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对自杀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目前自杀行为属于法的评价空白领域。对于自杀行为应该如何定性,能否将其权利化,这涉及到个人的自我决定权、国家保护生命的义务、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乃至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从国家的立场出发,不应将自杀界定为一种权利或者自由,也不属于个人的自我决定权的范畴。自杀有其社会成因和社会危害,国家应有所作为,努力防止自杀,履行自己对于生命权的保护义务。

  • 标签: 自杀 法的评价空白领域 生命权 国家保护义务
  • 简介:网上作战是新形势下一种全新侦查工作模式,它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侦查方式的不足,极大的提高了破案效率。开展网上作战,电脑、信息技术必须有极大的发展,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必须基本完善,信息资源应该高度共享。网上作战相较于传统的侦查模式,其优势在于更精准的侦查信息,更便捷的侦查工作模式,更高的办案效率,更强的创新性和便捷的操作性。当前,网上作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安数据库收集的信息量不大,检索比对的应用程序功能有限,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共享度不高。因此,要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侦查实践中积极推广、完善和不断创新网上作战技战法,永葆网上作战的活力。

  • 标签: 侦查模式 网上作战 技战法
  • 简介:公益诉讼作为当今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话题,我国立法尚没有相关规定予以规制,由此造成了司法实践的谨慎和保守状态.应研究吸收国外关于公益诉讼的相关理论,使我国有关公益诉讼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得到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公益诉讼 模式 受案范围 司法实践 热点话题 相关规定
  • 简介:法治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形式要求和系统的体制性安排,更重要的是实质性权利义务配置原则和基础性正义观念。本文认为社会正义是政府法治的基础和根据,分析了我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变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正义观念及其法治意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在法治中的角色,认为政府秉持的自我智识能力的立场,也是法治中不可或缺的正义前提。一个实践主义的认识论对于实现有效的法治治理是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法治 社会正义观 政府合法性
  • 简介:自从贝卡里亚对死刑的正当性提出质疑以来,死刑即成为近现代刑事政策和刑法理论中最具争论性的问题。针对死刑废止论者的各种论证理由,死刑保留论者也总是能够提出同样多的理由加以反驳,但是在人道主义凯歌被纵情高奏,人性尊严成为人类社会普适价值追求的现代社会,死刑保留论者虽然并不缺少说辞,然而面对死刑废止论的道德优势,死刑保留论似乎难脱强词夺理之嫌。这意味着,要试图证明中国保留死刑的正当性将会比较困难,且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道德风险。笔者认为,中国选择保留死刑在目前看来有着无可指摘的理由。

  • 标签: “中国问题” 死刑废止 死刑保留 贝卡里亚 刑法理论 刑事政策
  • 简介:最近,关于海南“毒豇豆”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武汉、上海、杭州、广州、合肥等多个城市也发现了“毒豇豆”。小小的豇豆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尤其是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更令人担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公共安全。世博会揭幕之前,出现了令人吃晾的毒豇豆事件,这不禁让人为世博会的食品安全担忧。

  • 标签: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世界范围 公共安全 经济利益 世博会
  • 简介:上海市社区矫正立法调研课题组,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沈国明主持,成员包括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副局长梅义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彭辉等。课题组根据社区矫正立法过程中争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将社区矫正机构、执法队伍属性、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执法流程设计以及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等问题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社区矫正机构 立法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 社区矫正工作 执法队伍 社会科学院
  • 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炒作的违法犯罪现象非常突出,有必要进行法律规制。目前立法已经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网络诽谤犯罪自诉难、相关罪名竞合等问题需要调整相关立法。在司法适用层面,需要准确认定诽谤信息和虚假信息、恶意传谣者的主管明知、网络寻衅滋事犯罪“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问题

  • 标签: 网络造谣 法律规制 司法适用
  • 简介:"终身监禁"的入刑,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有效应对贪污、贿赂犯罪.刑罚目的是制定刑事政策的核心依据之一,刑事政策必须体现报应公正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但"终身监禁"具有违背上述刑罚目的的缺陷."终身监禁"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违背禁止双重评价原则与公平正义的问题.

  • 标签: 终身监禁 刑事政策 刑罚目的 刑法适用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占有"作为侵犯财产犯罪的核心概念目前已经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引进了德日刑法理论关于"占有"的论述,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刑法中的占有主要指对物的事实上的控制支配状态,而不承认民法上的占有观念化趋势。对于占有的这一理解,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中为财产犯罪的许多情形提供解释。但在"存款的占有"这一问题上尚无系统的研究。黎宏教授在《论财产犯的占有》一文中,介绍了日

  • 标签: 侵占罪 财产犯罪 财产性利益 刑法理论界 侵犯财产 银行债权
  • 简介: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凭借其能促进罪犯更好回归社会的矫正效果,已成为当今刑罚改革发展的趋势。其中,检察院的监督职能不可或缺。只有在检察机关更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的前提下,才能使社区矫正整个体系得到良好地运行。

  • 标签: 社区矫正 检察机关 监督职能
  • 简介:民事诉讼法第23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这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迟延履行利息和迟延履行金执行的基本法律规定。执行实践中,经常出现对这两种执行措施理解和认识不一,难以把握的情况。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迟延履行利息的有关问题作粗浅探讨。

  • 标签: 迟延履行 利息问题 被执行人 法律文书 民事诉讼法 履行期间
  • 简介:我国盐业专卖制度形成的垄断阻碍了盐业的生存和发展,损害了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盐业市场化改革日益紧迫。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盐业专卖的改革为我国盐业引入市场竞争提供了实践经验,而放松管制理论为盐业引入市场竞争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盐业反垄断应坚持适度竞争和适度监管并用、全面适用反垄断法的原则。在制度构建上,取消盐业专卖制度,重建盐业的市场竞争,建立碘盐普及制度。在法律的完善和适用上,废除盐业专卖的相关立法,颁布《盐业法》,并协调《盐业法》和《反垄断法》的适用。

  • 标签: 盐业专卖 反垄断 放松管制 市场竞争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网络道德问题正日益凸现.探寻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阐释.

  • 标签: 网络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问题点思考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将原法第159条调整为第192条,并新增了第2款和第4款内容,增加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这里“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通常被理解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鉴定人以外)参与诉讼。

  • 标签: 诉讼问题 “专家” 《刑事诉讼法》 专门知识 诉讼代理人 鉴定人
  • 简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首先适用于营业地位于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我国对《公约》第1条第1款b项提出的保留应当以我国法律为合同准据法为前提。不能简单地以《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作为中国的仲裁机构适用《公约》的依据。我国的仲裁机构倾向于根据《公约》第1条第1款a项适用《公约》,这与我国的仲裁机构的"司法性"特点有关。间接适用《公约》符合仲裁的民间性和契约性,也符合我国的仲裁机构改革的方向。我国对《公约》第1条第1款b项的保留影响了我国的仲裁机构间接适用《公约》,应当取消该项保留。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适用《公约》,意味着把《公约》作为合同条款。在我国区际商业纠纷中也可以适用《公约》进行制裁。

  • 标签: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商事仲裁 法律选择 意思自治
  • 简介:一、能否继承养父母留下的房屋?【问】龙晶从小被他人收养,2004年结婚后在婆家生活,但每月照常给付养父母生活费用,并经常回去照看养父母。2010年养父母的生活起居发生困难,就协议让养父母20岁的侄子以“过继子”的身份到养父母家生活并照料他们二人的生活。2016年养父母相继去世。

  • 标签: 继承权 生活费用 养父母 2010年 生活起居 给付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单独构罪,这是对盗窃罪的重要修订,导致盗窃罪的成立和犯罪形态发生诸多变化,引发很多争议。本文在详细阐述"入户盗窃"单独构罪立法意义的基础上,对"户"的定义和特征、"入"的目的和认识以及"入户盗窃"的既未遂等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争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要区分"入户盗窃"的成立要件与既遂要件,在承认"入户盗窃"是行为犯的同时,坚持其财产犯罪的基本属性,仍然以是否窃得财物作为其既未遂的标准。

  • 标签: 入户盗窃 争议问题 理解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