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51例采用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的护理,给药前做好患儿家属的护理告知和心理护理,给药后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血糖和涂药部位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患儿的随访,家长的咨询工作,有利于提高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婴幼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综合护理干预对幼儿期肺炎的影响。方法将98名儿童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口服化痰药物,一组为非优质病房病人,另一组为优质护理病房病人。结果非优质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在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体温正常率及6天后胸片状况的改善有显著差异。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幼儿期肺炎的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幼儿期肺炎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5例婴幼儿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普米克令舒及异丙托溴氨雾化吸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两组患儿的咳嗽、痰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咳嗽、痰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可缩短婴幼儿肺炎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幼儿 肺炎 氨溴索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与鞣酸蛋白酵母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腹泻婴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思密达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组18例,黄连素组16例,两组进行临床比较,观察72小时后的疗效。结果思密达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组总有效率88.80%,黄连素组75.00%。结论思密达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组总有效率高,起效快,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患儿乐于接受等优点。

  • 标签: 思密达 鞣酸蛋白酵母散 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P<0.05);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指标上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科学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病症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患儿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婴幼儿重症肺炎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加肛管的插入深度对婴幼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思密达保留灌肠的154例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肛管插入深度为7cm~10cm,实验组肛管插入深度为10cm~15cm,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药液保留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药液平均保留时间为(95.23±36.02)min,对照组患儿药液的平均保留时间为(18.26±10.60)min,实验组患儿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肛管的插入深度能有效延长灌肠药液的保留时间。

  • 标签: 肛管 灌肠药液 插入深度 保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婴幼儿肺炎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自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者共12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有60例患者。A组为治疗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另外再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治疗方法,B组为对照组,只采取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并记录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治疗两个月后,观察发现,A组婴幼儿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比B组婴幼儿患者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方法有更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 婴幼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年龄小于3岁的中重度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吸人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不用吸入激素,常规治疗,定期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1-2年后发病次数、咳嗽、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少,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吸人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布地奈德 婴幼儿哮喘 吸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年长儿和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年龄4~12岁的患儿35名年长儿为Ⅰ组,年龄小于3岁的51名婴幼儿为Ⅱ组,通过对体温,咳嗽,肺部啰音存在及消失时间,外周血,X胸片检查对比分析。结果年长儿支原体肺炎以高热刺激性咳嗽起病居多,肺部体征不明显,症状与X胸片不符,以肺泡型为主。婴幼儿则以中低发热及持续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出现湿啰音者,明显高于年长儿,胸片以间质型为主。结论年长儿和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症状体征等多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且临床表现并非全部典型。

  • 标签: 年长儿 婴幼儿 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脓胸清除术在幼儿肺炎后脓胸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择取我院2009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幼儿肺炎后发生脓胸的患儿6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均占据30例。对常规组与研究组患儿分别采取闭式引流与脓胸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与73.3%,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对脓胸患儿而言,给予早期脓胸清除手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帮助患儿及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脓胸 幼儿肺炎 治疗 脓胸清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婴幼儿霰粒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8例8眼霰粒肿患儿均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是行之有效的霰粒肿非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霰粒肿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性肺炎幼儿的临床细菌学检测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我区中进行治疗的300例细菌性肺炎幼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住院当天痰液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在30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58例细菌性肺炎,主要包括革兰阴性(G-)杆菌和革兰阳性(G+)球菌,并检出主要几种细菌对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加棒酸两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程度。结论本地区肺炎患者中主要为细菌性肺炎感染患者。

  • 标签: 幼儿 细菌性肺炎 细菌学监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间接血凝集法对200例住院的婴幼儿肺炎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MP-IgM)检测,并对其主要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患儿MP-IgM为阳性,患儿发热、咳嗽、喘鸣、湿性罗音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效果显著。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大。

  • 标签: 婴幼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治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实验室婴幼儿大便培养分离出的44例细菌进行分类统计和耐药分析。结果在分离到的46例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占多数,共32株占69.6%。致病菌主共14占30.4%主要有沙门氏菌6株占13%,致病性大肠杆菌5株占10.8%。且大部分条件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结论婴幼儿细菌性肠炎大多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且耐药性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用药前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减少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婴幼儿肠炎。

  • 标签: 抗生素 条件致病菌 婴幼儿肠炎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敏舒治疗婴幼儿过敏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我院接诊婴幼儿过敏性湿疹患者674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37例。对照组给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组服用利敏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指标及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4、IL-5指标降低,IL-2、IFN-γ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M)指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9%(320/337)高于对照组79.8%(269/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6%(29/337)低于对照组的25.2%(85/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7.4%(25/337)vs7.7%(2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敏舒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过敏性湿疹患者炎症水平,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积极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利敏舒 婴幼儿 过敏性湿疹 免疫球蛋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在婴幼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门诊静脉采血的患儿200例,年龄在3岁以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单日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观察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结果实验组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显著提高静脉血管充盈度,从而使静脉采血成功率显著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采用双止血带结扎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每日400mg/kg,连用3天,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胸片、并发症恢复情况的改变。结果婴幼儿重症肺炎辅助应用IVIG者,临床症状改善、体征消失、胸片炎症吸收均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运用IVIG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肺炎 婴幼儿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体检200例婴幼儿。依据喂养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混合喂养,观察组母乳喂养。儿童保健门诊检查体检的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比两组婴幼儿贫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36.0%,对照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和观察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喂养方式;辅助喂养混合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对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保健门诊 婴幼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7月~201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疗程为(4.91±0.82)d,显著低于对照组儿平均疗程(6.02±0.98)d,观察组临床疗效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多见于6~36个月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