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体系发生剧烈变化,非传统安全成为损害国家利益及世界安全的重要威胁.传统安全观逐渐向新安全观转变。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观转型的背景下诞生。同时也是新安全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上合组织始终把打击“三股势力”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组织内的联合军演是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方式.其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成员国相互合作增加互信与沟通,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巨大作用。面对外界部分媒体对其性质的质疑,从安全观角度对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解读,对打消西方疑虑、推动上合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和平使命”系列军演是上合组织框架下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安全合作项目,对其进行深度解析,是认识上合组织安全观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安全观转型 上海合作组织 联合军演 和平使命
  • 简介: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以2009年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为标志,可以说开始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规定。然而,东南亚地区要真正实现这一构想,还将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从其内部看,有成员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及内部矛盾、对安全理念及共同威胁上的认知差异、武装力量难以协调合作、决策机制上弊端等因素;外部因素有:美国根据其战略需要不断调整其在东南亚政策、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未来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不可能是军事同盟,只能是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及非传统安全为重点的合作,其过程必须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建立的一个多层次安全架构。

  • 标签: 东盟 政治安全 东盟共同体
  • 简介: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待经济安全的态度上,表现出既重视又不重视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历任总统都明白无误地强调靠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来作为美国的最后防线,认为一个有活力的国内经济是美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较少使用经济安全一词。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经济安全长期处于从属地位,用美国外交政策专家罗赛蒂(J.A.Rosati)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低级政策”之列;一方面,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国际经济政策和国内经济政策时,常常用来达到经济安全目标,特别是不少对外经济政策本身就是典型的经济安全政策,另一方面,从来没有正式制订过一个系统和明确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这一矛盾现象是了解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入口。

  • 标签: 经济安全 政策的目标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经济安全战略 国际经济政策
  • 简介:安全化理论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理论,尽管它提出话语在安全化中具有核心作用,但是对于话语在安全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却缺乏详尽系统的阐述和解释。鉴于哥本哈根学派在这个方面论述的缺失,一个基于"话语操控"的安全化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安全化过程中话语的作用机制做出较为系统和具体的阐述。此理论分析框架把安全化过程中的"言语行为"或"话语实践"具体操作化为话语突显、话语框定和话语定位三个变量,即安全化行为主体通过这三个变量的话语操控手段或过程来实现对某一问题安全化程度高低的控制。首先,为了使某个问题具有较高的安全化程度,安全化行为主体通过话语突显使问题得到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从而有助于问题被纳入安全议事日程之中。其次,获得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度之后,安全化行为主体就需要通过话语框定对问题的性质、严重性和解决方案等予以界定和阐明,以进一步塑造公众对问题的认知图式并能动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通过话语定位对相关方进行定位以确定各自职责并确立其行为,不同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权利和职责,进而使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差异。

  • 标签: 话语操控 安全化 哥本哈根学派 话语突显 话语框定 话语定位
  • 简介:鉴于两岸共同面临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在实现统一之前,有必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固有领土。当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存在政治基础薄弱、两岸需求错位、双方内部动力不足以及台湾岛内政治因素的干扰等重重障碍:大陆一直倾向于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而台湾不同党派有不同的主张和政见,但总体看来,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存在可行性,需要两岸人民高度关注,共同努力,逐步推进。

  • 标签: 海洋安全与合作 两岸关系 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 简介:朝鲜核危机的再次爆发,牵动了中、俄、美、日、韩等在东北亚拥有战略利益或地缘利益的国家,可能导致地区力量对比和战略格局重新组合,对冷战后东北亚的安全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朝鲜 核危机 东北亚地区 和平 安全 安全形势
  • 简介: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关于澜湄流域治理的新机制,水资源合作是其中的重点,而水资源安全治理是澜湄水资源关系的实质。本文通过澜湄合作机制视角研究水资源安全治理,解读亚洲安全观框架下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分析影响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因素,并深入阐释澜湄水资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而就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提出建议。

  • 标签: 水资源安全治理 澜湄合作机制 亚洲安全观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相比,“人的安全”观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人的安全受多维度影响。其中一个或几个维度出现问题,人的安全就受到威胁;威胁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导致冲突。这些维度构成冲突诱因。冲突诱因呈现多元化。有的诱因与冲突相关度较低,有的诱因对诱发冲突具有乘数效应。就触发状态而言,冲突可能由单一因素诱发,亦可由多种因素叠加引发。如果治理失当,会导致冲突恶化。一个国家要有效地治理冲突,就应当对导致冲突的诱因及相关度有深刻理解,如此方可对症下药。人的安全概念、国家保护责任与新干预主义是相继形成的三个概念。应当说,尽管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框架日益被全球关注,但应当采取何种治理形式,何种治理形式属于最优方案,在国际社会中并未达成共识。但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保护人的安全的责任首先在于当事国政府。主权原则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解决人的安全问题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

  • 标签: 国家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保护责任 新干预主义 全球治理
  • 简介:南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也基本上没有谁提出异议。南沙问题变成一个“国际”问题还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南沙争端涉及六国七方。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一些国家自身力量弱小,企图依托于别国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美国、日本等西方大国也经常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亚太战略的需要出发.对南沙问题进行干预。90年代以来,南沙局势国际化、复杂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这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 标签: 中国国家安全 南沙 国际化 争端 直接影响 问题
  • 简介:南海及其邻接周边是海上安全机制云集之地。对印度尼西亚而言,后冷战时期南海争端的凸显时值其谋求并巩固区域大国地位的关键时期。此间印尼逐渐在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中发挥核心作用,即通过安全机制建设通联区域安全秩序内外建构,调处南海争端并建构相应安全机制成为印尼塑造区域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印尼独立主持的“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的案例分析,指出该安全机制对南海争端具有针对性;其形成与运作综合了印尼的国家与区域安全观,是印尼实践安全战略与政策、协调区域主义与大国角色的工具,对南海海上安全机制以及印尼建构区域安全机制起到了协同补充作用。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上安全机制 南海争端 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 区域大国
  • 简介: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 标签: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观
  • 简介:韩国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和亚太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对韩国产生直接影响。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对东北亚地区体系和地区秩序的判断及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理念,代表韩国保守势力的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均做出了以强化韩美同盟为外交安全战略基干的选择,迎合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韩国纳入美亚太战略布局中,从而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不但激化地区内的对立格局,也使得包括朝鲜核问题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亚太再平衡” 美韩同盟 韩国外交 安全战略 东北亚安全
  • 简介:亚太地区当前安全形势及前景展望刘长宝当前,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安全态势不断改善。尽管亚太各国国情不同,利益各异,发展不平衡,影响地区安全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地区形势的主流。一、对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

  • 标签: 地区安全 和平与发展 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国际战略 持续发展
  • 简介:美伊战争对东北亚局势的方方面面而言都是一次大震荡,而在地区安全领域,主要的着力点是落在了朝鲜核问题上。台湾问题也是地区热点之一。美国对伊开打后,民进党当局异常活跃、积极“挺美”,不过这基本是由于“选择实在不多”而做出的唯一的“选择”,目的一是取悦“友邦”,二是为一年后的选举……

  • 标签: 东北亚 安全形势 国际安全 美伊战争
  • 简介:本文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发展方向,认为东盟不会发展为军事联盟,东南亚形势总体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合作求安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主线.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 标签: 中国与东南亚 安全合作 挑战 机遇
  • 简介:'9.11'袭击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与巴基斯坦间的争端成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怖主义战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随着印度遭到两次严重恐怖袭击,印度进行了大规模军事调动准备报复,印巴对抗的升级和核冲突的危险使克什米尔问题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由于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立场不同,南亚的反恐怖主义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近期在印度的压力和国际社会促使下,巴采取了积极措施打击国内教派极端主义和越界恐怖主义势力,骤然变化的局势也为印巴之间采用政治方式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标签: “9.11”事件 印巴关系 南亚地区 安全问题 印度 巴基斯坦
  • 简介:自2010年底以来,西亚北非地区持续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多股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供应地之一,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动荡必然会对国际能源格局带来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对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得中国能源安全不免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局势动荡使得西亚北非地区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骤增;在中国石油进口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对外依存度与来源地集中度“双高”的情形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凸显;中国对石油运输渠道的控制力薄弱,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可能陷入“马六甲困局”。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角逐日益白热化,着眼于应对西亚北非地区的复杂形势,中国应当密切结合现存的具体问题抓紧进行顶层设计,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尽快建立西亚北非地区油气投资预警机制;稳步推进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举措;积极拓展为能源安全保驾护航的军事手段。

  • 标签: 西亚北非动荡 能源安全 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策略
  • 简介:随着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结束,共享安全成为人类的共同诉求和理想。“共享安全”不仪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为深入研究全球的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探索中国面对安全挑战的应对之策,以达到共享安全

  • 标签: 国家安全 学术研讨会 共享 全球治理 国际关系 非传统安全
  • 简介:出席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日东海安全对话”第二轮会议的专家,围绕“海上执法机构的定位及执法活动”、“执法机构与军队的关系”、“日本西南方向防卫力量强化”和“充实海空联络机制的思路”等主题进行了坦诚对话。与会专家认为,虽然两国短期内仍有难以克服的分歧与矛盾,但在维护海上安全与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地区秩序方面仍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而今后也应持续开展此类国际法领域的中日交流,以增进理解、保持沟通,拓展共识,并研划更多可供两国政府参考的合作建议。

  • 标签: 中日东海安全对话 海上执法机构 东海安全稳定 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