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指体小面积软组织的缺损。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50位患者指体软组织缺损,其中25例患者对照组为指动脉带蒂皮瓣修复,根据手指部位的不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是指肠内腹部股沟带蒂皮瓣、动脉背侧皮支、手掌、手背和手指皮肤软组织修复缺损。25例观察组为游离腕横纹桡动脉掌浅支皮皮瓣修复,使用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结果 50例皮瓣全部生存,全体患者都访问过了。而且时间为12个月左右,手指的外形和手指的技能恢复了。 结论 对不同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少伤口的创面,选择相应的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安全、皮瓣成活率高,皮瓣的外形和手指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MVA)的相关性,评估超声造影无创性评价PTC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69例,按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1cm组、1~2cm组、〉2.0cm组,按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各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及MVA,并与定量参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1)PTC结节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MVD及MVA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4.95±4.96vs22.67±6.11,970.01±263.20vs1798.35±563.67,118.91±31.32vs206.27±39.58,8.58±2.68vs18.47±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0、-11.061、-14.377、-20.532,P均〈0.05);(2)随着PTC结节增大,各组Peak及AUC、MVD及MVA依次增加,且不同大小3组结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cm组与1~2cm组比较:t=0.000、0.000、0.000、0.000;〈1cm组与〉2.0cm组比较:t=0.027、0.044、0.033、0.000;1~2cm组与〉2.0cm比较:t=0.027、0.044、0.033、0.000,P均〈0.05);(3)淋巴结转移组Peak、AUC、MVD及MVA值高于未转移组(16.86±4.36vs13.80±3.55,1128.16±290.85vs874.39±192.27,114.12±30.69vs103.67±22.19,10.30±2.44vs7.5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4.366、6.336、4.742,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ak、AUC与MVD呈正相关(r=0.506、0.478,P均〈0.05),Peak、AUC与MVA呈正相关(r=0.648、0.653,P均〈0.05);灌注参数TP、MTT与MVD与MV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eak、AUC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与MVA,可无创性评价在体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对PTC的临床诊断及其�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大面积烧伤患者摸球确定组别(共80例,球号1-80),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综合护理,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负性情绪评分、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综合护理 大面积烧伤患者 护理效果 患者负性情绪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在减轻大面积脑梗死脑细胞毒性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引发的脑细胞毒性水肿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1予以1%氯化钠联合甘露醇药物治疗,观察组2予以3%氯化钠联合甘露醇药物治疗,观察组3予以5%氯化钠联合甘露醇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各项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2患者治疗后,其脑灌注压、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及血清Na+浓度皆存在较大的改变,且比观察组1和观察组3各项指标的预后要高(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中,1%、3%、5%浓度的氯化钠在减轻大面积脑梗死脑细胞毒性水肿患者中的效果极为不同,3%浓度的氯化联合甘露醇药物在其药效以及安全性上的效果极为显著。

  • 标签: 不同浓度氯化钠 脑梗死 脑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乳牙预成冠与树脂直接充填治疗乳牙大面积龋患儿的效果。方法:抽选66例乳牙大面积龋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用树脂直接充填治疗,实验组用乳牙预成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之下,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牙预成冠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儿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同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易被患儿接受,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室整体治疗质量水平,避免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 标签: 乳牙大面积龋 乳牙预成冠 树脂直接填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时,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方法:将4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21.1-2022.11期间我院收录患者,样本入组后先后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确定结果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检出率(95.00%)远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时,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检出率具有较大差异性,特别是在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中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检出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肥胖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内脏脂肪面积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分组,共四组,包括A组(n=20,内脏脂肪面积≤60cm )、B组(n=20,60cm <内脏脂肪面积≤88cm )、C组(n=20,88cm <内脏脂肪面积≤114cm ),D组(114cm <内脏脂肪面积≤254cm ),对比不同组患者的肥胖、糖脂代谢指标情况。结果: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的增加,患者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也持续增加,(P<0.05);四组患者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比,(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肥胖及糖脂代谢指标存在紧密联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面积 肥胖 糖脂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切取后躯干疤痕皮用于特大面积烧伤后期疤痕整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手术,评价其治疗后疤痕恢复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VSS评分平均(5.07±0.24)分,ADL评分平均(14.38±1.46)分,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后躯干疤痕皮进行疤痕整形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部大面积皮肤檫伤,因卧床和体位的原因不能给予暴露疗法,创面不易结痂,增加伤口愈合时间,也会因背部檫伤皮肤长期与床面接触容易感染,增加疾病治疗时间。目的减少大面积檫伤创面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疾病,减短住院时间。方法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油纱覆盖创面,再覆盖一层19碘伏盐水纱布,外层用敷料包扎,每日更换。

  • 标签: 碘伏 凡士林油纱 大面积皮肤檫伤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在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行Ⅰ期清创原位植皮+VSD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将同期采用常规原位植皮打包治疗的30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2例,15例经换药达到创面Ⅱ期愈合,3例行Ⅱ期植皮手术愈合。对照组5例Ⅰ期愈合,13例经换药达到创面II期愈合,12例行Ⅱ期植皮手术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比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实验组创面愈合总平均天数17.4天,对照组为22.7天,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3周内创面痊愈23例,对照组为17例,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伤后1周创面平均愈合面积71%,2周创面平均愈合面积83%,伤后3周创面平均愈合面积94%,对照组分别为63%、75%和83%,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培养阳性4例,对照组9例,两组创面培养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可明显提高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皮肤回植存活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二次手术比率,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皮肤撕脱伤 原位植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伴慢性牙龈炎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炎症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的临床病例240例,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接受治疗的病人分为观察组120例,给予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120例,进行全口清洁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牙龈红肿减轻,疗效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牙龈沟出血指数、斑块指数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炎症面积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伴慢性牙龈炎采用康复新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减少牙龈的炎症面积

  • 标签: 口腔正畸 慢性牙龈炎 康复新液 VAS评分 炎症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大面积脑梗塞患者80例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将其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依达拉奉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粘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粘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促使患者血粘度下降,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依达拉奉 吡拉西坦 大面积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及早期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中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1%、死亡率0,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占2.9%、治疗后NIHSS(3.5±0.9)分、FMA(74.6±2.3)分、ADL(82.6±1.5)分。对照组并发症占17.6%、治疗后NIHSS(9.6±0.9)分、FMA(50.3±1.9)分、ADL(68.9±1.9)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

  • 标签: 中西医 大面积脑梗塞 早期脑出血 疗效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微囊型淋巴管畸形(LMs)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对肋间后动脉穿支(LICAP)皮瓣修复微囊型LMs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例13-22岁腋胸侧壁微囊型LMs患者,应用MRI和B超确定病变切除的范围和层次,对彻底切除后均遗留的腋窝、胸侧壁皮肤组织缺损,应用LICAP皮瓣进行修复,7位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位患者供区植皮覆盖。结果应用LICAP皮瓣可成功修复所有微囊型LMs切除术造成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1-3年,皮瓣形态良好,B超和MRI证实无复发微囊腔出现,皮瓣供区无功能受损。结论超声和MRI可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作精确定位并进行手术后评估。微囊型LMs手术切除术后遗留组织缺损可应用LICAP皮瓣获得良好的组织覆盖和修复,术后受区外形良好,供区无功能损伤。

  • 标签: 淋巴管畸形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腋胸侧壁 重建
  • 作者: 杨毅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3-04
  • 出处:《今日健康》
  • 机构: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科大面积压疮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负压吸引技术(VSD)联合湿性敷料方案,观察分析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创面愈合恢复情况以及VAS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时间内所收治的骨科大面积压疮疾病患者有80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单一采取VSD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取VSD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方案,从而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恢复情况以及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恢复情况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均明显更低(P<0.05);(2)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可知,观察组总效率更高(P<0.05);(3)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期VAS分数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在经过临床有效治疗措施后,两组患者VAS分数均明显的下降,并且观察组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大面积压疮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VSD联合湿性敷料方案,能明显加快患者创面愈合速度以及降低VAS分数。

  • 标签: 负压吸引技术(VSD) 湿性敷料 骨科大面积压疮 创面愈合情况 VAS评分
  • 简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降低病死率是烧伤临床研究的重点.伤后48h内的生理改变以体液渗出为主,患者面临着休克的威胁.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烧伤创面的存在易引发许多严重并发症,如创面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1],因此必须尽早去除坏死组织.本研究中,笔者就切痂植皮的手术时机、手术面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了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标签: 非条件Logistic 重度烧伤休克期 回归模型分析 烧伤患者 切痂植皮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内侧壁碟形骨块缺损面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经皮加压钢板(PCCP)固定术后断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3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股骨标本,死亡年龄为30~50岁。在相同条件下用线锯在转子间线斜行截骨模拟成实验型Evans—Jensen分型Ⅳ型骨折,标本1~13号的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分别为0、10.0%、14.5%、20.2%、23.4%、30.6%、45.8%、56.8%、76.8%、88.7%、99.8%、121.3%、149.4%。按标准程序置入PCCP,采用Instron2000万能物质测试仪施加载荷,对每具标本施加循环载荷,600N垂直载荷分别施加1、10、100、1000次。分别测量循环载荷状态下骨折近、远端的位移。结果循环加载1、10、100、1000次,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为30.6%时,近端和远端平均位移分别为0.14、0.10cm。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为45.8%时,近端平均位移为0.53cm,较30.6%时增加278.6%;远端平均位移为0.41cm,较30.6%时增加310.0%。内侧壁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为149.4%时,近端平均位移为0.93cm,较30.6%时增加564.3%;远端平均位移为0.65cm,较30.6%时增加550.0%。结论当股骨转子内侧壁碟形骨块缺损面积与小转子投影面积百分比达45.8%及以上时,对PCCP内固定后股骨转子间骨折端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且随着缺损面积的增加,相同加压下骨折位移亦呈线性增加。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