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将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首次诊断为神经内科的患者120例,按照记录的单数与双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压疮,和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特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安全知识分值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入院2周后以及出院时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教育在护理安全中的作用值得肯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患者救治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06月内收治的208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治疗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对照组(奇数组104人)和实验组(偶数组104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落实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患者的睡眠质量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落实神经内科患者救治时,心理护理能够发挥出极佳的护理效果,患者的焦虑值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因而值得在临床领域大力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 救治 焦虑评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于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叙事护理临床干预方法,对焦虑抑郁患者的状态进行效果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与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对照组的数据并未出现变化,观察组两个量表的得分与患病率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4.5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0.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6,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从两组的满意调查结果看,数据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z=5.977,P<0.05),观察组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叙事护理的方法干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可以显著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于促进克服心理障碍,改善自我效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叙事护理 焦虑抑郁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接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安全教育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安全教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护理人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两年中,在我市某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人员,评价实习成绩采取双向评价法,分析出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探讨出内科护理临床带教的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出临床带教中的问题,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内科护理临床带教的质量,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规范临床带教的管理,改进内科临床带教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内科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内科护理 临床带教 问题分析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对提高消化内科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于2017年1月一2017年l2月收治的2806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为其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护理,总结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电话随访后,科室针对随访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逐项解决,加强科室管理,加大护士考核及培训力度,护理满意度从90.5%增长为98.3%。结论电话随访可以提高科室管理,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电话随访 延续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针对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血压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SAS评分、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其对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心内科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9例患者意外发生跌倒、坠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疾病、年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使用药物有关。结论对病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对高危病人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重点防范,加强健康宣教,能有效地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内科 跌倒 坠床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情景教学方法。方法分析与探讨内科护理带教中现阶段情景教学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情境教学方法,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当前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情景教学存在的不足包括情景教学不能完全体现临床实战训练和病房实战实操的意义,有些教学内容在情景教学中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甚至有些根本无法实现;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情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情景教学、模拟病人情景教学等。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护理技能和沟通技巧,可以为医院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 标签: 情景教学法 呼吸内科 护理带教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相应的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神经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在我国部门医院的神经内科护理上存在许多不合理情况和安全隐患,若不对此加以重视,就有可能转变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导致病人家属与医院的医疗纠纷,对医院的护理水平和声誉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介绍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水平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6s管理模式要求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实行事前考察,成立研究小组、刻苦培训,树立6s管理理念、落实管理措施,规范护理服务、评优创先,树立竞争意识措施对呼吸内科病房管理、药品摆放、文书书写等进行管理。比较6s管理模式实行前后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6s管理模式实行后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总平均分高于实行前(P<0.05)。6s管理模式实行后呼吸内科护理满意度优于实行前(P<0.05)。结论6s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6s管理模式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取于本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先住院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其进行一般护理,将后住院的45例患者作为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对其实行护理干预,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其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护理组45例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45例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两组对比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要比一般护理好,且护理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大大提升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可大力推广应用在呼吸内科中。

  • 标签: 呼吸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个预防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护理风险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患者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纪律等都要好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及通过该种方法进行护理措施效果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心血管内科90例老年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脱管率进行比较。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3.8±0.3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2.4±0.45)d,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来说,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降低脱管率,所以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对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内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收治的240例采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40例患者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疾病情况及病原菌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在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的使用情况。结果240例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亚胺培南的使用率最高,为28.8%;其次为美罗培南,使用率为23.3%;排在第三位的是去甲万古霉素,使用率为15.4%;然后是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利奈唑胺注射液等。240例患者中有93例为病原菌感染,其中金葡菌感染率最高,占19.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15.7%;排在第三为的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14.5%,然后是大肠埃希菌、β-溶血性链球菌、酵母菌等。结论分析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提高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的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内科 呼吸内科 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志护理给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治疗依从性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2年8月到2017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重症清醒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即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情志护理的40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依从优良率为95%,对照组的依从优良率为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可以改善神经内科重症清醒患者的负性情绪,为其治疗依从性带来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情志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清醒患者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共3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1w及出院时对护理态度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态度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理念应用与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内科 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以前的85例为对照组,按照急诊科传统急诊救治护理程序进行护理,2016年3月以后的81例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绿色通道救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绿色通道救治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绿色通道救治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救治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肾内科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相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内科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促进病情的预后,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肾内科 应用效果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预见性护理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内科重症监护室在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实验组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模式,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85%(2/52),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9.23%(10/5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51/52),对比参照组的86.54%(45/52)更高,P<0.05。结论在内科重症监护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内科 重症监护室 感染控制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