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70岁,因"黑便4天,呕吐1天"于2005年4月24日收治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黑便,柏油样成形便,每日一次,当地医院连续3次大便隐血试验均为阳性,口服"止血药"无效;近一天来间断呕吐4次,均为胃内容物,无血液和咖啡色液体,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10余年.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胆石性肠梗阻 误诊为 大便隐血试验 每日一次 胃内容物
  • 简介:目的:分析马德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94~2013年)、万方数据库(2000~2013年)和维普数据库(2002~2013年)有关马德龙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共纳入文献61篇,包括资料完整的病例282例,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及Excel软件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在282例患者中,男性264例(93.62%),女性18例(6.38%),男女比例为14.6∶1;41篇报道资料均完整的患者共62例,男性60例,女性2例。年龄34岁~79岁,平均年龄为(50.04±8.15)岁;个案报道中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病程(5.62±4.02)年;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41例(66.13%);出现颈部压迫、憋喘、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等上纵隔压迫症状者18例,就诊时查体在腮腺区、颈部、背部发现对称或绕颈呈环形肿块;在62例个案报道中,58例明确记载有手术切除肿块(包括整形)史。结论马德龙综合征是一种隐匿、缓慢进展的良性肿瘤性疾病,患者多为中年男性,与长期大量酒精摄入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马德龙综合征 脂肪瘤病 酒精性肝病 脂肪代谢
  • 简介:顽固腹水是肝硬化的临床终末期表现之一,亦称抗利尿剂腹水,约占肝硬化腹水的16%,其发生为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标志.按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难治腹水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1].

  • 标签: 顽固性腹水 回输腹腔 腹水浓缩 难治性腹水 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早期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方法选择54例次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作早期(24~48h)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以同期保守治疗的36例次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作对照(对照组),观察了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ERCP组腹痛缓解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0.5±2.8)及(23.7±3.8)d,明显短于对照组(17.4±3.8)及(35.0±3.1)d(P〈0.01)。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两组相差不显著。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胰腺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快速解除胆道急性梗阻及防止胆汁胰管反流的特点,可使急性胆源胰腺炎和临床怀疑为胆源胰腺炎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以防止其向重型发展。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早期 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内接诊治疗的100例早期炎症肠梗阻病人当作研究对象,分成2组,即常规组50例,给与常规的临床抗菌素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比2组病人治疗效率、手术后各类有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高过常规组病人,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类有关技术指标的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生长抑素综合治疗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病人恢复时间,可以考虑到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腹腔手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7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设置为参照组(n=39)、研究组(n=39),其中参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优良率均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发作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纠正其遵医行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综合护理 遵医行为
  • 简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病,抗线粒体抗体检测对其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认识的提高以及自身抗体检测的普及,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早期诊断及治疗干预对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讨论抗线粒体抗体及其分型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早期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鼻胆管引流(ENB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至2011年于我院就诊的83例急性胆源胰腺炎患者,对其行48h内镜下ERCP及必要的ENBD,观察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腹痛缓解情况、体温、白细胞、肝功能、血和尿淀粉酶、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除1例患者插管失败后并发DIC死亡,所有患者ENBD均成功施行,成功率98.79%,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同时取石治疗。并发十二指肠穿孔1例(1/82,1.22%),十二指肠乳头出血7例(7/82,8.54%)。余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再次取石或二期手术治疗,但最终3例患者死亡,79例患者临床治愈,治愈率95.18%(79/83)。结论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和损伤控制手术理念,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后,急性胆源胰腺炎采用早期急诊ENB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鼻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诊
  • 简介: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溃疡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方法将54例溃疡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患者乳果糖、甘露醇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益生菌治疗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显著下降(P〈0.01),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生菌可能对溃疡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益生菌 肠黏膜屏障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病人男,69岁。因反复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10余年,加重1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形体消瘦,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血及尿常规榆查均正常,大便常规检杏:稀便,白细胞、B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检查所见:镜进入肠68cm处见粪块堵寒管腔而终止进镜,所见横结肠,睥曲部及降结肠黏膜,乙状结肠黏膜广泛充血、

  • 标签: 乙状结肠黏膜 慢性结肠炎 炎性息肉 内镜诊断 反复腹痛 交替出现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病理积分情况比较、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H.pylori根除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2.2%(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ylori根除率,恢复胃部功能,安全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阿莫西林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感染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对炎症肠病(IBD)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的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icacid)制剂用于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治疗已有50余年的历史。迄今,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UC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主要包括两大类:①前药,包括最常用的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及近年来发展的偶氮键前药奥柳氮与巴柳氮等(表1);②美沙拉秦制。现简述如下:

  • 标签: 氨基水杨酸盐 溃疡性结肠炎 水杨酸制剂 缓解治疗 临床应用 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 简介:背景:近年来溃疡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维族)UC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03年2月-2012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维族UC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UC临床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12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03:1(64/62),青年为高发年龄段(48.4%);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多见(50.0%);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多见(83.3%);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见(45.2%);并发症发生率低(4.8%);治疗以内科药物为主。结论:喀什地区维族UC患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以青年高发,慢性复发型多见,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度多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多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以内科药物为主。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凯西莱对非酒精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所选择的病例确诊后,静滴凯西莱0.2g,每日1次共6周,继则口服本品片剂0.2g,每日3次6周,并以强力宁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103例中有效率为95.1%(98/103),对照组为81.4%(35/4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u检验(u=2.17)P<0.05,差异有显著。结论凯西莱对非酒精脂肪肝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凯西莱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例临床观察 临床应用 强力宁
  • 简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昏迷均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1998—12/2002—12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并发症 症状 抢救方案 胰岛素
  • 简介: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于肠道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主要认为其病因与免疫因素、遗传、环境及饮食因素有关。病程长、易反复已成为其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UC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维生素D缺乏与疾病活动性相关。现就维生素D与溃疡结肠炎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免疫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