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素有“钢琴诗人”之誉,肖邦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甚至许多音乐语言元素上也有一定的波兰民族特点,肖邦音乐的民族性无疑是一种世界性,他已经超越了波兰民族音乐语言的局限,完全融入了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潮流。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无人相比的是肖邦音乐的诗性。肖邦音乐并不完全表现在具体音乐语言的民族风格之上,更多的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

  • 标签: 肖邦 练习曲:风格 艺术价值 影响
  • 简介:人民音乐家聂耳、星海先后离开我们50周年和40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它已从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变成了独立自主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虽然经受了一些挫折,走过一些弯路,但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也不断繁荣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正沿着聂耳、星海开辟的革命音乐道路继续前进。

  • 标签: 聂耳 音乐创作 音乐传统 人民音乐家 音乐事业 群众歌曲
  • 简介:2015年-2016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出品、创编复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和辽宁省委宣传部2015年度创作生产扶持项目,在京沈两地演出20余场,受到观众、专家和媒体的高度评价。从歌剧《星星之火》20余场的演出到专题研讨会,再到这部研究文集,这是歌剧《星星之火》研究历程及其成果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沈音人一心向学、一心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对文集的内容和特点加以分析,并阐释文集出版所引发的思考、带来的启示。

  • 标签: 歌剧《星星之火》 艺术实践 文集 启示
  • 简介: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简称苏区,从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革命”,实行红色割据,在农村先后建立了十几个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苏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动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战线的抗战教育方针。其总的精神是文化教育为全面、持久的抗日战争服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提高人民的文化与民族觉悟,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一、土地革命时期鉴于苏区当时的实际情况,苏区政府将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任务。这一时期,为了规范根据地学校教育,苏区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教育纲领、教育方针、课程设置的法规文件,其中某些文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的规定。在1931年9月23日通过的《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问题议案》中,规定了“唱歌”课是初小十门课程之一,每次授课时间为50分钟;此时期的音乐课被称为唱歌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唱歌。193...

  • 标签: 中国学校 发展概况 学校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