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 2016.1到 2018.12的 7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全面组开展全面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压监测值、生存质量;子宫肌瘤手术并发症率。结果:全面组满意度、血压监测值、生存质量、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手术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子宫肌瘤手术并发症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 P< 0.05。结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人 手术治疗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转运护理的实施方式与心得。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的 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对于脑卒中病人给予传统护理,院前急救转运护理组对于脑卒中病人开展院前急救转运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急救的总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死亡率。结果:院前急救转运护理组满意度、神经功能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救的总时间、死亡率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脑卒中病人实施院前急救转运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院前急救转运护理 实施方式 心得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调强放疗方式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组(SMART)40例与分段调强放射治疗组(PIMRT)60例.SMART组采用盆腔和高危区同步加量一个计划完成治疗,盆腔计划靶区PTV45~50Gy,高危的宫旁病灶、阳性淋巴结区域55~65Gy;PIMRT组分三个阶段完成治疗,第一阶段全盆IMRT,处方剂量20~30Gy,第二阶段缩野只照射宫颈旁、宫旁及淋巴引流区,第一、二阶段共给予处方剂量45~50Gy,第三阶段重新扫描缩野针对宫旁病灶及阳性淋巴结加量6~15Gy;腔内后装放疗于外照射开始后2~3周进行.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SMART组为100%、85%、80%,PIMRT组为98.33%、90%、86.6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SMART组为95%、80%、75%,PIMRT组为96.67%、86.67%、83.33%,后者有提高无进展生存率的趋势,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IMRT组急慢性下消化道、慢性泌尿系统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SMART组(P〈0.05);两组急性泌尿系统副反应发生率及骨髓抑制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IMRT组腹壁下纤维化程度较SMART组轻(P〈0.05).结论:调强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疗效肯定,分段调强计划能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有效降低放射损伤,有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的趋势.

  • 标签: 子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抑郁发病率情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结合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本市多所医院妇产科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18份,顺产128例,剖宫产190例,其中顺产出现产后抑郁者45例,占35.16%;剖宫产出现产后抑郁者132例,占69.5%。结论:剖宫产比自然分娩更容易诱发产后抑郁;一般认为产后抑郁发生受到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躯体因素、生物学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做好健康宣教、孕妇及家属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加强支持系统等进行预防。

  • 标签: 产后抑郁 发病率 分娩方式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过程成绩考试改革存在利弊,本文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害趋利,提出了过程成绩考试改革应该遵守改进学风、考核知识主体、考核质量、项目合理化、正态分布、诚信和公正化等多个原则。

  • 标签: 过程成绩 考试改革 问题 思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方式。方法:纳入我院 2018年 2月 -2018年 12月 100例西药服用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服用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服用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药学服务组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服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药学服务组治疗效果、西药服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服用指导组更好,P< 0.05。 结论:西药服用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药学服务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确保正确用药。

  • 标签: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方式 价值
  • 简介:受试者招募困难是所有临床试验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有的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多适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由于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与药物不同,具有"理、法、穴、术"的特殊性,因此制定适合于针灸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招募策略很有必要。本文在分析常见临床试验招募方式及其利弊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针灸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招募方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与药物不同,针灸属于操作性治疗手段,临床试验中更强调就近原则,可选择一种招募方式,也可以同时选择传统与现代多种招募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提高针灸临床试验中招募的成功率及病人的依从性,为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针灸 临床试验 受试者招募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