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胰岛素无针注射在不同剂量注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并与BD针相比较,给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注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0名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志愿者分为5组,每组60人,分别在腹部肚脐周围5cm注射4u,8u,12u,16u,20u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组60人中,30人使用胰岛素无针注射,30人使用有针注射(联邦笔HFZSQ-1+BD优锐0.25mm(31G)*5mm超细超短型针),每人注射一次。根据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分别统计无针注射和有针注射疼痛感及局部皮肤反应。结果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注射方法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注射不同剂量疼痛有统计学差异(P<0.001),注射方法与注射剂量协同作用下疼痛有统计学差(P=0.009)。相同剂量下无针注射注射4u疼痛感最小,注射20u疼痛感最强。结论为了减轻病人胰岛素注射时的疼痛感,推荐在胰岛素注射为4u时使用无针注射,胰岛素注射剂量大于20u时使用有针注射

  • 标签: 无针注射 疼痛 胰岛素 影响
  • 简介:摘要通过对RICU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总结,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与生活经验,开创新方式、方法,即将红外线报警原理的设计加入到RICU或ICU使用的电动病床设计中,在患者试图下床时及时给值班护士发出警示信号,从而防止患者自行下床,从源头杜绝ICU患者坠床或因下床而发生跌倒的问题,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红外线报警器 RICU病床 患者跌倒/坠床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总结了2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电切镜鞘配合膀胱镜操作经尿道钬激光碎石联合等离子电切治疗效果及经验。经尿道钬激光碎石联合等离子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可同期进行,疗效安全可靠、治愈率高、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易操作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电切镜 膀胱镜操作器 钬激光碎石 等离子电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盲探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对照组(n=32),以及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n=32),比较两组患者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麻醉失败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率,更具安全性,更实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89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3月20日,并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89.45±0.27)分、生活方面(80.41±2.53)分、躯体功能(92.34±0.51)分、心理功能评分(95.01±5.1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间隙保持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牙早失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丝圈组与压膜组两组。分别给予丝圈及压膜间隙保持治疗。结果压膜组患者应用有效率96.77%,丝圈组有效率87.10%。压膜组治疗后,GI(0.69±0.16)、PD(1.10±0.41)mm、PLI(1.65±0.97),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压膜间隙保持治疗乳牙早失,有效率高,且可有效维护牙龈健康,减少菌斑,对牙周健康的保持较为有利。

  • 标签: 牙周健康 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压膜间隙保持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胃肠吻合与传统手工缝合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目盲选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手术过程中使用胃肠吻合,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使用传统手工缝合,比较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手术中应用胃肠吻合能够有效优化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胃肠吻合器 传统手工缝合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和传统手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6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术后水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外观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血肿、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虽然愈合时间较长,但却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无需止血、愈合后外观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临床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 传统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安放宫内节育的手术过程中,分析其手术失败的原因,并予以相应的改善措施,为临床妇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安放和取出宫内节育的患者,抽取操作失败的6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失败原因,制定改善措施。结果共安放1004例IUD,其失败率约为4.7%(47/1004),且24.4±5.5岁为平均年龄;共取出396例IUD,其失败率约为4.0%(16/396),以37.3±10.2岁为平均年龄。年龄、孕次、产次、节育环种类及手术类别均是安放及取出IUD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安放宫内节育的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手术失败的相关原因,严格规范手术的操作过程,避免不熟练的手术操作,为临床妇科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操作失败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吸痰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吸痰时机,应用密闭吸痰管进行吸痰,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吸痰管均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吸痰管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保护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性。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在胎膜早破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住院、待产的胎膜早破孕妇中选取130例作为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130例胎膜早破孕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5例,对参照组胎膜早破孕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胎膜早破孕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加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研究组胎膜早破孕妇的护理总满意度、新生儿评分、产程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自然分娩率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参照组相比,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应用在胎膜早破孕妇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高胎膜早破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能够降低胎膜早破孕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机率。

  • 标签: 人文关怀式护理 产后并发症 胎膜早破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选择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褥病、子宫切除以及输血发生率分别为5.71%、0%、11.43%,对照组分别为28.57%、14.29%、51.43%。结论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2人)和对照组(6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实验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结论自主探究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局部解剖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思维动手综合能力。

  • 标签: 自主探究 局部解剖 实验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70眼行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51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46例(46眼)接受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干眼症状明显,术眼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SIT程度下降、BUT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切口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模式,把实习护生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人,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观察组则运用护生自评带教模式。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理论考试还是在实践操作中都有更为理想的成绩,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自评带教模式对评估更加重视,能够根据出现的问题因人施教,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 标签: 护生 临床实习 自评式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环填充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5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35)与参照组(n=30),参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行无张力疝环填充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2.55±5.23)min、术后住院时间(4.87±1.84)d、下床活动时间(16.57±5.35)h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48h的VAS评分分别为(5.29±1.12)分、(2.05±0.03)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环填充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低,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环 填充式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精神科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以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开放精神科病房管理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管理经验,以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开放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作为观察组,加强管理,对比两组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安全时间发生件数13件高于观察组发生2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开放精神科病房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积极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开放式精神科病房 安全问题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的再次妊娠结局。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患者6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分为2组,A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阴剖宫产疤痕憩室切除修补术,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继发不孕率、瘢痕妊娠率以及憩室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患者采用阴剖宫产疤痕憩室切除修补术治疗,临床学效果显著,且对子宫的影响较小。

  • 标签: 不同术式 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 再次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