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查阅多地腹腔镜叶切除手术病例的护理工作文献,结合本院实际护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护理建议术前加强准备工作,关注心理护理,突出细节护理(脐部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变化,氧疗及护护理,注意引流液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出院后,必要的指导工作能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肝叶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血管瘤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介入治疗中心15例患者接受TAE治疗血管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缩小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血管瘤患者内血管瘤均明显缩小,WHO实体瘤疗效可达有效(CR+PR)。结论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血管瘤效果明显,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显著。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平阳霉素 碘油
  • 简介:摘要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具体针对源性糖尿病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总结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交流。

  • 标签: 肝源性 糖尿病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损害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肺科门诊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62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结核治疗后导致药物性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肝病既往史、年龄、性别、酗酒及营养不良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的损害共80例,占12.8%(80/621)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史24.1%(30/124)和10.0%(50/497);χ2=28.16,P﹤0.01;年龄25~岁组8.3%(21/251),40~岁组8.2%(19/229),60~70岁组28.3%(40/141);χ2=28.44,P﹤0.01;酗酒27.5%(8/19)和11.9%(72/602);χ2=8.43,P﹤0.01;营养不良21.5%(55/255)和6.8%(25/366);χ2=13.58,P﹤0.01。结论有肝病既往史、老年人、酗酒及营养不良是造成抗结核药物损害的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做及时调整,以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结核,肺/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超声在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42例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42例患者存在脂肪变型、增粗型及细节硬化型实质异常的声像图改变,其中脂肪变型患者出现大的几率最高,结节硬化型患者出现腹水、脾大及胆囊壁增厚的几率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豆状核变性患者存在肝胆脾等声像图改变,超声检查能够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腹部超声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切除、规则性叶切除、解剖性段/半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目的:探讨胃样腺癌(adenocarcinomaofstomach,HA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9例HA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9例HAS患者中,8例为男性,1例女性;平均为(64±1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黑便或进餐时呕吐。8例患者术前行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检测,其中6例升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HAS在组织形态学上具有肝细胞癌的分化特征,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AFP表达。结论:HAS罕见,且易发生淋巴结及肝脏转移,及早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胃肝样腺癌 甲胎蛋白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14年6月间60例细菌性脓肿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0-60岁的患者有23例,60岁以上患者有26例,50岁以下患者11例,50岁以下人群数量明显低于50岁以上,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2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增高,11例患者磷酸酶水平增高,41例患者转氨酶升高。35例患者治疗痊愈,有21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3.3%。结论细菌性脓肿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中,患者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瘤直径与手术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2例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7例肿瘤直径为5-10cm血管瘤患者设为大血管瘤组,119例肿瘤直径〉10cm且〈20cm血管瘤患者设为巨大血管瘤组,26例肿瘤直径≥20cm血管瘤患者设为特大血管瘤组。手术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切除术和血管瘤剜除术。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netyU检验。结果3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315例(大血管瘤组175例、巨大血管瘤组114例、特大血管瘤组26例),行腹腔镜手术47例(大血管瘤组42例、巨大血管瘤组5例)。大血管瘤组、巨大血管瘤组、特大血管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60min(125min,205min)、220min(175min,275min)、330min(280min,4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mL(100mL,500mL)、500mL(300mL,1000mL)、1975mL(800mL,4000mL),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31、36、20例,术后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5、7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d(7d,9d)、9d(8d,10d)、11d(9d,13d),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84.24,80.94,53.65,31.54,47.67,P〈0.05)。大血管瘤组与巨大血管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9,6.51,x^2=11.29,Z=4.73,P〈0.05);大血管瘤组与特大血管瘤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8,6

  • 标签: 肝血管瘤 肝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分析。方法对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是否进行检查分为产检组和未检组,对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早产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对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做好胎儿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于改善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血流阻断在腹腔镜左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14例采用外Glisson鞘内区域血流阻断的全腹腔镜左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门Glisson鞘内游离结扎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表面出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后,再沿缺血分界线切。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持续时间168~32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350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7~21天,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均为胆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Glisson鞘内选择性区域入血流阻断的方法具有解剖清晰、明确的缺血分界线、切出血少,以及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血流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60例肾脏肿瘤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可获得与开放性手术相仿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腹腔镜 肿瘤剜除术 肾部分切除术 肾脏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广谱性肿瘤标记物唾液酸的含量,探讨其在老年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分别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3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5例老年良性肿瘤患者以及35例正常体检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唾液酸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肿瘤组的肺癌、肝癌以及胃癌患者的唾液酸含量高于老年良性肿瘤组患者以及正常体检老年人组人群,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唾液酸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谱性肿瘤标记物唾液酸含量的检测对老年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老年患者;肿瘤;唾液酸中图分类号R9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0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28例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5例,CT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物,其中磷癌3例,局部见骨质破坏,周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粘液表皮样癌2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3例,为边缘规则,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骨质膨胀性破坏8例,广泛侵犯3例。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

  • 标签: 颌面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肋骨肿瘤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肋骨肿瘤肿瘤样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进行X线和CT诊断,24例进行单纯的X线诊断,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他们的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病理和长期的随访确诊后,观察组通过X线和CT检查,漏诊1例,误诊0例;对照组仅行X线检查,漏诊5例,误诊7例。在确诊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得出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肋骨肿瘤及病变在良性的情况下,边界清晰,病灶有明显周围硬化,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恶性肋骨肿瘤肿瘤样病变以破坏为主,骨皮质大多破坏中断,存在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病变周围有膨胀反应。在临床检查中,把CT检测应用于肋骨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区别的更加明显和清晰,与单纯用X线检查比较,提高了临床的确诊率,提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充足的准备和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肋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