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山西雁北耍孩儿戏,历史悠久,表演艺术与音乐风格都很独特。关于它的音乐体制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是联曲,二认为是板腔体。本文通过分析它的两大特色:不完整的曲牌联套和非纯粹的板腔结构特点,认为它是一种介于朕曲与板腔体之间的音乐过渡形态。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艺术特色,从历史原因来看,与清代青阳腔在山西的盛行有关,尤其是曾在山西雁北一代很流行的古声腔"勾腔"(或称高腔)有关。研究耍孩儿戏的音乐特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耍孩儿戏音乐唱腔特色,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弦索腔的流布及吹腔的分布都有帮助,从中可以窥见已不独立存在的古声腔勾腔的艺术特色。

  • 标签: 雁北耍孩儿 曲牌联套 板腔体 勾腔
  • 简介: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主义批评渗透到音乐史写作中,它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研究模式,打开了从“性别”认识音乐历史的大门,也顺应了新音乐学偏重批评性史学的潮流。姚亚平教授《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一书于2015年6月出版,是国内音乐学界第一部关于性别批评的原创性史学论著。然而,它不能完全置于性别批评的研究模式中予以审视,更确切地说,是从“性别”角度对十九世纪音乐观念的解读,这种以新视角介入传统史学、走进新音乐学而又坚持原有学术路径的实践对学界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性别思维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姚亚平 柏辽兹 浪漫主义
  • 简介:面对复杂而变换的20世纪音乐,新流派、新技法层出不穷,它们以新的结构秩序和逻辑关系为标志将自身与传统音乐相脱离。在这些新的秩序和关系中,最具结构组织力量的是“核心”概念的建立。核心音、中心和弦作为阿沃·帕特(PairtArvo,1935-)钟鸣作曲法秩序建立的起始点和归宿点,围绕着“核心”按既定的规则和模式使看似纷繁复杂的事物变得有序,并在相互运动中发挥最大作用以形成技法的主体。

  • 标签: 阿沃·帕特(Part Arvo) 钟鸣音乐 钟鸣作曲法 M—voice T—voice
  • 简介:人们常说:“戏以曲兴”,戏曲之“戏”与“曲”,互为表里。对于戏曲剧种而言,音乐的独特个性决定着其作为一个独立剧种的本质属性,是剧种的立剧之本;对于一部戏曲剧目而言,音乐布局的张弛开阖、音乐色彩的浓淡疏密决定着整部作品的气质走向。

  • 标签: 戏曲剧种 音乐人 三位一体 作曲家 演奏 创作
  • 简介:从(以下简称)著作权案引发的有关此歌曲式判断的分歧(ABA还是反常的BAB)[1][2][3][4][5][6]①来看,暴露出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创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与国立上海音乐院以来的七八十年间,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的"曲式学"或"作品分析"课程中,历来以器乐曲式为主,声乐曲式为辅的弊端.

  • 标签: 民歌乐段体 单三部曲式 《乌苏里船歌》 作曲理论
  • 简介:“囊玛”歌舞音乐是西藏的一种传统歌舞音乐,在其后期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民间组织。19世纪曾出现“囊玛吉度”等民间艺人组织,而在20世纪,多吉等人创造的“囊玛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的传承模式,其目的就是要传承和发展“囊玛”、“堆谐”等西藏传统歌舞音乐。但“囊玛厅”音乐的发展也像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许多新时代元素,使得原“囊玛厅”音乐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方面给原“囊玛厅”音乐带来了冲击,而另一方面也给它带来了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囊玛厅”的田野考察,探究其渊源和各关系嬗变的情况以及嬗变的原因,对以后“囊玛厅”音乐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分析材料和理论依据。

  • 标签: 拉萨 囊玛厅音乐 渊源 嬗变 步步高歌舞城
  • 简介: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已陆续举办了十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以下简称“基本功展示活动”),每届由全国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拔出的六十余所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项盛事。值此第十届“基本功展示活动”落幕之际,关于“基本功展示活动”中的综合技能培养问题、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尤其是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设置问题等,再次引发了业界的深入思考。

  • 标签: 音乐教育专业 展示活动 钢琴教学 基本功 教学模式 高校
  • 简介:本文基于历史视角,阐述20世纪70—90年代美国教育体系的弊端及引发的课程“断续”问题,探讨当时的一份重要文件——《K-12年级音乐课程目标》(CourseGoalsinMusicGradesK-12)①对我国音乐课程一化建设的可借鉴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音乐课程 课程一体化 国际比较 历史视域 美国 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