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出于南宋初年军事行动的需要,宋政权建立了多种管理数路兵马防务并兼管民事的机构。其中以制置使和宣抚使为长官的机构,在绍兴五年之後,已在四川、京湖和江淮地区形成较稳定的辖区范围,并成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但是,通过剥夺监司和总领的权力,其在民事和财政上的职权於绍兴五年之後一直呈现逐渐扩张之趋势。制置使和宣抚使是宋政权加强军事防御的产物,但它们增加了地方行政层级,导致中央集权的力度减弱。本文并讨论了与制置使、宣抚使相关的其他制度,分析了四川、京湖、江淮三大制置使、宣抚使辖区的区别。

  • 标签: 准行政组织 制置使 宣抚使 中央集权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 标签: 伍廷芳 刑讯制度 法律思想 清朝
  • 简介: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接受邀请奔赴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

  • 标签: “五一口号” 民主制度 “五一”劳动节 中国共产党 协商 政党制度建设
  • 简介:近代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文明,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明范式的角度来认识近代英国文明转型与公司制度创新,还是一个新课题。“文明范式”最初是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理解和把握世界政治现实的分析框架。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人们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正是信念与家庭、血缘与信仰。

  • 标签: 制度创新 文明转型 英国 近代 公司 文明范式
  • 简介:一、《隋书·礼仪志七》所载北周禁卫武官制度。《隋书》卷12《礼仪志七》载“後周警卫之制”,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是迄今为止认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兹先将有关记载引述如下,然後再作分析讨论。其文略云

  • 标签: 六官体制 北周 禁卫武官制度 中国 政治制度 历史渊源
  • 简介:十国时期是传统礼乐制度全面进入南方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整个南方社会礼乐文教意识水平普遍上升的时期.本文以十国时期南方政权中礼乐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线索,从礼乐制度与南方民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传统礼乐制度的南移在南方社会文化崛起中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十国文化 礼乐制度 融合 冲突 共振
  • 简介:本文论述满族皇家宗法的特点是严嫡庶之分、长幼之序,清初尤为明显,汗(皇)位传承及竞争只在嫡出者之间进行,且有一个由兄终弟及向父死子继的转变过程,这与辽、金、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及汉族早期王朝的情况相同,符合一般规律.清入关后,皇子之间嫡庶身份差别趋于缩小,在废嫡或无嫡的情况下皇位传于庶出者,与两汉、唐、两宋、明等朝多庶出者继承皇位的状况也相同.

  • 标签: 嫡庶之分 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 皇位继承
  • 简介:辽代契丹人的社会组织主要分为部落和宫帐两类,横帐就是宫帐之一,它是独立于部落之外的头下世袭帐分。本文着重考察横帐的涵义及其范围,分析横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辽代部族制度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能够为研究契丹族社会组织结构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

  • 标签: 横帐 辽朝 契丹人 三父房 耶律 遥辇九帐
  • 简介:《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发表于1767年法国重农学派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家们"的政治理论。一部百余页的论著,全部事关中国且多溢美之词,这在法国的"中国热"渐趋降温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是较为罕见的。因而,魁奈的写作动机值得探究。本文以文本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比1767年该论著的印刷版,魁奈的手稿以及作者所取用的素材,试分析魁奈创作此文的直接目的和深层意图,并举例说明作者为达成此目的而对素材及自己的手稿所作的修改。

  • 标签: 魁奈 中国 专制制度 重农思想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两种制度。刚进城的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享受供给制,而旧有人员,包括工人、店员、技术人员、教师、职员等,则享受工资制,全国工资等级没有统一体系,并行的工资标准多达数百种。

  • 标签: 工资制度 建国后 机关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 简介:通观清代中琉交往史,始终以封贡为核心进行,伴随有货物贸易、文化交流、海难救助等活动。赏赐活动,则是中琉交往过程中核心部分的重要环节,每逢清朝皇帝遣派册封使远赴琉球举行册封典礼,或琉球国王派遣使臣来华进贡、庆贺,请封、谢恩,清朝皇帝都分别赏赐琉球国王、王妃及其使臣等以丰厚的物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并长期遵循办理,为有清一代中琉两国友好交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业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的制度,是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例赏、加赏和特赏三种赏赐形式,而三种赏赐形式,各有其不同的赏赐对象和赏赐物品。

  • 标签: 琉球 国王 清朝 制度 使节 货物贸易
  • 简介: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选取两个相邻的朝代作为一个单元,例如秦汉、汉魏、魏晋、隋唐、唐宋、宋元、元明、明清.除了相邻的朝代,有时候还可以设定跨度大一些的单元,例如秦汉魏晋南北朝、六朝隋唐、宋元明、元明清等.这种设定时代单元的研究取向,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连贯性使然,每一个单元的划分,背后都体现了某种特有的研究视角和切人点.

  • 标签: 唐宋 制度史 魏晋南北朝 重组 分化 元明清
  • 简介: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首领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仪轨和政教上层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协调起来,解决了宗教首领的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力的传承和延续问题。活佛转世制度相沿既久,到清朝已流弊丛生,需要由朝廷制定相应的法规加以整饬。乾隆帝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活佛转世制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首领 朝廷 乾隆帝 清朝 帝制 活佛
  • 简介:陈璧(1852—1928年),字玉苍,晚号苏斋,福建闽县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生于闽县南通乡(今闽侯南通)苏坂村。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监察御史、顺天府尹、户部侍郎等职,累官至邮传部尚书。陈璧仕宦期间,反对守旧,力主革新,兴利除弊,尤擅长处理经济问题.对晚清财政金融领域的近代化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金融制度改革 陈璧 财政 晚清 监察御史 金融领域
  • 简介:周人所创制的宗法制度与丧服制度是相辅而行、互为表里的.我们可依据所记载的丧服制度,对周代宗法制度的内涵和精神进行分析和论述,尤其是根据"天子诸侯绝期"的服制规定,对"宗统"与"君统"的关系这一聚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作出新的探讨,进而论证"君统"与"宗统"相分说的合理性.

  • 标签: 《仪礼·丧服》 周代 宗法制度 丧服制度
  • 简介:民国时期上海教育走向全面制度化,教师管理亦然。它包含六大要素,呈现出以资格认定制度为核心、薪酬制度为基础、进修和科研制度为辅助、著作奖励和子女入学免费制度为激励、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的多重面相。这一制度在上海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于今亦不失借鉴价值。

  • 标签: 民国时期 上海 教师管理制度
  • 简介:为了获得来自国有企业对制度转轨的政治支持,政府安排了金融约束型的垄断性银行体系,并使后者以贷款配额等形式为前者提供制度补贴。政府对贷款的隐含担保,一方面使企业和银行之间债务融资的交易契约蜕变成特殊的保险契约,内生了企业对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另一方面,使银行通过政策性呆帐贷款来实现商业性呆帐的公共化,内生出国有银行对政府的信用风险。两者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求解这个问题在于通过制度转轨使二者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 标签: 国有银行 信用风险 制度补贴 不良贷款 公共产权陷阱
  • 简介:李媛著《明代国家祭祀制度研究》于2011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3万字,分为绪论、正文四章及结论六个部分,是关于明代国家祭祀制度、活动及其内涵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系统梳理和考察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制度设置、机构管理、仪式规范、组成要素、信仰内涵、现世功用等问题,全面展现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总体结构和运行面貌,并从政治文化的视角系统地解读了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的基本精神,分析这一体系的信仰意识、价值意识和政治用意,指出祭祀体系内的诸要素与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地方社会权力空间等问题存在整体的关联意义。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祭祀 制度研究 明代 政治文化 祭祀制度
  • 简介:为全面、客观地记载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促进地方志资料收集、整理、积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2013年5月23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成都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的通知》(成办函[2013]109号1。

  • 标签: 地方志资料 年报制度 成都市 市政府办公厅 经济社会 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