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严重腹部闭合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观察90例严重腹部闭合损伤病人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方法。结果经细致的观察护理,90例病人中84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严重腹部闭合损伤病人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闭合性腹部损伤 剖腹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尿道损伤是男性常见的疾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闭合尿道损伤多见于骨盆骨折。前尿道损伤通常是由医源性和跨坐损伤引起的,如果早期治疗不当,患者病情加重,易引起尿道瘘、尿道狭窄等症状,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缓解病情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前尿道吻合术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术中出血严重,出血量高,术后性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减少尿道狭窄和再损伤,并恢复尿道的连续。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治疗技术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男性急性闭合尿道损伤患者进行了内镜尿道重建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膀胱镜治疗急性闭合尿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闭合尿道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患者)与实验组(5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膀胱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排尿症状评分、尿流率、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尿道狭窄、尿道出血、泌尿系感染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闭合尿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膀胱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闭合性尿道损伤 膀胱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中型闭合颅脑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中型闭合颅脑损伤患儿5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儿中仅1例出现癫痫后遗症,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中型闭合颅脑损伤有程度不一的骨折、血肿,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密切观察并展开治疗与护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在闭合腹部损伤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5例闭合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腹腔镜诊断后,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可以发现有21例脾破裂,14例大网膜挫伤合并出血和血肿,11例肝破裂,9例小肠破裂。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关于部分不能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对其进行开腹手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没有产生并发症,全部病人都痊愈出院。结论对闭合腹部损伤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痊愈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合胰腺损伤的CT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胰腺损伤CT征象特点。结果胰腺损伤26例,18例24小时内首次CT平扫检查存在胰腺损伤,8例首次无异常,1~3天后复查增强CT后发现异常。其中胰腺周边模糊积液及血肿7例,胰腺横断5例,胰腺撕裂伤8例,损伤胰腺炎6例。结论CT检查可以更早期、更明确地显示,闭合胰腺损伤的具体情况。

  • 标签: 腹部损伤 胰腺损伤 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例的延迟诊断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6例小肠破例延迟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查找早期延迟诊断的因素。结果通过病因分析和腹部体征、及动态腹部超声、CT检查、腹腔灌洗等,能提高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率。结论腹部闭合损伤致小肠破裂因早期腹部症状轻,常规的腹部超声、立位拍片或腹部CT早期阳性率低,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忽略腹部损伤是造成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小肠破裂 延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腹部闭合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开展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具体表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腹部闭合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30例,所有样本均接受CT检查,并且通过手术证实疾病。对患者的CT表现与诊断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综合分析CT检查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开腹手术后确诊回肠末端与肠系膜损伤者8例,空肠上段与肠系膜损伤者10例,横结肠、乙状结肠与肠系膜损伤者7例,十二指肠肠管损伤者3例,十二指肠肠管伴随空肠损伤1,空回肠损伤1例。CT诊断中肠系膜渗出21例,肠系膜血肿4例,肠管破裂2例,腹腔游离积气19例,肠系膜或腹腔内积血积液27例,肠壁增厚17例,肠壁水肿2例。CT诊断中共27例与手术证实结果相同,其诊断准确程度为90.0%。结论在急性腹部闭合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患者中开展CT检查,能够充分表现腹腔积血、积液、肠间隙密度影、肠系膜血肿与肠管壁水肿增厚等情况,并且根据扫描状况有助于明确分析腹腔、脊柱、骨盆以及实质性器官损伤等。在收治患者后如疑似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或无显著表现,应立即给予腹部CT扫描,依据征象参考来合理得出诊断结果,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CT 闭合性 急性 肠管及肠系膜血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闭合十二指肠损伤51例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患者。采用统计学分析51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51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治愈率为96.08%(49/51),死亡率为3.92%(2/51),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患者是治疗关键,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 51例 诊治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12例闭合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为术中探查时确诊,术后全部治愈.结论闭合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充分的十二指肠引流.

  • 标签: 十二指肠 创伤和损伤 诊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属于急诊科和创伤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很高,与年龄及行为方式有关,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仍普遍遵循经验对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急性期疼痛管理缺乏共识。为推动各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该类疾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工作要求,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等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我国国情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促进国内对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的诊疗及疼痛管理工作。

  • 标签: 急性创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诊断与治疗 疼痛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损伤仍然是泌尿外科急诊常见疾病,损伤的早期的诊断和正确合理的处理对预后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损伤的文献温习,并作一概述。

  • 标签: 肾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标志蛋白在烧伤延迟复苏患者急性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8~75(35±3)岁,按伤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23例及非AKI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统计伤后12、24、48 h补液量和血清肌酐及伤后12、24、48、72、120、168 h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尿热休克蛋白70(HSP70)、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AKI发生的自变量,绘制预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AKI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诊断AK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深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相近(χ2=1.98,t=1.98、1.99、1.99、1.99,P>0.05)。AKI组患者伤后24、48 h补液量明显少于非AKI组(t=15.37、6.51,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 h血清肌酐明显高于非AKI组(Z=2.16、5.62、6.72,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72、120、168 h血清AFR明显低于非AKI组(t=16.14、35.35、19.60、20.47、30.20、20.17,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72、120、168 h尿HSP70为(6.89±0.87)、(6.42±0.73)、(5.81±0.72)、(5.17±0.56)、(4.63±0.51)、(3.89±0.51)μg/L,明显高于非AKI组的(3.89±0.75)、(3.57±0.63)、(2.66±0.41)、(1.83±0.35)、(1.48±0.19)、(1.28±0.19)μg/L,t=12.00、13.61、17.39、22.98、26.34、21.59,P<0.01。AKI组患者伤后12、24、48、72、120、168 h尿TIMP-2×IGFBP-7、NGAL明显高于非AKI组(t=26.94、101.11、35.50、66.89、17.34、14.30,14.00、13.78、12.32、14.80、21.36、22.62,P<0.01)。将伤后12 h尿HSP70和血清AFR,伤后24 h尿TIMP-2×IGFBP-7、NGAL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值比=2.42、3.47、7.52、5.61,95%置信区间=1.99~2.95、1.86~3.92、2.87~9.68、2.14~14.69,P<0.01)。对43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伤后12 h血清AFR预测AKI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AUC为0.739(95%置信区间=0.576~0.903),最佳阈值为9.90,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90%;伤后12 h尿HSP70 AUC为0.990(95%置信区间=0.920~1.000),最佳阈值为1.40 μg/L,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6%;伤后24 h尿TIMP-2×IGFBP-7 AUC为0.715(95%置信区间=0.512~0.890),最佳阈值为114.20 μg2/L2,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5%;伤后24 h尿NGAL AUC为0.972(95%置信区间=0.860~1.000),最佳阈值为78 μg/L,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6%。结论尿HSP70、NGAL对烧伤延迟复苏导致的AK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烧伤 早期诊断 急性肾损伤 延迟复苏 肾损伤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腹部闭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部闭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超对患者的腹部闭合损伤进行诊断。结果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较,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89.1%,不符合为12例(10.9%)。且110例患者在B超检查中均存在腹腔积液。结论采用B超对腹部闭合损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且能随时随地进行检查的手段。但需要B超诊断的医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诊断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B超 腹部闭合性损伤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