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日趋重要,已经逐渐成为与手术、化疗和放疗并驾齐驱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了。尤其是生物靶向治疗,以其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小和有效率高等特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恩度)为一种生物制品类抗肿瘤新药,是世界卜首例血管抑制,它是多靶点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来达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目的。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疱疹处理应用两种不同方法比较。方法随机选择80例患儿进行对比实验,一组涂擦炉甘石洗剂(对照组),一组涂擦重组干扰2h凝胶(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干扰2h凝胶作用强于其他制剂。

  • 标签: 手足口病 疱疹 重组人干扰素 2h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a-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肌注重组干扰a-1b,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98,p<0.01)。退热时间,治疗组2.26±1.03天,对照组4.90±1.49天(t=2.365,p<0.05);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3.18±1.11天,对照组5.47±1.66天(t=2.615,p<0.05)。结论干扰a-1b肌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明显,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小儿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免疫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较为流行,比较并观察重组干扰(IFNα-2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扁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免疫制剂即重组干扰(IFNα-2b),简称干扰治疗,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简称卡介菌。结果治疗组完成疗程后38例中35例患者痊愈(占92%),而对照组只有26例痊愈(只占68.42%),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临床应用效果更显著,优于卡介菌多糖核酸的疗法,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免疫疗法 干扰素 扁平疣
  • 简介:目的对国产重组血管内皮抑制(YH-16)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11例常规治疗失败及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接受国产重组血管内皮抑制(YH-16)7.5mg-15mg/m2,连续28天静脉输注。观察用药前后肿瘤反应、不良反应、体重(BW)、行为状况(PS)和生活质量(QOL)。结果用药28天后,11例病人中PR2例(18.2%),SD8例(72.7%),PDl例(9.1%):4周后疗效确认:PRl例(9.1%),SD5例(45.5%),PD5例(45.5%)。10例(83.3%)发生Ⅱ度以下不良事件,其中5例(41.7%)可能与YH-16有关,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皮疹,转氨酶异常,心悸,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陛早博等,均在停药后好转或消失;BW、PS、QOL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YH-16能够延缓肿瘤生长、保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治疗 血管内皮抑制素 人血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QO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干扰凝胶+光动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124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治疗手法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2例。单一组采取光动力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采取光动力+重组干扰凝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干扰凝胶+光动力联合治疗的方法,疗效确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凝胶 光动力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恩度在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概述重组血管内皮抑制-恩度在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 标签: 恩度 肺癌 食管癌 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重组干扰α1b雾化吸入20μg/次,2次/天,连续5天;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吸入,2喷/次,2次/天,连续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57.0%和92.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9.0%和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干扰α1b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 干扰素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重组干扰α1b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6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给予对照组炎琥宁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重组干扰α1b雾化治疗,观察所有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治疗过程中给予重组干扰α1b雾化治疗,有利于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血管内皮抑制(恩度)联合化疗对肺癌的作用。方法:建立肺癌裸鼠移植模型1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恩度联合顺铂组。治疗结束第2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法测微血管密度(MVD)及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恩度组、顺铂组和联合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4684.9±499.3)mm^3、(3903.4±327.4)mm^3、(2689.6±232.9)mm^3和(2007.9±317.3)mm^3。(P〈0.05)。恩度组、顺铂组和联合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13.5%、18.9%和35.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肿瘤MVD低于其他各组(P〈0.05);用药组VEGF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恩度与顺铂联合抗肿瘤作用较单药明显增强,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的生长。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顺铂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干扰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干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重组干扰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机体炎症,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类似物及重组胰岛强化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胰岛强化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类似物强化治疗。记录两组血糖含量(空腹)变化情况(治疗前、治疗后)及低血糖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空腹)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治疗后两组血糖(空腹)均较之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改善效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9.43%)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32.08%)(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胰岛类似物强化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并获得满意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类似物 重组人胰岛素 强化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35岁的不孕症患者采用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是否添加重组黄体生成(rLH)及不同添加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患者的临床数据,共558例高龄不孕症患者入组,根据是否添加rLH及添加时机分为3组:未添加rLH组127例,中期添加rLH组141例,全程添加rLH组290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添加方案对新鲜周期妊娠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有可比性(P均>0.05),全程添加rLH组的基础黄体生成(LH)、抗苗勒管激素(AMH)和窦卵泡数(AFC)显著低于未添加rLH组和中期添加rLH组(P均<0.05)。3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Gn总剂量及Gn刺激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全程添加rLH组的Gn启动剂量和总剂量最大、刺激时间最长。全程添加rLH组和中期添加LH组患者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显著低于未添加LH组(P均<0.001)。全程添加rLH组患者的新鲜周期种植率(45.3%,117/258)和临床妊娠率(52.6%,111/211)显著高于未添加rLH组和中期添加rLH组(P=0.036、P=0.006),3组之间新鲜周期的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98)。3组患者冻融周期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无差异(P均>0.05)。3组之间的累积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均无差异(P均>0.05)。校正年龄、BMI、AMH、AFC、基础FSH、基础LH、Gn总剂量、获卵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个数和移植胚胎的发育时期后,同未添加rLH组相比,全程添加rLH组新鲜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调整OR=2.793,95%CI为1.512~5.162,P<0.001)和活产率(调整OR=2.324,95%CI为1.241~4.351,P=0.008)升高,中期添加rLH组的新鲜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无差异(P均>0.05);3组之间累积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孕症患者行早卵泡期长方案促排卵时,全程添加rLH可以提高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但是不提高累积活产率。

  • 标签: 促黄体激素 重组蛋白质类 排卵诱导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5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清红细胞生成(SEP)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它与血红蛋白、血肌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法对肾移植患者术后1、2、3、4周进行血清红细胞生成的测定,同时测定血常规、肾功能等。并将其中18例使用人类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rHuEpo)者,和18例未使用者,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肾移植术后SEP的活性增高,同时伴随着血红蛋白上升,两者间呈正相关系(P=0.002),血肌酐下降越明显者,则SEP增高越明显,两者间呈负相关系(P<0.05)。术前使用或未使用rHuEpo对术后SE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测定SEP活性的高低,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对估计和监测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及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有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红细胞生成素 排异反应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样蛋白6(angiogenin-like protein 6,ANGPTL6)是血管生成样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表达与肥胖、糖尿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尽管对啮齿类动物研究表明ANGPTL6可以改善肥胖和胰岛抵抗,但其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却升高。研究ANGPTL6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思路。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 胰岛素抵抗 肥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样蛋白(ANGPTLs)是一类与血管生成结构相似的分泌型糖蛋白,其在实体肿瘤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局部乏氧是肿瘤微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其介导多个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以及治疗效果。ANGPTLs家族中的部分蛋白可作为乏氧诱导因子1的下游靶基因,调节肿瘤的生理功能。因此,阐明ANGPTLs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概述了ANGPTLs家族的生物学特征、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乏氧微环境中可能的作用。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质类 肿瘤发生 肿瘤发展 乏氧微环境
  • 简介: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34000、受缺氧调节的糖蛋白激素,以往认为主要由肾脏产生,在调节红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发挥多种的旁分泌和自分泌功能。EPO的产生受氧分压的紧密调控,决定其合成主要因素是EPO基因在肝和肾的转录活性,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控制这一过程。近年研究发现,EPO不但可以刺激红细胞的生成,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脑、肾组织免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EPO的保护效应在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实验性的缺血诱导的损伤模型中显现。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机体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EPO基因 缺氧诱导因子 相对分子量
  • 作者: 颜勇卿 徐人杰 魏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21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原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 315010,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 215000,宁波市第一医院手足及显微创伤外科 315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tin,EPO)对于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骨质疏松组,每周2次大鼠后腿肌注甲基泼尼松龙20 mg/kg,连续用药6周;EPO组,每日腹腔内加用500 U/kg的rHuEPO;生理盐水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12周后取大鼠股骨颈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大体标本的变化证实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和观察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CD31染色检测其微血管变化,Western Bolt验证伴随的VEGF的变化和PCNA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改变,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标记物OPN、PINP、CTX-1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学:骨质疏松组可见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窄、断裂、形态不规则,并伴有较多破骨细胞出现,部分可见骨细胞胞核皱缩、溶解、消失;EPO组较骨质疏松组病变有明显改善,部分结构已经接近对照组,骨小梁分割程度较高且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免疫组化高倍镜视野结果:EPO组CD31阳性细胞16.60±4.88,骨质疏松组12.96±4.54,生理盐水组25.84±7.97,EPO组较骨质疏松组CD3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olt:生理盐水组VEGF/β-actin灰度比值0.570±0.022,骨质疏松组0.446±0.083,EPO组0.584±0.009;生理盐水组PCNA/β-actin比值0.541±0.158,骨质疏松组0.187±0.099,EPO组0.733±0.257;EPO组VEGF和PCNA表达均高于骨质疏松组,而EPO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血清学检测,生理盐水组血清OPN水平为(78.34±17.28) pg/ml,骨质疏松组(368.48±97.23) pg/ml,EPO组(217.62±39.1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P1NP为(1 507.00±58.49) ng/ml,骨质疏松组(1 196.00±91.32) ng/ml,EPO组(1 621.00±65.57)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CTX-1水平为(27.10±4.78) ng/ml,骨质疏松组(39.46±9.23) ng/ml,EPO组(31.17±4.1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注射EPO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促血管作用和促进成骨以及抑制破骨是其可能的机制。

  • 标签: 大鼠 骨质疏松 红细胞生成素 对照组 组织学技术
  • 简介:本研究关注红细胞生成(EPO)对皮肤再生的作用。研究人员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使用重复低剂量(RLD)、重复高剂量(RHD)或单次高剂量(SHD)的EPO处理。结果显示,SHD-EPO能加速创面上皮化,并诱导新生微血管网成熟。相反,RHD-EPO则妨碍创面愈合,表现为上皮化速度延缓,成熟微血管网缺乏,红细胞大量集聚,血流变失常,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创面愈合 低剂量 全层皮肤缺损 微血管网 皮肤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