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乔治·威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家,他以反对极权主义和追求自由著称,其代表作《1984》和《动物农场》是两部享誉国际的反乌托邦小说。威尔对中国90年代自由主义作家王小波有重大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性和自由的追求及其文本中对于想象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等方面。但二者的艺术追求也存在很大差异,王小波发展了威尔的反面乌托邦写作模式,并追求诗意浪漫和繁复多变的小说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 标签: 王小波 乔治·奥威尔 反面乌托邦
  • 简介:谈到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作家,乔治·威尔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名字。这位曾就读于伊顿公学的英格兰人,在他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被冠以“先知”、“预言家”和“一代人的冷峻良心”等诸多称誉。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国别、语言和意识形态的边界,他的作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泛传播。

  • 标签: 早期作品 奥威尔 缅甸 英国作家 英格兰人 意识形态
  • 简介:乔治.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是作者前、后期创作的过渡。小说围绕着日常与例外、胖子与瘦子、现在与过去、名字与自我这四对关系来组织情节,巧妙展现了个体与公共世界间的冲突,表达了主人公保灵寻找独立的主体性,以及这一追寻破灭的悲怆心情。这部小说既脱离了威尔早期创作只注重刻画孤独个体的沉闷,又没有后期作品偏重呈现公共世界的残酷,忽视个体丰富性的政论风格,因而是威尔小说艺术的成熟之作。

  • 标签: 乔治·奥威尔 《上来透口气》 个体 公共
  • 简介:英国作家乔治·威尔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前的早期译介和传播、建国后50-70年代的“反苏反共作家”、80年代的“解禁作家”、90年代的“反极权主义作家”、新世纪以来的“公共知识分子”和“世界经典作家”。这一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较长时间受到了国际冷战对峙和国内极左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影响,总体具有强烈的政治和现实指向。其发展趋势是作品本身的经典性因素日益受到关注。

  • 标签: 乔治·奥威尔 中国大陆 传播 接受
  • 简介:威尔·莱特(1871-1948)我们十分幸运地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鼓励孩子们去培养有益智力的爱好,去研究任何能唤起好奇心的事物。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英国作家乔治.威尔(1903—1950年)以创作政治讽喻小说闻名于世,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虽然去世多年,但无论在社会科学界还是文学批评领域,他的创作思想与政治立场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至今余热不减,而且对他的评价也存在着极大的争议。由于威尔的作品紧扣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现实,同时对他的解读与阐释又始终受到外部政治气候的很大影响,所以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社会近几十年来在意识形态和文学批评上的演变轨迹,更好地把握从冷战至当下的时代特征。一就其生前而言,威尔的早期作品无论在批评家还是在读者当中,都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响。例如被誉为“威尔画廊中最精美自画像”①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1938),在英国出版后销量少得可怜,而在美国居然没有出版商愿意将其付梓。直到《动物农庄》(1945)的巨大成功,他才声名鹊起,而《一九八四》(1949)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但此时对威尔的研究多是见于报纸杂志的书评,系统性的分析尚不多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后的50年代中期。在冷战时期,诸多西方批评家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给威尔贴上了“反共作...

  • 标签: 奥威尔 反乌托邦小说 英国文学史 希斯 托马斯 克里斯托弗
  • 简介:追溯歌剧的历史,一个似乎最容易回答的问题——“第一部歌剧叫什么?”可能就不容易回答。说是《达芙尼》(Daphne),当然也算不得错。该剧早于1598年的狂欢节,就在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早期意大利作曲家和艺术赞助人贾科波·科尔西(JacopoCorsi,1561-1602)的佛罗伦萨的家中上演,是意大利廷臣诗人塔维·里努奇尼(OttavioRinuccini,1562—1621)创作台本、

  • 标签: 《奥菲欧》 蒙特威尔第 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 意大利 狂欢节
  • 简介:我爱你的孔夫子我爱你的老子我爱你的筷子好吃的饺子还喜欢新疆姑娘的瓣子我也爱你中国……一把沧桑吉他,一口流利中文,在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的舞台上,活跃着一个"老外"——乔治。他曾是雅典奥运会的火炬手,曾在雅典奥运会上志愿为中国代表团服务,他多次来中国演出,他称自己是一名"希腊裔加拿大籍的北京奥运文化大使"

  • 标签: 奥林匹克文化节 我爱你 奥运文化 中国情结 奥运会志愿者 火炬手
  • 简介:本文旨在探究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界鲜为人知的野兽派画家乔治·鲁对于绘画的态度,本文将从鲁成长经历及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对鲁的影响,古代和同时代美术大师及其老师莫罗对鲁的影响和通过对鲁作品的绘画语言的分析等方面来梳理、总结其独立客观的绘画态度,以期能够从中找寻到形成其绘画态度的因素.

  • 标签: 野兽派 现代主义 乔治·鲁奥 莫罗
  • 简介:摘要:威尔的小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还原了道德认同的不公正、变化的真实。九篇小说,其中五篇集中于道德地位的不公正导致下层民众道德抉择的困境,四篇集中于道德地位的变化导致道德丧失约束这一可怕事实。

  • 标签: 奥威尔小说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 简介:本文以《通往维根码头之路》为起点,解读著名政治作家威尔有关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社会角色等基本的政治观点,结合威尔的出身和教育背景,分析他政治观点的形成以及这些观点对他的其他作品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社会主义 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 简介: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法国表现主义画家乔治·卢追求崇高艺术理想的逐梦之路进行研究。从求学、追梦、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四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卢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成因、特色以及个性鲜明、成就斐然的艺术探索之路。

  • 标签: 纯净 虔诚 悲悯 粗犷 表现主义
  • 简介:从瓷砖墙出来的姑娘,1974年石膏、瓷砖99×42×25(厘米)(一)背景1924年,乔治·西格尔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犹太家庭。17岁时,他参加库珀艺术与建筑联校(CooperUnionSchoolofArtandArchitecture)绘画班,...

  • 标签: 西格尔 雕塑 明暗对照法 波普艺术 毕加索 作品
  • 简介:乔治·马丁在美国的新泽西州刚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个普通码头工人的儿子日后会拿起笔,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造梦者。他出生的年代正是美国的战后婴儿潮时期,许许多多的孩子和他一起来到这个有点混乱又有点迷惘的世界上。和很多人一样,他也选择了最平常与最稳妥的路——读书深造。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乔治有一个大庄园,这个小镇上的土地都属于他。乔治整天都在想如何剥削租他土地的农户。眼下,他又在粮仓上打起了主意。

  • 标签: 乔治 粮仓 土地
  • 简介:乔治·罗杰(1908~1995)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参加商船队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照相机并为自己的航海日志配图。归国后他被《Listener》杂志录用为摄影记者。此后他又先后在《BlackStar》摄影社以及《生活》杂志和《PicturePost》杂志担任类似职务。他还曾亲历伦敦空战和盟军在意大利、北非及法国等地的战争,用相机记录下解放贝尔根-贝尔森纳粹集中营和德国投降的历史时刻。战后,罗杰(与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大卫·西摩等人一道)成为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继续拍摄了大量与非洲努巴人部落有关的著名照片。

  • 标签: 照相机 巴人 集中营 创始人 部落 贝尔
  • 简介:乔治是一只小猴子,住在非洲。它生性快乐,可就是有一个缺点:过于好奇。有一天,乔治看到一个人。这个人头戴黄色的大草帽,他也看到了乔治。他想:“多么可爱的小猴呀!我要把它带回家。”

  • 标签: 乔治 好奇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