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从生到死无不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奇从幼儿时期就已开始,男孩女孩从相互观察外生殖器的形态,到问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等问题,都说明想知道有关的知识从小就开始了,并且它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那么如何满足人们对性知识的渴求,开展性教育是一种最有利的传播方式。性教育是性科学知识的教育,即向人们提供人性的科学解释和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包括对友谊、爱情、婚姻和两

  • 标签: 普及 学校 性教育 必要性
  • 简介:报告1例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患儿,女,8岁。全身红斑、水疱伴痒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表皮下疱,疱内嗜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真皮乳头保持完整,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基膜区IgA线状沉积。诊断:儿童线状IgA大疱皮病。

  • 标签: 儿童 线状 IGA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表现 超声表现 MMS手术 病理特点
  • 简介:1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回顾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治疗的疗效还没有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前瞻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证实.先前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少有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而且各文献中的病例选择、疗效评估方法并不一致,导致疗效的比较有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比较.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很多,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学的因素.尽管如此,许多研究仍表明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性治疗 临床试验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对比研究 治疗方法
  • 简介:患者女。26岁。主诉:躯干、四肢条索状斑丘疹26年。现病史:患者出生2月后双下肢出现呈线状排列的淡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未予重视,随年龄增长皮疹渐增多,泛发躯干四肢,部分皮疹融合成片,颜色逐渐转为淡褐色,患者自行涂擦药膏(具体不详),皮疹无明显改善,近一年自觉瘙痒难忍,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无化工原料及重金属接触史;无急慢性传染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银屑病病史及家族史。

  • 标签: 疣状表皮痣 炎症性
  • 简介:甲作为重要的皮肤附属器之一,具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特点。基于其特殊的位置,甲常常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而出现形态各异的改变或病损。有时形成的特征改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遗传皮肤病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弥漫结缔组织病的"原型",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SLE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参与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自身抗体介导了SLE的病理过程,可直接识别抗原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导致损伤。本文就系统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以及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身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 简介:报告1例家族良性慢性天疱疮,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疾病调查。先证者男性,40岁,自10余岁起腹股沟、腋窝反复出现小丘疹伴少量水疱,自觉微痒,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糜烂。皮肤科检查见双侧腋窝、腹股沟、肛周、双侧腘窝散在分布大量红色、褐色扁平丘疹,部分丘疹顶端糜烂。皮损病理示基底细胞上裂隙和水疱,其内散落棘层松解细胞,如倒墙砖样。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共调查家族成员4代22人,其中患者4人,呈连续垂直遗传,显示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 标签: 家族性 天疱疮 家系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的改变与糖尿病ED的关系.方法:将ADA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的男性患者,根据其有无ED分为糖尿病ED组与糖尿病非ED组,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同时有肝、肾、甲状腺疾病,并停用了各种影响勃起功能和性激素的药物,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睾酮(T)、催乳素(PRL)和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ED组睾酮明显低于非ED组[(1.95±0.23vs4.01±0.38)ng/ml,P<0.01],两组的PRL、E2、血糖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3.5±2vs13.1±2.1).ng/L,P>0.05][(38.9±8.5vs39.3±8.6)ng/ml,P>0.05].[(10.3±3.7vs9.9±3.5)mmol/L,P>0.05].ED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ED组[(52.4±8.1vs42.1±5.4)岁,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分别为33.4±10.6、12.9±4.1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致睾酮的下降是糖尿病ED产生的原因之一,患者的年龄及糖尿病病程也与糖尿病ED相关.

  • 标签: 糖尿病性 性激素 ED患者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催乳素(PRL) 雌二醇(E2)
  • 简介:目的:了解类脂质渐进坏死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确诊的类脂质渐进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类脂质渐进坏死为好发于女性的慢性肉芽肿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胫前紫红色至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中央为黄褐色萎缩伴毛细血管扩张,常伴发糖尿病。病理特征为栅栏状肉芽肿性皮炎,呈层状外观。结论:类脂质渐进坏死临床较罕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早明确诊断。

  • 标签: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早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探讨血清睾酮与早泄的相关。方法:根据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分将80例早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对三组病例之间的血清睾酮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清睾酮与早泄的相关。结果:轻、中、重三组早泄患者的血清睾酮分别为(12.85±6.52)nmol/L、(19.02±7.15)nmol/L、(26.61±5.83)nmol/L。重度早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早泄患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CIP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8。结论:不同程度的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同时血清睾酮与早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

  • 标签: 早泄 血清睾酮
  • 简介:目前,铬过敏已与Cr(Ⅵ)过敏同义。然而,真正接触到的皮革制品中的铬可能包括Cr(Ⅲ)及Cr(Ⅵ)。本研究中,作者调查了一系列患者对Cr(Ⅲ)及Cr(Ⅵ)的反应,以分析足部湿疹/接触皮革与Cr(Ⅲ)反应的关系。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作者对连续收治的2211例疑有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斑贴制剂为0.5%重铬酸钾[Cr(Ⅵ)]及13%三氯化铬[Cr(Ⅲ)]。共有71例患者(3.2%)对Cr(Ⅵ)发生阳性反应,其中31例同时对Cr(Ⅲ)发生阳性反应。没有Cr(Ⅵ)阴性患者对Cr(Ⅲ)发生阳性反应。作者发现Cr(Ⅵ)阳性同时伴发Cr(Ⅲ)阳性或可疑阳性的患者发生足部皮炎的危险较仅Cr(Ⅵ)阳性而Cr(Ⅲ)阴性的患者高。危险增加不是因为对Cr(Ⅵ)的敏感度较高。据报道皮革最常作为铬皮炎的可疑病因(54%)。然而,患有足部湿疹及对Cr(Ⅲ)发生阳性或可疑反应的Cr(Ⅵ)过敏者常对其他鞋部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因而,Cr(Ⅲ)过敏是对多种鞋部变应原过敏的一部分。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Cr(Ⅲ) Cr(Ⅵ) 阳性患者 足部湿疹 三氯化铬
  • 简介:中国学会中医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学学术会议1996年5月31日至6月5日在四川成都召开。220名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论文786篇,会议在此基础上摘选478篇论文提要,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名为《中医医生殖医学文集》的会议论文文摘集。首届全国中医学学术会议是一次成绩颇丰的学术会议。一、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探讨与深化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医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这一古老医学脱胎而生的一门崭新的中医学科。中国学会中医学专业委员会历经一年余时间的酝酿和筹备,96年2月23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成立。专业委员会的

  • 标签: 中医性学 学术会议 中国性学 专业委员会 中医性医学 中医学科
  • 简介:结节类天疱疮是大疱类天疱疮的一个特殊亚型,临床罕见.其特征为出现结节痒疹样皮损,可有水疱病史,免疫病理符合大疱类天疱疮的改变.作者近期遇诊1例,现作报道如下,并复习文献报道,综述该病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结节性类天疱疮 免疫荧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4-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拉萨地区 临床分析
  • 简介:微囊附属器癌(microcysticadnexalcarcinoma,MAC)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侵袭、恶性附属器肿瘤。迄今为止仅有300例病例报道,其中仅8例患者年龄小于18岁,尚无小于6岁患者的报道。现报道1例出生时即有皮损的病例,该例患者为目前报道中年龄最小的病例。

  • 标签: 先天性 病例报道 侵袭性 囊性 肿瘤 硬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