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依靠局部麻醉药在筋膜间隙内扩散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从而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超声引导下FICB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骨折及髌骨骨折等手术中应用广泛。为了明确筋膜间隙的解剖、注射局部麻醉药后药液的扩散方式与范围,以及临床效果,文章对FICB解剖和药液扩散程度、技术改良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腹股沟韧带上FICB相比较经典FICB和股神经阻滞,扩散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入路FICB后药液弥散至椎旁间隙规律。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局部麻醉药 神经阻滞麻醉 闭孔神经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超声因具有可视性、可重复性、以及无创等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技术保障以及精确的数据,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与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超声引导下的筋膜间隙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筋膜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术后镇痛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单点阻滞和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闭孔神经起效时间以及股神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甲组和乙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观察组中股外侧皮神经成功率、闭孔神经起成功率以及股神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其优势明显,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 多点阻滞 单点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持续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术前持续筋膜间隙阻滞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术前干预)与实验组(30例:术前持续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一天(T1)、手术当天摆放体位时(T2)躯体疼痛VAS量表评分较于入院时(T0)均降低且低于同一时刻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持续筋膜间隙阻滞较于常规术前干预可有效缓解躯体疼痛。

  • 标签: 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老年髋部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观察组采用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阻滞前即刻(T0)、摆放麻醉穿刺所需侧卧位即刻时(T1)、术后6h(T2)、术后24h(T3)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T0时刻,两组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T3时刻,观察组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和术后进行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在老年单侧全膝置换围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组)患者手术前行患侧FICB;B组(术后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前行患侧FICB。手术后均使用PCIA镇痛泵,镇痛泵配方及参数一致。观察并记录T0、T1、T2、T3、T4的MAP,HR,SPO2等指标以及术后2h,6h,12h,24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h内PCA次数及PCA总用量。分别于T0、T2、T3、T4四个时点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用ELISA法对血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MAP,HR(T3)和芬太尼用量均较低88.53±10.31vs100.41±10.20,P=0.003;64.65±8.09vs82.83±5.82,P=0.026,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E、NE、ACTH浓度也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发现术前进行FICB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进行患侧FICB的患者,并且应激反应也较轻。但术后镇痛效果没用明显差异。

  • 标签: 罗哌卡因 全膝关节置换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全麻后无继续操作)与观察组(32例,全麻后辅助筋膜间隙阻滞操作),对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比较。结果 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上,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药量使用更少(P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髂筋膜间隙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筋膜阻滞治疗组,各40例。药物治疗组于术前口服西乐葆,筋膜阻滞治疗组术前行B超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不良反应发生率、饮食状态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筋膜阻滞治疗组镇痛治疗后T0、T1、T2、T3、T4、T5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筋膜阻滞治疗组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毒反应、神经损伤;筋膜阻滞治疗组饮食状态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筋膜阻滞治疗组对镇痛的满意度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行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推广价值高。

  • 标签: []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高龄 髋部骨折 镇痛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02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51):FICB组和PCIA组。术后FICB组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负荷剂量,然后接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0.25%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75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PCIA组连接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10 μg/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2组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先按压镇痛泵,观察10~20 min,若VAS评分仍>4分,则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采用混淆评估法评估术后48 h内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48 h时,测定血清IL-6、IL-8、TNF-α和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与PCIA组比较,FICB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术后24和48 h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各时点血清IL-6、IL-8和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B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筋膜 谵妄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之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麻醉配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两组患者采取椎管内麻醉,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心理状态方面,和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心理改善程度更高,P<0.05;FICB前准备时间、FICB操作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之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麻醉配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手术准备时间明显减少,FICB操作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筋膜间隙阻滞(FICB)联合单侧腰麻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拟行髋部骨折手术患者57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腰麻组(SA组,n=28)和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组(FICB组,n=29)。SA组患者入室后行单侧腰麻,FICB组患者入室后实施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然后再行单侧腰麻。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补救镇痛。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于术前1 d、术后1和3 d时评估患者睡眠功能,PSQI总分≥7分为术后睡眠障碍(POSD),记录POSD的发生情况、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量表评价患者术后3 d恢复情况。于麻醉前、切皮前、术后30 min和术后24 h时测定血糖水平。于术前和术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褪黑素浓度。结果与SA组比较,FICB组患者POSD发生率、术后按压镇痛泵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术后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前血糖浓度和术后24 h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褪黑素浓度升高(P<0.05)。2组患者术后3 d时Harri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侧腰麻可作为有助于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改善术后睡眠,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麻醉优化策略。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老年人 神经传导阻滞 蛛网膜下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不作处理,对40例观察组患者全麻后行患侧筋膜间隙阻滞,并对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全麻用药量及拔管时间、完全清醒躁动评分等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经我院后续统计分析得出,在2组术中麻醉的用药量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少(P<0.05),此外在2组的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等对比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应用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用药量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 标签: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 阻滞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拟择期全麻下行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9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A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B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改良筋膜间隙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PCA剂量1 ml,锁时5 min,无背景输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及72 h进行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PSQI)量表评分,评价并记录术后早期睡眠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补救镇痛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A组相比,AB组患者术后24 h及72 h的ISI及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AB组患者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股骨骨折 老年人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实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手术患者应用腰硬麻醉,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对比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接受不同麻醉后,观察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手术患者时间短;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用量,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高麻醉效果,还能够有效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缩短操作时间,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全麻,治疗组则是接受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应用量以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麻醉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筋膜间隙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74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时间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单纯全麻,观察组37例,行改良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苏醒时间、补救镇痛使用次数和人工气道拔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者改良筋膜间隙阻滞效果更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近端骨折 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1组采用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2组采用全麻,比较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表1数据显示,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药物用量和拔管时间差异较大,经对比1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药物用量更少,拔管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麻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单盲法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2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麻,研究组采用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完全苏醒时间、躁动和疼痛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其疼痛,其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