期效果。结果28例手术均以正中入VATS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术后恢复顺利。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7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术后重症肌无力明显改善,溴吡斯的明减量。出院后电话、门诊随访3-18月,未见复发、重症肌无力控制良好。结论正中入胸腔镜手术扩大切除胸腺瘤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 标签: 正中入路 胸腔镜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和经传统额下入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的不同分为两组,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进行手术,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前窝底脑膜瘤 眶上锁孔入路 额下入路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院内无缝隙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26例急性中毒患者,根据患者编号分组,将326例急性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n=163)、对照组(n=163)。观察组接受院前院内无缝隙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4.48%,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6.5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体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院内 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 急性中毒 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确诊的106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次性根治术(观察组),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肛周脓肿传统分期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的资料(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术后肛周疼痛、肛门功能、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98例治愈,8例延迟愈合,无复发,对照组治愈102例,延迟愈合2例,复发2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周疼痛情况、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操作简便、易于施行,在减少术后继发感染、降低复发率及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是治疗肛周脓肿的种疗效可靠的术式。

  • 标签: 肛周脓肿 一次性根治术 肛门功能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剖宫产产妇应用体化护理后对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角色转换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5年9月~2018年3月时段到我院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划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分别行常规护理、体化护理,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及角色转换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产妇焦虑以及抑郁评分(P>0.05);干预后,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抑郁平更更理想(P<0.05);观察组产妇角色转换的适应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行剖宫产的产妇,在产后实施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改善焦虑以及抑郁负面情绪,并促使其尽快转换到母亲的角色,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

  • 标签: 角色转换 心理状态 剖宫产 一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中过性无症性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84例,根据动态心电图中有无过性无症性ST-T改变分为两组。动态心电图中有过性无症状性ST-T改变为研究组92例,另选择92例动态心电图无ST-T改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发生的阳性率。结果动态心电图中存在过性无症状ST-T改变的研究组92患者中冠状动脉阳性的75例,阳性率为81%;动态心电图中不存在过性无症状性ST-T改变的对照组92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12例,阳性率为13%。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过性无症状性ST-T改变对冠心病及冠心病无症性心肌缺血有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一过性无症性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例口服百草枯自杀中毒患儿的护理,着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肝脏、肺部功能的监测,行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及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心理护理及系列对症支持治疗,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患儿已康复出院。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血液灌流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医护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106例应用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均来自我院,选取范围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医护体化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实施医护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应用期切开根治术方案与传统单纯切开引流术方案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肛周脓肿患者10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期切开根治术治疗(A组,n=50)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6%,明显高于B组78%,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A组控制感染时间为(4.5±1.8)d,B组为(6.3±1.1)d,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4%,明显低于B组20%,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应用期切开根治术方案治疗,相较传统单纯切开引流术,临床总有效率居更高水平,明显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一期切开根治术 单纯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效果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医院体检中心构建健康管理体化服务模式并运用的效果,为推广运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接收规范化管理纳入标准的18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92名患者。对其中92名患者构建构建健康管理体化服务模式并运用为实验组,另外92名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管理作为对照组。经过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国情和院情对医院体检中心构建健康管理体化服务模式,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是种全面的、完善的健康服务模式,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医院体检中心 健康管理一体化 自我管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0例急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质量作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实施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救护理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颈淋巴结核并皮病性淋巴结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科室例颈淋巴结核并皮病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皮病性淋巴结炎患者大多存在皮肤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少数可同时合并颈部淋巴结核。结论对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来讲,旦合并皮肤病病史,应该警惕皮病性淋巴结炎可能。

  • 标签: 皮病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取系列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为肺癌的患者30例纳为本次参研对象,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随机均分为两组,心理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完成相关的护理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变化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心理组效果更为显著,对疾病的正确认可率得到提升,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肺癌患者采取系列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降低焦虑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肺癌 焦虑 抑郁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结核病“三位体”新模式的运作与管理。方法选取2016年和2017年被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2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核病“三位体”新模式的运作与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实行“三位体”模式后,2017年与2016年结核病发现人数相比,P>0.05.且免费服药率有所上升,可见结核病“三位体”的新模式有利于防治结核病。结论结核病治疗医防合作新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核病的发病率,具有很好的结核病控制及治疗效果,故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病 医防合作新模式 运作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