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在柳宗元的游记作品中,《柳州山水近可游者记》得到的关注并不太多。虽然姚鼐《古文辞类纂》、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等重要文章选本皆收入此篇,但此文影响力显然不及“永州八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在于此文的写法。

  • 标签: 柳宗元 山水 柳州 《古文辞类纂》 地理 风景
  • 简介:1933年12月17日(藏历水鸡年十月十三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地方报禀中央政府,依照历史的惯例,国民政府决定特派黄慕松任专使人藏致祭。黄慕松于1934年8月28日抵达拉萨,于当年9月23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致祭大典及国民政府册封十三世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国觉大师”的典礼。

  • 标签: 十三世达赖喇嘛 治边 客家 国民政府 1934年 中央政府
  • 简介:广东商运,自清末已有所发展,各商业行会、跨行业的商会联合会如广州总商会、七十二行商会等均已建立。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得到了广东商民的支持。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广东政权几经更迭,人民与当权者矛盾不断激化。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广东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矛盾斗争更加尖锐,而广东民族资产阶级也卷入了斗争漩涡之中。

  • 标签: 陈济棠 政权 孙中山 斗争 逝世 国民党
  • 简介:新年伊始,又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例完备的佳作——《新和年鉴》(2007年刊)与读者见面了。拜读此书,掩卷深思,那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耐人寻味;传承新和县古龟兹乐舞的民间艺人有力的弹唱,激昂深沉的“达甫各”演奏旋律,展现丝路遗韵的蓝天峡谷中的驼铃声在我的耳边回荡;出使西域建功勋的班超,见证龟兹军屯的通古孜巴什古城,国家“西气东输”主气源地之一的新和县英买力气田群等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我的眼前跳跃。推开新和这扇厚重的历史之门,

  • 标签: 年鉴 名片 和谐 “西气东输” 耐人寻味 民族风情
  • 简介:清中叶以来,广东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乞丐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外来恶丐的强乞、勒索、吓诈、盗窃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的农业生产.对此,清代广东地方政府与乡民甚至联合起来颁布了有关管理乞丐的告示或乡规.其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乞丐行为的管;二对基层组织的督促;三对当地人的约束.其中,乡村保甲、乡约是管理乞丐的主要力量,地方士绅是推动乡村乞丐管理的重要力量.

  • 标签: 清代 广东乡村 强乞强丐 管理
  • 简介: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和详实的数据,认真分析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发展西藏的过程中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藏方略,同时,就青海藏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治藏方略
  • 简介:“本业生”是指士人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智能同社会进行交换,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生存途径。中国传统社会“重官不重文”的社会分配格局、传统“安贫乐道”理念以及明代社会变迁的种种消极影响,使明代士人的本业生基本陷入窘困的生存境遇之中,并形成了其“软弱”与“依附”的经济人格特征。不过,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为文化商品化趋势的增强创造了条件,亦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了晚明士人经济人格的萌动。

  • 标签: 明代 土人 本业治生 经济人格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礼法合,德主刑辅”,“如鸟之双翼”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其意是说,1.礼治(德治,或称儒家学说,)和法治(法治,或称法家学说)就像鸟的两个翅膀,把“礼”和“法”的施政两手共同应用才能治理好国家。2.德治(儒家学说)为主,法治为辅。综合起来,就是把礼治(儒家学说)和法治(法家学说)结合起来使用的学说,当然就是治国思想的主体了。只纯强调礼治(儒家学说)或者只纯强调法治(法家学说)是不对的。二者共同应用中,又要以德治教育为主,以法治为辅。

  • 标签: 儒家 法家 荀子 礼法合治 治国思想
  • 简介:建设海塘保一方生灵,编纂海塘志存史资,是浙江历史上海塘建设和志书编纂的一大特色。现存中国最早的方志《越绝书》中已有海塘修筑的记载,南朝刘道真的《钱唐记》也有汉代钱唐县海塘的记载。到元代以后,海塘志作为富有浙江特色的一个专志,开始出现,并构成浙江地方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志书编纂 地方志 汉代 元代 《越绝书》 南朝
  • 简介:在理解转型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时,管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管的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的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以及市场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市民社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综述十余年来内地以及港澳人文地理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适当结合国内其他社会学科的有关研究,回顾管研究的发展,追踪其前沿,以期对我国管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回顾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管研究被引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界以来,其兴起和进展两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以及存在问题。文章接着围绕尺度的概念,对当下各相关学科在管领域的研究做了横向比较,指出人文地理学在管研究中从尺度切入的优势。进一步地,文章介绍了管研究的一个新探索一协作管。文章指出,无论是城市还是区域尺度,地理学界对于“管”的研究可以继续有所贡献。

  • 标签: 管治 尺度 协作管治 人文地理学
  • 简介:《续资通监长编》通行的五百二十卷本皆属於四库阁本系统,民族语译名及违碍文字已遭清人大量篡改。笔者发现,湖南图书馆藏有此书的四库底本,其中译名皆未经改译,违碍文字亦多仍原本之旧,系此书自《永乐大典》辑出後的二次修改稿本。此本抄成於乾隆四十三年,修改工作持续至乾隆五十二年,较为完整地反映了《长编》辑佚、整理的过程,对於深入研究《大典》本辑佚、整理等四库学问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此本是现存诸本中最接近《永乐大典》所收《长编》原貌的版本,对於宋辽金史研究及相关民族史研究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及史料价值。

  • 标签: 《续资治通监长编》 四库底本 《永乐大典》 湖南图书馆
  • 简介:清代学者钱大昕曾纂次古今文人生卒年寿之可考者,为《疑年绿》四卷。其后赓续之作纷出,姜夫先生尝撰《六续疑年录》,后经扩充,增补修订,易名曰《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其书后出,蒐罗最富,查检甚便,为学者史必不可少之书。惟历代人物,来如繁星,其偶有违失,固不害为名山盛业;订讹补阙,正后学者之责也。本文专就其书清人生卒年岁有疑误者,辨正是非,凡举正五十五事。

  • 标签: 《疑年录》 姜亮夫 《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清代学术
  • 简介:卷七二大中祥符二年九月甲子(页1633):命工部侍郎冯起为契丹国母正旦使,南作坊使李继源副之;殿中侍御史赵镇为契丹国主正旦使,六宅使、嘉州团练使杜守元副之;……

  • 标签: 《续资治通鑑长编》 点校本 校勘 中国 历史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