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医院感染广义上讲指发生在医院中一切感染,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我院在院内环境细菌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浅谈一下细菌监测方法、结果及体会。1监测项目及方法1.1空气细菌学监测(平皿沉降法)包括各科室治疗窒、换药窒、各科病房及供应室、手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控制医院感染 环境细菌 细菌监测 急症 监测工作
  • 简介: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长期困扰人们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度改变,颈椎活动度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度测量研究包括颈椎活动度正常值测量、颈椎活动度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度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度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度测量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颈椎活动度测量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活动度 测量 综述
  • 简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p,MCM蛋白)真核生物DNA复制主要调控因子,不仅在DNA复制起始和延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解螺旋酶活性,保护S期基因稳定性。当细胞增殖时MCM蛋白表达升高,当细胞退出增殖周期时MCM蛋白分解,因此它是标志细胞增殖活性新指标,对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有望成为判断宫颈肿瘤患者预后标记物。

  • 标签: MCM蛋白 DNA复制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vestibularneurotomy,VNT)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中,辅助应用内镜微创技术方法及其减轻术中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价值和意义。方法临床观察乙状窦后径路常规VNT(12例)与辅助应用内镜技术VNT(9例)2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控制效果、面神经功能及其听觉和前庭生理功能变化结果。结果常规VNT组患者术后有2例发生脑水肿,需行脱水、降压等处理;平均咱阈上升>15dB者2例;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29.00±9.60)天。辅助应用内镜VNT组术后平均听阈上升>15dB者2例;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28.56±7.91)天。2组术后均未出现面瘫等并发症;术后2年内再发作眩晕,常规手术组有2例(分别发作1次和4次),内镜手术组有1例(发作2次)。结论经乙状窦后径路行VNT目前普遍采用一种较为方便、安全控制或消除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症状手术方法,同时能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手术中辅助应用内镜技术,使该手术操作成为微创和安全,可有效地减轻对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未出任何由此而导致并发症。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切断术 内镜 乙状窦后径路
  • 简介:本文观察了1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应用黄芪治疗前后高频心电图(highfrequencyelectrocardiogramHFECG)中高频切迹(highfrequencynotchingHFN)数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平均HFN为10.92±4.1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0±1.34(P<0.05);治疗后HFN为7.65±3.2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减少(P<0.05)。表明高频心电图可作为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评价治疗效果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病毒性心肌炎 黄芪
  • 简介:为研究急性少量饮酒对认知功能影响,对22名志愿者采集轻度饮酒前以及饮酒后两小时脑电信号,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提取P300电位,以P300峰值与潜伏期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志愿者饮酒后0.5h到1.5h内,P300峰值显著提高,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300潜伏期各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结合实验结果与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得出结论,急性少量饮酒在短时间会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强认知能力。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潜伏期 急性少量饮酒 认知功能
  • 简介:细胞膜为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细胞进行生化反应重要场所。因此,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磷脂化改性成为提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反应活性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用于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几种主要磷脂分子并分析其改性效果,简要阐述了几种常用仿生磷脂化改性方法。同时,对生物材料表面仿生磷脂化改性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生物材料 仿生 细胞膜 磷脂化改性 生物活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研究用最小模型法估计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葡萄糖利用效能(SG)是否强烈依赖于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动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根据Bergman最小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各时间点胰岛素和葡萄糖浓度值,根据最优化方法估计ISI和SG。结果表明:在取480个时点浓度值情况下,ISI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SG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万分之0.75%;而按照Bergman最小模型法取点方法(30个时点)计算结果ISI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8%,最小为1.4%;而SG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4%。说明:胰岛素动力学方程参数变化对SG和ISI估计值影响不是很大。

  • 标签: Bergman最小模型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葡萄糖利用效能 数值模拟 数学术模型
  • 简介:骨表观力学性能参数常被用来评定骨质量,而微观力学性能参数由于难以测得尚未被广泛应用。为从微观水平评判骨质量,本研究提出一种骨微观力学性能参数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大鼠股骨皮质骨为研究对象,预测其在微观水平失效应变。首先依据扫描影像建立大鼠股骨皮质骨有限元模型,然后以表观压缩实验为研究依据,模仿实验条件,模拟皮质骨有限元模型在压缩载荷作用下断裂过程,并通过与实验所测表观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反演,预测出大鼠股骨皮质骨在微观水平失效应变。分析结果显示四只7月龄大鼠股骨皮质骨微观失效应变数值处于4.53%-4.75%之间。经验证,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骨结构在微观水平力学性能参数。

  • 标签: 表观力学性能 微观力学性能 压缩实验 有限元分析 反演 皮质骨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一种无创、快速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
  • 简介:巨大型食管裂孔疝通常定义为食管裂孔超过6cm或30%以上胃腔疝入胸腔内。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在临床逐渐被接受。对于术中同时实施胃底折叠术、正确处理短食管可减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已获得临床共识。文章就巨大型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治疗临床特点、术中补片应用原则、胃底折叠术式选择及如何处理短食管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巨大型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 外科治疗
  • 简介:顾名思义,"用于取代、修复活组织天然或人造材料"谓之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有两种,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如结构蛋白(胶原纤维、蚕丝等)和生物矿物(骨、牙、贝壳等);另一种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又可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生物衍生材料.

  • 标签: 生物衍生材料 修复体 天然生物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金属材料
  • 简介:纳米颗粒通常指直径在100nm以下颗粒物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飞速发展,纳米材料被医用于工程、信息技术、化妆品、医药卫生等许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控释药物载体、介入治疗器械、生物大分子分离等方面呈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但在纳米材料应用过程中,其毒性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纳米材料毒性作用研究不仅为纳米材料和设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进一步扩展纳米技术应用领域。目前,

  • 标签: 纳米材料 细胞骨架 纳米技术 控释药物 颗粒物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据2012年10月11日XuW[PLoSONE,2012,7(10):e46609]报道,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证实,当医生在癌细胞能够扩散之前找到和治疗它们时,细胞刚度(cellstiffness)可能很有价值。他们发现高度转移性卵巢癌细胞要比转移能力较差卵巢癌细胞柔软好几倍。

  • 标签: 卵巢癌细胞 转移潜力 刚度 佐治亚理工学院 预测 研究人员
  • 简介:本实验通过脑电图观察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下变化。动物实验分为两组,第一组经体外循环转流降温至肛温20℃后采用不同灌注流量以观察脑电图变化;第二组在两种低流量灌注下不同时间观察脑电图变化。第一纽发现脑电图波幅在流量75ml/(kz·min)以下时变小,流量5ml/(Kg·min)时均为平坦波。第二组以25ml/(kg·mil)转流后脑电波恢复早,波幅活跃,而以5ml/(kg·min)转流与深低温停循环相似,临床上采用该方法行四联症纠治术,术前、术毕和1~3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脑电图表现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 标签: 体外循环 深低温低流量 脑电图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宽频带多通道心音和正交三导联高频心电信号微机采集系统设计方法。本采样系统硬件采用高性能心音传感器、A/D转换卡、新型高性能芯片组成及合理布线信号放大器和滤波器,在临床使用中效果良好。

  • 标签: 心音 心音图 信号采集 微机系统
  • 简介:我们概括了近年来在植物、人体等多方面的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建立在相干理论基础上超微弱光子根据发光强度不同与弛豫过程不同两方面,总结了唯象模型下压缩态参数估计、光子统计熵、双曲弛豫公式、衰减参数四种分析方法。为促进超微弱光子辐射进一步发展,为实验设计和分析提供一个较为完整体系。

  • 标签: 超微弱光子辐射 相干理论 压缩态 统计熵 双曲弛豫 衰减参数
  • 简介:我们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梗塞前高频心电图(HFEC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心肌梗塞发生前1周内HFECG较心肌梗塞发生前1月以上HFECG高频切迹明显增多,提示HFECG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HFECG
  • 简介:比较不同MHC-Ⅱ类抗原表位预测软件优缺点,为后续应用提供依据。在众多HLA-Ⅱ类抗原表位中,选取HLA-DR6个表位(DRB1*0101,0301,0401,0701,1101和1501)为代表,选取MHCBN数据库中309条已知抗原表位肽链为待测肽链。使用近年来常用7个表位预测软件,根据不同软件临界值确定入选结果数据,比较各软件所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之间差距以确定其优劣。综合7个软件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出NetMHCⅡ和NetMHCⅡpan所得结果准确率最高。可以用NetMHCⅡpan及NetMHCⅡ进行MHC-Ⅱ类分子抗原表位预测。不同软件HLA各个亚型预测所得指标不一致,提示综合运用不同软件对多肽表位进行预测十分必要。

  • 标签: MHC-Ⅱ 表位预测 临界值 软件 比对
  • 简介:组织工程颌骨缺损修复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但其血管化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于大体积颌骨缺损修复。支架、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在血管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各种体内外促血管化策略如应用促血管生成细胞、复合促血管生长因子、优化支架成分与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采用外科手段等近来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化 颌骨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种子细胞 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