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NF-κB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CIH+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F-κB抑制剂)组。CIH组每天白天置于间歇性低氧箱(最低氧浓度5%~7%)8h,共5周;CIH+PDTC组每天腹腔注射PDTC100mg/kg,饲养环境与CIH组相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似的处理,但是维持空气氧浓度不变。测量大鼠体重、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最后提取大鼠心肌组织核蛋白,Westernblot法测量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第5周时CIH组和CIH+PDTC组体重低于NC组。CIH组和CIH+PDTC组血压明显高于NC组[分别为(136.3±6.8)、(134.3±6.7)和(122.3±4.1)mmHg,P〈0.01],CIH组和CIH+PDTC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H组LVEF低于NC组[分别为(73±6)%和(86±4)%,P〈0.001],CIH+PDTC组[(84±4)%]较CIH组明显升高(P〈0.001),与NC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117)。各组心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CIH组高于NC组和CIH+PDTC组,NC组与CIH+PDT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左心功能减低,NF-κB可能参与其作用机制。

  • 标签: 慢性间歇性低氧 心室功能障碍 核因子-ΚB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胰岛素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8例胰岛素瘤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增强CT、增强MRI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SRS)确定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采取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7例保留脾血管和脾脏,1例联合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9±44)min,平均出血量(125±1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1.4)d,发生B级胰瘘1例。全部患者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素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脾成功率高。

  • 标签: 胰岛素瘤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微创手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十二指肠溃疡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此类疾病已成为西方住院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尚缺少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抗凝治疗是VTE治疗的基石,也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措施。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肠道外抗凝和肠道内抗凝,前者主要包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者则是指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位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的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直肠癌 放射治疗 碳纤维腹板 摆位重复性 小肠 膀胱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灌注声学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e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HOCM患者PTSMA术中向拟订靶血管远端注入声学造影剂后即刻观察造影剂显影范围,选择靶血管,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09例HOCM患者于PTSMA术中全部施行MCE检查,101例MCE技术判断适于PTSMA术,术后无并发症,左室流血道压力阶差(Leftventrieularoutcometractpressuregradients,LVOTPG)由术前78.0±30.7mmHg降至术后即刻37.4±30.0mmHg(p〈0.001)、术后6月随访进一步下降至33.3±23.4mmHg(p〈0.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症状无改善,于术后或直接行外科Morrow手术。结论MCE技术可在PTSMA术中判断远期疗效,判定正确的靶血管,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导管消融术 心肌灌注声学造影
  •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仅次于癌症的疾病。传统治疗糖尿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但其并发症较高,远期疗效并不理想。通过移植外源性B细胞来增加受体体内B细胞的数量,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性胰岛素需要,似乎成为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而取自受体自身的MSCs又能有效地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因此,本实验观察静脉移植MSCs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迁移分布和归巢,为临床上更有效合理地利用MSCs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患 体内分布 归巢 模型鼠 注射胰岛素
  • 简介:目的了解Akt和磷酸化Akt1(p-Akt1)蛋白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Akt和p-Akt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kt和p-Akt1蛋白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和83.8%,而正常胰腺组织均阴性表达,相差非常显著(P〈0.05).癌组织中Akt和p-Akt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274,P=0.018).Akt和p-Akt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神经浸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p-Akt1蛋白高表达与病理学T分期及TNM分期相关(P=0.002).Akt和p-Akt1蛋白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0±5.7)个月和(23.0±5.5)个月,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的(9.3±0.2)个月和(11.1±1.8)个月(P分别为0.007和0.004).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Akt1蛋白表达的程度与良性预后有关,检测胰腺癌中p-Akt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激酶类 AKT p-Akt1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并发症少、并能为周围动脉重建术提供良好手术环境的可靠麻醉方法。方法2004年12月~2010年6月,选择143例动脉造影诊断股浅动脉闭塞和13例髂动脉闭塞并伴有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以及56例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0.2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周围动脉重建术,其中13例行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术,143例行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56例行上肢动静脉搭桥术。术前评定患者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及合并症。记录麻醉药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适评分(BCS)、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记录手术当日晨间、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h和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耐受手术,且术区环境良好,BCS评分(2.6±08),VAS评分(3.0±2.1),各时间点MAP,HR和SpO_2无明显变化。利多卡因(0.22%)用量350~487mg,平均用量417mg。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转流血管通畅率为97.16%(206/212)。结论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为周围动脉重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高危、高龄患者。

  • 标签: 麻醉 局部 利多卡因 血管重建术
  • 简介: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cutepancreatitisassociated—lunginjury,APAu)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最常见胰外并发症,也是SAP患者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众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广泛的生理作用,与多种炎症疾病如脓毒症、胰腺炎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MRNA表达 PARP-1 肺损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探索Tei指数评价小鼠高血压诱导的心脏纤维化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中的应用。方法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II(AngII)微渗透泵诱导高血压。第14天动态监测小鼠清醒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图像及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图像,测量并计算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射血时间及Tei指数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AngII组小鼠第14天收缩压显著增高(159±5.6mmHgvs108±2.1mmHg,P〈0.001),心脏间质出现明显胶原沉积。超声心动图提示AngII组小鼠Tei指数与Vehicle组相比显著增高(0.93±0.07vs0.57±0.04,P〈0.001)。此外,无论给予1%或3%异氟烷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深度和心率水平下AngII组小鼠的Tei指数均显著高于Vehicle组。结论Tei指数能够准确、灵敏且稳定地反映高血压状态下小鼠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且该参数几乎不受小鼠麻醉深度和心率的影响。

  • 标签: TEI指数 舒张功能 高血压 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06b(miR-106b)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TC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51例T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miR-106b过表达质粒及抑制质粒改变其TC细胞中的表达,利用BrdU细胞增殖分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结果miR-106b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0.36±0.029vs0.98±0.034,P=0.004)。miR-106b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2)及肿瘤数目(P=0.041)有关。miR-106b抑制剂能显著降低miR-106bTPC-1细胞的表达水平(0.96±0.025vs0.29±0.032,P=0.001),并能显著增强细胞增殖能力(89.33±5.67vs136.67±10.33,P=0.03),减少细胞凋亡(16.33±3.20vs7.67±2.45,P=0.04);miR-106b类似物能显著增加miR-106bTPC-1细胞的表达水平(0.99±0.02vs3.19±0.68,P=0.002),并能显著减弱细胞增殖能力(98.00±4.65vs76.33±2.87,P=0.03),增加细胞凋亡(22.54±2.13vs32.45±4.34,P=0.04)。结论miR-106b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其表达降低与TC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106b能减弱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凋亡。提示miR-106bT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MicroRNA-106b 甲状腺癌 凋亡 增殖
  • 简介:作为出生婴儿附属品的胎盘和脐带血(脐血)婴儿出生后大多会被丢弃,其实这是胎儿降世时带来的厚礼。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脐血和胎盘来源的细胞和蛋白成分成功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胎盘和脐血的应用价值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

  • 标签: 胎盘提取物 脐带血 联合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的形成和整体护理的普及开展,临床护理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临床教学是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能力,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临床带教 患者 教学法 临床综合能力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早期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3、6、12h组,每组10只.采用15%左旋盐酸精氨酸2.0mg/g体重腹腔注射方法制作大鼠ANP模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湿/干重比,RT-PCR检测肺组织MCP-1mRNA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左旋盐酸精氨酸后大鼠胰腺发生出血、坏死,符合ANP病理改变.ANP组肺组织明显水肿,3、6、12h的病理评分分别为3.75±0.58、5.50±0.63、5.86±0.54;肺湿/干重比为4.85±0.38、4.97±0.47、5.03±0.46;肺组织MCP-1mRNA表达量为0.36±0.08、0.56±0.15、0.72±0.21.均较对照组的0.12±0.05、4.32±0.33、0.21±0.05显著升高(P<0.05或<0.01),且MCP-1mRNA表达与肺湿/干重比及肺组织损害程度均呈正相关(r=0.75,r=0.89,P<0.05).结论ANP早期肺组织MCP-1mRNA表达上调,并在ANP并发的ALI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肺组织 基因表达
  • 简介:创伤、失血、感染等应激情况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分泌增多是应激的一个重要的反应,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GC的效应不仅取决于其血浆中的浓度,而且还取决于靶细胞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的数量和亲和力。本实验观察阻断50%GR对ANP大鼠胰腺及继发性肝、肾、肺、小肠损伤的影响,

  • 标签: 糖皮质激素受体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大鼠胰腺 RECEPTOR 有害刺激 实验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取栓术后的诊治经验,探讨持续性静脉滤过(CVVHD)治疗在此类患者动脉栓塞取栓术后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照患者或家属意愿,根据是否采用CVVHD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m=21)和对照组(Ⅳ=2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情况,重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前出现肢体发绀、僵硬症状的比例更多(P〈0.05);治疗组患者血钾、肌酐及尿素氮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3.5±1.6)vs(18.2±2.1)d,P=0.043]、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降低(9.5%vs19.2%,P=0.027)。结论老年危重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术后积极进行CVVHD治疗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动脉栓塞 连续性静脉滤过
  • 简介: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该病呈世界性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0%的人口携带表面抗原(HBsAg),这些人将有25%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HBV感染在我国仍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免疫调节剂 免疫应答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表面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院内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堵塞、心脏骤停、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转运 危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