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境遇,对后代的读书人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这个话题的延伸,是与知识群落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的。赵园著《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好似是这个思路的延伸。赵园写士大夫的心灵演进过程,很受五四情结的某些暗示,她甚至将当代文学的某些体验,也渗透到这本书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可谓一部“”之心灵史的缩影。文中对知识群落的勾勒,多有心灵呼应之处,即便对前人有所微词,立论大多持中,没有过去感情的冲动。赵园在此保持了一种冷静和节制,她对“制度评估”、“清议”、“言论环境”等的论述,都裹在严明的学理下,言必有据,但又未淹在史料之中,浩茫的情思照例自然流淌,其中亦有大自由于此吧。赵园读明清史料,有着特别的激情。在那些今人以为生涩的资料里,能得心应手地穿行,我想还是五四式的经验起了作用。倘不是研究过现当代文学史,以及经历过“文革”风暴,也许这个选题会以另一种面孔出现。带着几代新文人的苦涩,回返到历史的深处,在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诸人身上,也能找到五四那代人的影子。周作人谈新文学源流时,就注意到了明清文人的价值转变。这种转变,在五四那代人的身上,多少有些投影。在这两...

  • 标签: 士进退
  • 简介:挥毫染翰但凭激情,这发自胸臆的情感,与民族.与国家,与文化息息相关.丝丝相连逢盛世.进小康;心潮起伏.热血沸腾,自然笔不辍……

  • 标签: 苏士澍 书法家 书法艺术 写作方法
  • 简介:<正>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

  • 标签: 运命论 萧远 《三国志》 仲尼 淳于髡 散句
  • 简介:”字来源,目前主要有王、同源和、圭同源两种说法。本文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文字形体进行梳理,发现王、同源说并不可靠。而、圭同源说由于相关文字形体演变脉络清晰,加之相关考古资料佐证,则比较可信。

  • 标签: 同源
  • 简介:摘要为了针对当前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问题及其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于当前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损问题进行了简要分类,然后分析了引发线损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针对线损问题的有效管理措施展开了一系列探讨,希望能够为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输配电工程 用电工程 线损问题 管理 分析
  • 简介:《水妖》是作曲家拉威尔钢琴组曲《夜之妖灵》中一首典型的印象派作品。笔者就《水妖》中描述的音乐意景展开阐述,结合触键手法、用力方式、踏板运用等演奏技法,分析此部作品的演奏要点,谨供学习者在演奏中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作品所需的音色、力度、节奏及音乐意境,从而展现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印象主义画卷。

  • 标签: 音乐意境 音色变化 指尖 触键 踏板 水妖
  • 简介: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是英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在1930年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为专注于文本细读以及道德和文化批判的利维斯主义的英国文学批评注入了的血液,让文学艺术从人的内心转向了社会生活,和反法西斯、共产主义的理想结合起来,因此考德威尔被誉为“战前英国唯一真正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而《幻象与现实》也被认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第一部重要文献”。[2]然而,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理论 英国文学 议题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威尔哲尔的目的行为论主要包含了三大哲学思想:其一为物本主义存在论;其二为康德主义;其三为实证主义。该理论受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及广为流行的非理性主义的影响较大。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解释过于牵强,而这原本却是可以避免的。此外,行为于犯罪论中所处的地位应是独立的,它是超然于犯罪的上位概念。

  • 标签: 威尔哲尔 目的行为论 物本主义存在论 新康德主义 实证主义
  • 简介:小朋友,你听过《鹅妈妈》的童话故事吗?故事中有聪明的小拇指人汤姆、睡美人,还有丑公主与瓷女皇等等。这些故事也被创作成了动人的音乐,那就是著名的管弦乐组曲《鹅妈妈》。它原是一组钢琴四手联弹曲,后来被作曲家本人改编成了芭蕾舞剧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它的曲作者,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标签: 管弦乐组曲 拉威尔 大师 色彩 《鹅妈妈》 童话故事
  • 简介: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家,他以反对极权主义和追求自由著称,其代表作《1984》和《动物农场》是两部享誉国际的反乌托邦小说。奥威尔对中国9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王小波有重大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及其文本中对于想象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等方面。但二者的艺术追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王小波发展了奥威尔的反面乌托邦写作模式,并追求诗意浪漫和繁复多变的小说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 标签: 王小波 乔治·奥威尔 反面乌托邦
  • 简介:1875年3月7日,拉威尔出生在法国与西班牙接壤的小城西布恩。父亲是位工程师,母亲是西班牙人。父亲也是个音乐爱好者,一心想把他和弟弟两人培养成音乐家。

  • 标签: 拉威尔 西班牙人 音乐爱好者 工程师 音乐家 父亲
  • 简介:"我坚信,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播载体,电子文本的出现,只是在形式上将小说边缘化,这种趋势今后还将继续;但是在内容和精神上,小说是不会消亡的。这是一种重要而有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华语圈的广大文学读者来说,威尔·塞尔夫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读过他作品的人更是稀少。但在当代英国文坛,威尔·塞尔夫却是极具才华、极富争议的人物,在作家圈中享有很高声望。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成立的威尔·塞尔夫俱乐部,俱乐部成员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记者、学者和作家,他们每年至少聚会两次,用一种类似宗教体验的形式,朗诵、研讨威尔·塞尔夫的作品。塞尔夫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 标签: 塞尔 小说 消亡 艺术形式 2010年 传播载体
  • 简介: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了歌剧艺术,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也是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非常熟悉的一部作品。本文将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历程和歌剧《茶花女》进行分析。

  • 标签: 威尔第 歌剧 《茶花女》
  • 简介: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创作是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重要代表。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创作(1839-1850)、中期创作(1851-1871)和后期创作(1871—1893)。他的早期创作大多是对罗西尼和贝里尼的模仿,但在题材上大都反映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内容。

  • 标签: 意大利歌剧 威尔第 《茶花女》 19世纪下半叶 早期创作 后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