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毒症是对感染的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精神混乱和呼吸急促。以前用来描述这种综合征的术语是“败血症”和“菌血症”。只有大约20%的休克病例与菌血症有关;其余都是继发于下呼吸道或腹部感染。虽然毒症被认为是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并发症,但是许多微生物感染都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反映出这些介导组织损伤的感染相似的“最终共同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反应 发病机制 氧气 抗生素 内毒素
  • 简介:辨析“煨”长肉与“偎”长肉。“偎”/“煨”长肉是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认为,“偎”长肉指药疮交互作用;“煨”长肉多指温通气血,培补正气,促进创面愈合。广义的“煨”长肉与“偎”长肉意思接近,但临床应用中“偎”长肉更贴近临床实际。

  • 标签: “煨”脓长肉 “偎”脓长肉 交互作用 疮面
  • 简介:坏疽性(pyodermagangrenosum,PG)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其发病年龄多在25~40岁,儿童也可见,女性更易发病。美国发病率每年约十万分之一,其中30%的患者有创伤和外伤史。我院于2004年11月19日收治1例坏疽性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于2周后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脓皮病 坏疽性/护理
  • 简介:摘要坏疽性(PG)是一种罕见的嗜中性皮肤,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PG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缺乏特异性,导致其临床诊断周期较长甚至可能被误诊,容易因此延误治疗或促使溃疡创面恶化。目前该病的诊断仍十分困难,给创面修复医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PG的病理生理、临床特征、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诊断 病理学,临床 临床分型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79岁,因被家人发现寒战、发热伴意识不清3d入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高血压10余年,2型糖尿病史5年,糖尿足7个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8.0℃,心率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0/54mmHg(1mmHg=0.133kPa)。嗜睡状态,偶可唤醒及应答。左足前3/4呈现黑色干性坏疽,后1/4足跟部呈现紫黑色,伴有明显渗出及恶臭味,脚踝部及小腿散在表皮破溃,小腿皮下散在紫黑色花斑,双下肢皮温均低,足背动脉未触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同时发现左下肢湿性坏疽处散在蛆虫蠕动。

  • 标签: 糖尿病足 湿性坏疽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42 例糖尿合并毒症休克的临床 治疗方案, 分析 其治疗意义。方法: 纳入糖尿合并毒症休克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随机分为单一组和复合组。单一组采用赖脯胰岛素治疗;复合组采用赖脯胰岛素 + 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 探讨两组血糖改善优良率及 症状改善优良率。 结果: 复合组 血糖改善优良率( 90.48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复合组患 症状 改善 优良率( 95.24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结论: 糖尿合并毒症休克患者采用赖脯胰岛素联合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脓毒症 休克 临床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59岁。因躯干四肢皮肤溃烂8年,加重2年,于2012年8月22日入院。患者述8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起红色丘疹,破溃,溃烂面积逐渐扩大至鸡蛋大小,检查血糖及结核杆菌均阴性,换药1个半月后愈合。之后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陆续起红疹,初起黄豆大小,无明显痛痒,之后红疹逐渐扩大,中央渐发黑溃烂,并向四周蔓延,需经数月换药方可愈合。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毒症主要是由于全身出现了感染进而引发了炎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细菌感染类型或者是可疑感染灶。每一年全球死于严重素症的患者有很多,此凶险,而且病死率非常高,而且大多数是由于心肌梗死而亡。最近几年,全球关于抗感染的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但是毒症病死率依然很高,此往往会引发心肌,需要的费用较高,耗资较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关于毒症心肌发病机制以及应用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而本次通过知网收集整理了部分核心成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毒症心肌更了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作者: 闪莹 常晓彤 左亚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协和医学转化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协和医学转化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非大性类天疱疮与大性类天疱疮相关,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伴有瘙痒,缺乏大性类天疱疮的紧张性水疱或大的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组织病理缺乏特异性,需要依靠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或盐裂间接免疫荧光明确诊断。部分无性类天疱疮会发展为大性类天疱疮,预后较大性类天疱疮好,但由于易被延迟诊断,使得控制症状的药物用量大,药物不良反应多。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荧光抗体技术 非大疱性类天疱疮 前驱性大疱性类天疱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张福利教授基于对明清温学理论的系统性总结与发挥,认为坏疽性机在于湿热瘀毒外透,提出卫分-阳络、气分-经脉、营血-阴络系统为邪气透发路径,治疗当顺势而治,顺治和对治相结合,运用清热透解法,一方面以辛味药助邪外透,另一方面清化血分瘀热、分消气分湿热,以挫邪势,顾护气机应贯穿疾病始终。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清热透解法 顺势疗法 卫气营血辨证 张福利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毒症患者通常伴有急性、可逆的精神状态改变,它首先影响意识、认知和行为〔1〕。人们曾用毒性脑(sepsisencephalopathy)、毒症相关性脑(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毒症相关谵妄(sepsis-associateddelirium)、毒症相关性脑功能障碍(sepsis—associatedbraindys-function)等术语来描述这一过程。

  • 标签: 脑病 脓毒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毒性心肌毒性休克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抑制,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扩张、射血分数降低,7~10 d可恢复正常。虽然病程可逆,但其在毒症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起重要作用。毒性心肌涉及机体与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复杂。目前针对毒性心肌的治疗以毒性休克的治疗指南为基础,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依据,以改善组织灌注为导向,同时辅以心脏保护治疗。该文就毒性心肌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性心肌病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一例因口服酚酞片致重症大型表皮剥脱松解型药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通过对躯干、四肢、会阴部皮损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遵医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严密病情观察等措施,患者皮损控制,未发生继发感染,住院35天后血糖控制良好,皮损痊愈出院。

  • 标签: 重症大疱型表皮剥脱松解型药疹 2型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1例70岁女性患者因终末期肾病、肾性贫血、导管相关性感染,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素、头孢他啶。因疑似导管局部细菌荚膜形成、长期留置导管堵塞,同时应用头孢他啶+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泵入导管解除堵塞。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全身轻度瘙痒,第5天左上肢及下腹部皮肤出现张力性血,暗红色,直径0.01~2 cm,形状近似半球状或不规则状,血边界清楚,触摸有轻微疼痛感;Nikolsky征阴性。诊断为大性出血性皮肤(BHD),考虑由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引起。当天停用2药,予无肝素血液透析。皮肤症状逐渐缓解,停药9 d后,血均干涸、结痂。2周后随访,全部血痂均已自行脱落。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皮肤疾病,水疱大疱性 尿激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