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存在尾气温度过高的现象,对锅炉本体设备及尾部吸热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省煤器的吸热面积,达到降低尾气温度的效果,节省能耗,同时消除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隐患。

  • 标签: 焚烧炉 尾气系统 省煤器 尾气温度
  • 简介:摘要:燃烧低劣质煤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入炉煤颗粒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个关键问题。在工程设计中,优化的筛碎系统、正确的选择筛碎设备,使锅炉燃烧的煤粒更趋近于锅炉的设计值,从而使锅炉的燃烧达到最佳效果。采用三级筛分系统可有效地控制了入炉煤粒度,并对入炉煤粒度级配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三级细筛增加了工艺系统环节,增加了检修维护工作量,具体工程是否设置三级细筛,应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煤粒度的要求确定。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锅炉 筛分破碎系统
  • 简介:摘要:与其他锅炉相比,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燃烧固体燃料的时候更加清洁、彻底,但是要达到国家标准仍然需求系统化地研究。文中结合CFB锅炉的实例,对于超低排放给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参考。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超低排放技术 研究分析
  • 简介:液-固流态化传热强化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有文献对流态化粒子的粒度与传热系数的影响关系有较大分歧。从传热强化角度对水-沙流态化自动清洗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得到的结果是:沙子粒度不是愈细愈好,而是Dp2mm(8目)左右为好;粒子体积分数以2.4%比较好;流速在0.2~0.28m/s(Re为6000~9000)较好。虽然粒子体积分数低,但是在优化条件下的流态化传热强化幅度几乎可以达到一倍左右,并且阻力又很低。

  • 标签: 流态化 传热强化 粒子体积分数 粒子粒度 流速最佳化
  • 简介:自1967年朝北奈、鹤冈在日本本州西南的海洋气象站发现大群稻飞虱越海迁飞以来,关于稻飞虱远距离迁飞相继有些报道.1977年我国建立。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福建省亦建立了“福建省褐稻虱研究协作组”,他们根据广阔区域内。同期突发”现象,还进行了海面捕捉,飞机捕捉、高山网捕试验和标记释放回收试验,用多种手段证实了褐稻虱远距离连飞现象。

  • 标签: 褐稻虱 福建省 环流类型 迁飞 大气 回收试验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某厂实际运行工况来研究3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低温省煤器防腐技术。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有适用煤种广的这一特点,为节能降耗,充分开发利用劣质煤种,我国很多流化床锅炉所燃用的煤料都是劣质煤,通常劣质煤中含有较多的灰分和硫化物,这些灰分和硫化物会在处于传热低温区的低温省煤器表面发生低温腐蚀和磨损。因此分析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低省防腐技术对延长锅炉使用寿命和提高锅炉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低省 防腐
  • 简介:摘要近年来,循环流化床锅炉煤泥掺烧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煤泥掺烧方式,以及煤泥掺烧对锅炉整体性能影响,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煤泥掺烧效果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锅炉 煤泥 掺烧
  • 简介:摘要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不断增加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解决能源和环保之间的矛盾,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做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详细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锅炉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上点火和床下点火的具体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讨论了点火中需注意的问题,对确保点火安全、提高点火成功率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和总结。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点火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在近十多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风量在线测量装置比较多,而且风量装置对锅炉安全运行关系重大,在投入自动前后,风量的正确测量尤为重要,特别是一次风、二次风及引风机入口风量,以上风量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MCS系统风量自动调节能否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正确、有效调节管道内风量大小,以达到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最终目的。

  • 标签: 流量计 测量 风量 改造
  • 简介:利用1961—2008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与500hPa的环流背景及海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与前一年9—11月500hPa高度场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北半球同年4月500hPa环流年代际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透雨出现日期与北太平洋前期海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高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早;当北太平洋地区前期海温偏低时,中国辽宁春季透雨出现日期偏迟。

  • 标签: 辽宁 春季透雨 环流背景 海温 相关
  • 简介:摘要热电场生产水平的逐渐提升,规模的扩大,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合理控制循环流传床温就变为了当前控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控制循环流化床的床温。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床温 技术
  • 简介:摘要近期内,我国各大公司的不断发展,都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也是公司不断成长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循环流化床在运转中,主要有速度快和开销小的特点,而且排放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少,能够给顺利实现绿色制作工作进行协助,所以,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公司取得较高的市场利益。我国目前,在运作循环流化床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成熟,并且还会经常出现很多问题,锅炉在运作时就会发生事故,最终给制造的进度造成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高温排放物和给煤机紊乱以及不运作冷造机等等,假如频繁出现这种状况,就会逐步缩小公司的市场利益,所以目前最紧急的任务和难题就是要对这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目前循环流化床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总结出几点指导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运行 检修
  • 简介: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为适应环保要求而发展的一种清洁燃烧技术,它具有燃料适应性广和清洁燃烧的特点。目前基于炉内脱硫和低氮燃烧的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趋势。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循环倍率 返料器 燃烧调整
  • 简介: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随着大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生产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逐渐为人们所掌握。但由于固有的一些特点,运行中仍经常出现问题。结焦就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较为常见的故障,它直接影响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本文结合2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实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结焦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近些年,我国的科学水平不断进步,目前,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成为 当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因其燃烧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范围大等优点,在未来的工业利用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用过程中,结焦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其原因分析和此种问题的预防措施研究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现状,随后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的结焦原因,最后探讨了未来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状况的预防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 标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 结焦现象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污染低、节能、高效的燃烧技术,脱硫率在90%以上,而且燃料的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可以有效地对灰渣进行利用,在电厂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具体的事故预防标准,经常会出现生产事故。基于此,本文对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结焦的原因进行探讨。

  • 标签: 电厂 循环流化床锅炉 结焦原因
  • 简介: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电厂生产中要用到的重要设备,由于其高效、节能、污染低的优点,近些年发展应用的较快。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燃烧效率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对其使用中,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节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锅炉 燃烧优化
  • 简介:用1975—1985年5月500hPa高空图资料统计晚霜冻在不同环流型下的频数。其中两槽一脊型的霜冻占67%,一脊一槽型的占22%,其他型为11%。并从冷平流强度、基础温度和天气现象等方面,分析了霜冻预报的着眼点,对加强晚霜冻预报,避免危害,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晚霜冻 环流分型 预报着眼点
  • 简介: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气候概况、环流演变、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冬季大雪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变化特征,冷冬年为大雪天气的多发年,进入暖冬期后,则有减少的趋势;空间变化上,出现大雪的频次基本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征,各地区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大雪期间,极涡、阻塞高压异常强而稳定,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超长波的稳定形势有利于天气背景的维持,造成连续性大雪。有80%的比例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有70%的比例是受南支槽影响,当南支槽与中高纬度转竖的横槽同位叠加时,有利于引导极地强冷空气向副热带地区爆发,形成江西大范围降雪天气。对流层中低层多存在切变线,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暖式切变附近,雪区伴随着暖切的南移而扩展;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当850hPa同时存在切变线时,降雪天气更剧烈。有98%的比例对流层中低层存在逆温,逆温高度平均在700-925hPa;温度垂直分布一般具有1000hPa温度≤0℃,925—850hPa温度≤-2℃,700hPa温度≤-2℃的特点。地面冷空气多为中路,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降雪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热力条件。

  • 标签: 冬季大雪 气候概况 环流 热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