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D)数据库中2016年3月1日之前关于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3992例患者569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在杂合子模型中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种胃癌患病风险(CTvs.TT:OR=1.93,95%CI:1.35-2.75,P〈0.05);而在亚洲人种中未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根据对照组人群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以医院以人群基础研究中均未发现有与胃癌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或者基因型。在T〈C亚组中,显性基因模型(CT+CCvs.TT:OR=1.40,95%CI:1.10-1.77,P=0.005)、纯合子模型(CCvs.TT:OR=1.59,95%CI:1.22-2.06,P=0.001)杂合子模型(CTvs.TT:OR=1.33,95%CI:1.04-1.70,P=0.025)中发现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在等位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中并未发现关联性。在T〉C组未发现rs116149131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结论miRNA-196a2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无关联性,但存在种族差异。

  • 标签: 胃癌 miRNA-196a2 rs116149131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80例行TKA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B组(地佐辛)、C组(地塞米松)、D组(生理盐水),每组各20例,A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及地塞米松10mg,B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C组术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D组对照组。术毕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IA)。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膝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睡眠满意度、恶心及呕吐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后6h,A、B、C组分别为:(5.01±1.20)分、(5.52±1.15)分、(6.23±1.26)分,低于D组(6.71±1.68)分(P=0.031、P=0.040、P=0.021);VAS术后12h,A、B、C组分别为:(4.43±1.04)分、(4.87±1.42)分、(5.03±1.28)分,低于D组(6.01±1.80)分(P=0.002、P=0.007、P=0.002);VAS术后1天,A、B、C组分别为:(2.89±0.92)分、(3.01±1.32)分、(3.76±1.45)分,低于D组(4.71±1.81)分(P=0.035、P=0.019、P=0.024);VAS术后3天,A、B、C组分别为:(1.58±0.53)分、(1.87±0.64)分、(2.45±0.82)分,低于D组(3.38±1.02)分(P=0.015、P=0.040、P=0.046);VAS术后5天,A、B、C组分别为:(1.07±0.32)分、(1.62±0.43)分、(2.01±0.51)分,低于D组(3.11±0.82)分(P=0.007、P=0.008、P=0.009)。VAS术后1天,BC组分别为(3.01±1.32)分、(3.76±1.45)分,高于A组(2.89±0.92)分(P=0.005、P=0.004)。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术后2天,A、B组分别为:(30.27±5.81)°、(29.02±4.79)°,优于D组(16.27±2.43)°(P=0.003,P=0.006)。ROM术后2周,A、B组别为:(98.21±9.05)°、(94.57±8.64)°,优于D组(85.36±8.01�

  • 标签: 地塞米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疼痛 镇痛 地佐辛
  • 简介: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同工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与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相关性。方法:采用神经氨酸苷酶处理血清,琼脂糖电泳法分析测定50名健康体检者13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结果:原发性肺癌组总ALP同工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组总ALPB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骨转移组,原发性肺癌无骨转移组总ALPBALP活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型ALP与原发性肺癌骨转移有一定相关性,经神经氨酸苷酶处理血清后,采用琼脂糖电泳法分离ALP同工酶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原发性肺癌有无骨转移。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骨型ALP 神经氨酸苷酶 琼脂糖电泳法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又称快速虐复外科或快通道外科,最旱由丹麦HenrikKelilet教授乎1997年提出.ERAS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围术期(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一系列优化措施,其核心是减少手术麻醉对患者生理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操作 麻醉 surgery 专家
  • 简介: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疗效安全性。方法84例晚期胃癌经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对照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9.6个月,对照组6.8个月(P〈0.05);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13.5个月,对照组11.6个月(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晚期胃癌一线XELOX方案化疗有效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延长PFS及OS,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胃肿瘤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维持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甲甙是否通过NG-Kepl/ARE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来抑制骨髓间充质细胞凋亡。方法:培养Witar大鼠BMSCs,设立正常组黄芪甲甙干预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Nrf-2以及GSH基因表达,Wetm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TUNEL流式结果表明黄芪甲甙有抑制BMSC凋亡作用,50^g/L组作用较强,与AD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增加浓度抑制凋亡作用增加不明显,ADR+AST(100|JLg/L、50|JLg/L)两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甲甙作用后明显降低NmmR-NA表达,与ADR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分别与阿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甲甙可以通过Nf-2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制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Nf-2 骨髓间充质细胞 黄芪甲甙
  • 简介:目的:探讨放疗、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及放疗联合TACE在治疗局部晚期肝癌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IIIb-IVa期肝癌。单纯放疗10例,单纯TACE8例,联合治疗13例,姑息治疗14例,比较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结果:放疗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有效率60%。TACE组CR0例,PR3例,有效率38%。联合组CR0例,PR8例,有效率62%,有统计学差异(P=0.041)。TACE与放疗、联合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8,P=0.021)。放疗组、TACE组、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时间(OS)PFS分别为7个月、7个月、22个月(P〈0.001)4个月、3个月、13个月(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姑息组中位OS3个月。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及诱发乙肝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发热(P〈0.001)、腹痛(P〈0.001)、肝功能不良(P=0.007)三组比较有统计差异,不良反应以放疗组最少见。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肝癌,单纯放疗、单纯TACE、放疗联合TACE均可改善近期疗效、PFSOS,以放疗联合TACE最佳,精确放疗稍优于单纯TACE。

  • 标签: 肝癌 放疗 介入化疗
  • 简介: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拟行肠内营养治疗112例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不同分为试验组(空肠造瘘管组55例)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组57例),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4±4.38)分钟vs.(4.70±1.30)分钟,t=27.5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中穿刺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导管堵塞、肺部感染、导管移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经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相比,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堵塞、移位及造成误吸,适用于早期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胃癌术后患者。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空肠造瘘管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传统开腹大肠癌根治术在肿瘤学安全性方面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26例行大肠癌根治术TNMⅠ~Ⅲ期病例临床随访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辅助治疗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生存肿瘤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以随访36个月为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3年累积生存率84.1%比82.9%,远处转移率13.6%比17.1%,戳孔/切口癌转移率0比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6.8%比11.8%,其中Ⅲ期病例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 标签: 结肠癌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胸腰段骨折治疗提供更好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北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我国最新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里上升趋势。对于结直肠癌临床治疗,尽管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及综合辅助治疗愈发成熟,但目前最核心治疗手段依然是规范性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癌 微创技术 手术中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基因CHFR在食管癌、食管上皮内瘤变及正常食管组织中蛋白表达,了解食管癌中CHF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收集食管癌标本92例以及相配对食管上皮内瘤变11例,另取正常食管组织27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2例食管癌及其对应食管上皮内瘤变、正常食管组织中CHFR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判断免疫组化结果。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HFR蛋白阳性表达率7.61%(7/92),低于正常食管组织96.3%(26/27)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54.55%(6/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CHFR蛋白阳性表达率也低于正常食管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食管癌组织中CH-FR蛋白表达阳性率33.33%(6/18)明显高于中-低分化食管癌组织中CHFR蛋白表达阳性率1.35%(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病理资料之间CHFR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中有丝分裂检查点基因CHFR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是频发、早期事件,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 标签: 食管癌 CHFR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IL-22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ccRCC)患者血清中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其在患者预后分析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8例ccRCC患者血清,同时以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清IL-22表达水平。生存分析探讨IL-2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情况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危险因素。结果:ccRC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对ccRCC患者随访5~63个月,平均(45±12.4)个月,IL-22高水平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水平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清IL-22表达水平、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ccRCC患者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RCC患者血清IL-22表达水平偏高,且IL-22高水平表达患者预后较差。血清IL-22表达水平在ccRCC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IL-22 预后
  • 简介:骨肉瘤保肢治疗已成为骨肿瘤外科主要发展方向,骨肉瘤生物重建逐渐成为保肢治疗首选方法。深低温冷冻灭活回植技术以其手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保留了骨诱导生成能力诸多优点而成为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生物型保肢技术。本文就深低温冷冻灭活技术在骨肉瘤保肢治疗中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骨肿瘤 深低温冷冻灭活 肿瘤免疫 保肢治疗
  • 简介:背景目的化疗是不可治愈进展期胃癌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具有一个单一不可治愈因素进展期胃癌患者,姑息性胃切除术后加化疗能否提高此类患者生存尚存争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姑息性胃切除术后化疗能否比单纯化疗在提高此类患者总体生存上更有优势。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44个研究中心。患者是年龄20~75岁具有一个单一不可治愈因素进展期胃癌患者,这些不可治愈因素包括有局限于肝(H1)、腹膜(P1)、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1/b2)转移。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随机对照研究 Ⅲ期临床研究 胃癌患者 胃切除术后 单纯化疗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s(longnoncodingRNAs,lncRNAs)是基因组一种新型转录本,lncRNAs发现是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尽管lncRNAs几乎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lncRNAs调节失常、表达紊乱可导致肿瘤、免疫神经功能失调疾病发生[1]。近来也有证据提示,表观遗传调控在骨与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肿瘤、

  • 标签: RNA RNA 骨关节炎 骨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目的通过在管胃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hp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结果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p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反流〉5min数,术后6个月、1年p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10.8%).结论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风险.

  • 标签: 食管癌 胃食管反流 抗反流手术 重建贲门 重建胃底
  • 简介:目的研究全胸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PL)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彻底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NSCLC患者10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VATS组与PL组,每组各53例.VATS组行VATS治疗,PL组行PL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7dTNF-α、CRP、IL-6、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1~3年生存情况.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总输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d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与术前差值均低于PL组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d患者血清中CD3+、CD4+、CD8+及CD4+/CD8+与本组术前差值均高于PL组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5.09%)低于PL组(35.85%)(P〈0.05);VATS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PL组(P〈0.05).结论VATS治疗NSCLC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疗效显著,治疗彻底安全,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全胸镜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疗效 比较
  • 简介:探讨肺低剂量区体积剂量学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关系。方法收集103例NSCLC放疗患者,通过放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得全肺、患侧肺、健侧肺剂量体积参数和平均肺受照射剂量(MLD),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剂量学参数与≥2级RILI发生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剂量学参数对RILI预测价值。结果发生≥2级RILI者27例,发生率26.2%。≥2级RILI患者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相对肺体积均高于<2级RIL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73、0.690、0.693、0.737,当双肺V5≥52.22%、双肺MLD≥1486.75cGy、患侧肺V5≥62.03%、健侧肺V5≥43.60%、患侧肺V10≥55.67%均可导致肺癌患者≥2级RILI发生率升高(P<0.001)。结论临床制定NSCLC患者根治性放疗计划时,不仅要限定V20、V30、MLD,还应注意低剂量区体积V5对放射性肺损伤影响

  • 标签: 肺肿瘤 放射治疗 肺低剂量区体积 放射性肺损伤 预测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在本院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T(3~4)N(0~1)M0或TxN(2^3)M0期6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同步放化疗35例、术后单纯化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及2年远处转移率差异。结果两组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82.3%vs.79.0%,P〉0.05),但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术后同步放化疗组无病生存率增高(75.5%vs.56.7%,P〈0.05),局部复发率降低(17.1%vs.40.0%,P〈0.05)。与术后单纯化疗组相比,术后同步放化疗组中发生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增高(40.0%vs.13.3%,P〈0.05),3级或4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高(40.0%vs.16.7%,P〈0.05)。结论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较术后单纯化疗可以减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但总生存获益不明显,同时3级或4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 标签: 局部晚期胃癌 同步放化疗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