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麦积山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开凿于十六国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地开凿与修缮。现保存雕塑作品七千二百余尊,壁画一千多平方米,因其精美的雕塑作品数量之多、延续时间之久,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由于地处林区,森林覆盖面积大,又多雨潮湿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多年来,经过麦积山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使其受损的壁画和雕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目前,对于库存文物尤其是纸质文物的保护与研究是我们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纸质文物 保养措施 雕塑作品 覆盖面积 地理环境
  • 简介:《刘伯刍墓志》出土于西安长安区郭杜镇,于2009年入藏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刘伯刍,两《唐书》有传,然记事较为简略。新出《刘伯刍墓志》多达2100余字,前360余字是刘伯刍自撰,后1700余字则是由其子补充。志文所涉刘伯刍生卒可补两《唐书》不载其生卒之憾,有关刘伯刍科举内容可大致推算出中第时间。志文中特别提到刘伯刍文艺方面的才能,其擅长书画,有《画赞》六章;有文230篇,编成十三卷,又有《后集》十二卷,可纠补《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相关记载。志中提到刘伯刍自监察御史后的历官,可补《唐书》本传之缺。综合墓志及《唐书》所载,可极大丰富刘伯刍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仕宦情况。

  • 标签: 唐代 墓志 刘伯刍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使制贩假币的行为在绝大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遏制,反假币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基层的实际情况来看,假币的收缴、鉴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有一定数量的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 标签: 假币收缴 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鉴定管理 鉴定过程 反假币
  • 简介:2006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洛南新区王圪墙中石油大学学生公寓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一批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和圜钱,现将这批铜钱的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战国时期 洛阳市 钱币 学生公寓 石油大学 工作队
  • 简介:文章介绍了唐代渤海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釉陶器的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中原唐三彩中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进而论述了渤海国釉陶器的等级、渊源等问题

  • 标签: 唐代 渤海国 釉陶器 类型 渊源
  • 简介: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深处,是当年鄂豫皖苏维埃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31年5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就诞生在该市的金寨县境内六安.该行下设印钞厂和造币厂,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行了纸币、油布币和金属货币,为苏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对皖西北苏区银行及所发行的货币研究进展缓慢,原因是文字及实物资料都比较缺乏.笔者根据本区发现的实物资料,谈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铜元几个相关问题.

  • 标签: 皖西北苏维埃 铜元 手工铸造 铸币时间
  • 简介:运城万荣县发掘的开元八年(720年)薛儆墓是山西唐代墓葬考古的重要收获。这座墓不仅规模大、级别高,还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异常现象,如墓志中谥号空出、天井中发现石人和石柱头、墓道填土中夹杂有壁画残片等。以往研究多认为薛儆墓有僭越之嫌,并未深察,本文通过细读墓志并参考以往发现,分别对这些现象提出了新的解释。

  • 标签: 唐代 薛儆 墓志 谥号 石人 石柱
  • 简介:<正>四川自秦以来,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四川盆地大致介于北纬28°10′—32°25′之间,西有邛崃山,北有秦巴山地,东为巫山山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盆地结构。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宜耕,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地区。四川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旧石器时代的“资阳人”,新石器时代的

  • 标签: 四川盆地 新石器时代 四川农业 旧石器时代 地理环境 古代农业
  • 简介:位于遵化县清东陵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当年共葬入了6个人,由于受东陵盗案的破坏,现在的棺位摆放出现了一些失误.本文作者在实地考察及查证史料的基础上,对正确的棺位、造成失误的原因及进行调整的依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裕陵地宫 棺位问题 清东陵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自从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掀起了博物馆学研究热潮,无论是博物馆的应用理论或基础理论,都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这些研究的深度、广度或配合现实研究等方面,都显得十分不够.就当前来说,应当加强配合现实的研究,在这方面,需要重视研究的是关于文物标本的搜集保管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

  • 标签: 博物馆学 中国博物馆学会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事业 现实研究 应用理论
  • 简介:明代东北疆域,是中国疆域不可分之一隅。疆域,犹疆土。其意,是指疆土着重面大小和疆土境界的国家政权活动的历史舞台。明代东北疆域研究,迄今国内外未有一本专书问世。但是,国内外出版的论著中已有涉及到部分的明代东北疆域研究的内容,这跟当时我国人民抗御列强侵略相联系的。明末清季以来,沙俄东侵,鲸吞我国领土,

  • 标签: 疆域 东北 明代 国家政权 国内外 侵略
  • 简介:曾经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右策宁州留后朱记”铜印一直被作为五代时期的典型文物,实际上从印文内容看,这种判断有待重新审视。综合多方面特征来看,此印应属于唐代,原因如下:其一,印文中之“右策”可能是右神策军的简写或省称,虽然这种称法并不多见,但此印文中之“右策”与多件已出土茶托铭文和铭文砖上的‘l左策”不约而同地证实唐代左、右神策军曾经一度简称"左策"和“右策”。其二,宁州作为唐代神策军京西北诸镇的驻地之·,与神策军有直接关系。其三,作为官名,“留后”之称属于唐代特殊地方官制的产物,而作为凭证,唐代就有把印称为朱记之先例。这些特征均证明"左策宁州留后朱记"属于驻地在宁州之神策军外镇中留后官印。而备受争议的、甚至是劣迹斑斑的神策军在唐朝灭亡后再未重新出现的历史:笋实,证明保留许多唐代历史信息的官印,不可能在右神策军已经停废的五代时期行用。诚如是,则“右策宁州留后朱记”作为官印其使用的时代只能是唐代,不可能是其他,因此,我们认为中晚唐时期的断代较五代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

  • 标签: 右策 左策 宁州留后 朱记 唐代官印
  • 简介:碳十四所测年代与实际日历年常有误差,所测3000年以远的标本,常短10%左右的年代。树轮校正的实质是使偏近的碳十四年代复原。石家河文化早期的时间当为3000B,C~2300B.C.,石家河文化晚期(或称后石家河文化)约为2400B.C~1900B.C.。石家河文化早、晚期大约有100年的过渡期。当一些地方进入后石家河文化时,另一些地方仍处在石家河文化阶段。

  • 标签: 碳十四测年 石家河文化 后石家河文化
  • 简介:<正>包头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且具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是自治区的文物大市。包头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处(自治区共十七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十二处。已探明的古遗址、古墓葬群二百四十余处(不含达

  • 标签: 包头市 文物保护 非法交易 措施 现状 盗掘
  • 简介:<正>早期楚文化是研究考古学楚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它牵涉到楚文化渊源和早期楚都丹阳地望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严格意义上的早期楚文化概念的时限应卡在楚立国前后到楚文化特色明显的西周中期之间。尽管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考古工作者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尽了不懈的努力,但结论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可以说,早期楚文化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楚人入湘问题往往也因对早期楚文化特性认识模糊,而有较多的歧义,故这一问题也有再探讨的必要。

  • 标签: 早期楚文化 周文化 西周早期 西周中期 民族文化 楚人
  • 简介: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唐碑亭” 鸿胪井碑 文物考古 渤海史 中国 史料价值
  • 简介:本文对于敦煌遗书P.2942号写卷中若干重要问题,如"瘠卤未能肥杞,截鹤岂能续凫"、"有正卯之五盗,无日石单之一心"、"侮法无惧三千,搏风妄期九万"、肃州多乐屯、瓜州境内的铜矿、尚书所过的"玉门"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敦煌遗书 《河西节度使判集》 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