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盆投射(pelvic incidence,PI)是脊柱-骨盆矢状面平稳的关键解剖学参数,即骶骨(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的连线与骶骨终板中点垂线之间的夹角,反映骨盆的代偿能力。该角度不随年龄、性别、体位变化而改变,但与种族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测量会影响PI的测量结果。在站立位腰骶侧位X线片上进行测量是经典的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之后改进的在三维CT片及骨骼标本上的测量方法均以此为基准,可减少X线片测量上的误差。早期研究多聚焦于PI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系。与正常人相比,低PI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甚至突出、高PI可导致腰椎滑脱。因此,通过测量PI可以预测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进展的风险,为脊柱矢状面矫形重建提供重要参考。PI在髋关节疾病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数值大小对某些髋关节病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检索文献,对PI与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征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髋关节骨关节炎与骨盆投射的关系尚不明确,髋关节发育不良的CroweⅠ型患者的PI较高,股骨髋臼撞击征患者的PI低于一般人群,而较高的PI可能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有关。

  • 标签:
  • 简介:在力学中,曾讨论过抛射体的水平射程与投射之间的关系.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当在水平地面上投射时,抛射作的水平射程与投射之间的关系由方程X=[V02·sin2θ/2g所给出.其中V0为初速度.由实验和观察可知,当投射为45°时,其水平射程最大.此时的落地角也为45°.由此看出:当水平射程最大时,投射与落地角互为余角.

  • 标签: 投射角 水平地面 初速度 大时 抛体 地面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19~59(34.7±8.5)岁。患者均行后路PSO,依据L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2组:A组69例,LIV选择L4或L5,其中20例远端固定至L4、49例远端固定至L5;B组25例,LIV选择S1,远端均固定至S1。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术后2年时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术前除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01),G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0天2组间GK、SVA、PI、PT、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A组PT小于B组,SS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0.01,P值均<0.05),而GK、SVA、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内各项指标比较:A组、B组内不同时间点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K、SVA、PT、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前比较,A组、B组内术后第10天和2年的GK、SVA、PT均减小,SS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后第10天比较,术后2年A组、B组内PT均增大,SS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GK、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论LIV是否固定至S1,PI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对患者术后PI无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后凸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骨盆投射角 下端融合椎
  • 简介:设S是幺半群含有零元0≠1,且S-系为S0-Act中的对象,本文引进伪投射S-系,刻划了伪投射S-系的一些性质和特征.

  • 标签: 可收缩 伪投射S-系 幺半群
  • 简介: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中的意思是“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感情、观念等转移或归结到他人或周围事物身上”。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你自己有了什么想法或做了什么事之后,本人又不愿意或不敢承认,就在心里面构思一个人,认为那些想法或事情都是那个人做的,与自己无关。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放学后告诉妈妈:“今天小刚不听话,把妞妞弄哭了,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妈妈说:“那真是应该批评,你千万不要学习小刚。”于是,自己认为真的不应该向小刚学习。其实妈妈不知道,哪里是人家小刚惹哭了妞妞,儿子说的分明就是他自己。

  • 标签: 投射 心理学 妈妈 学习
  • 简介:人类语言都具有临摹性,但临摹的程度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英语的临摹更注重抽象性,而汉语则具有临摹现实感性经验的思维特点。汉语的临摹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都体现出时间顺序原则和整体部分原则。

  • 标签: 汉语 任意性 临摹性 抽象性
  • 简介:投射问题一直是预设研究中比较棘手的一个方面。预设投射问题涉及语义学、语用学两个层面,语言学家试图从语义、语用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构建不同的理论框架来解释预设投射的问题,主要有归约含义理论、盖士达理论及心理空间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比较理想地解决了预设投射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将通过对预设投射的问题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合国外的预设投射研究试图对预设投射问题进行试探性的语用分析。

  • 标签: 预设 投射 语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三固定治疗纵向移位的骶骨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1月采用后环骶骨截骨治疗的9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为(30.67±10.06)岁(范围14~45岁)。骨盆骨折AO/OTA分型C1.3型8例,C3.3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8±18.92)个月(范围3~60个月)。一侧骨盆纵向移位(3.8±0.57)cm(范围2.5~4.1 cm)。9例均采用后环骶骨截骨、前环耻骨上下支截骨或不截骨及腰椎-骨盆撑开三固定矫正一侧骨盆纵向移位。测量骨盆纵向移位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疗效。结果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2.00±9.95)个月(范围6~36个月)。1例术后一侧骨盆残留移位1.5 cm(术前较健侧相差3.2 cm)外,8例残留移位0.1~0.7 cm。末次随访时骨盆骨折Majeed评分由术前44.0(33.5,76)分升至91.0(80.5,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1),步态明显改善;VAS由术前(6.00±1.41)分降至(1.22±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P<0.001)。无一例发生感染、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医源性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骶骨截骨结合腰椎-骨盆撑开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造成的骨盆畸形愈合和骨不连,能矫正骨盆纵向移位、矫正肢体不等长、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 标签: 骨盆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自然中一切物象、痕迹都飘荡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里,秘密地诉说着,其中隐含了艺术的形象、线条、色彩、肌理等.从中,我们可以见到坚实的、飘忽的、悲哀的、欢快的……无数奇异的画面,在用心观看中欢欣的迎接与感受着,暂时抛开逻辑与规范,做个奇异的白日梦.这种创作状态是抛开了绘画法度及理性的规范与模式,处在如同梦境和儿童玩乐般单纯自然的精神自由里,没有受限的主题,只是感受一点启发:或是空旷的安宁,或是略带温暖的宁静,或是无意义的喧闹.

  • 标签: 形象 例证 投射 创作状态 精神自由 白日梦
  • 简介:研究了一种瞄准镜用飞行模拟器投射镜头的设计,并给出了模拟器投射镜头的设计实例。模拟器由显示系统、屏幕、投射系统、反射镜组成,模拟图像信号送入模拟器的显示系统,显示系统将视景仿真模拟图像信号投射到屏幕上,屏幕位于投射系统的焦平面上,瞄准镜对由模拟器进入的光线成像实现成像模拟。投射系统由周边系统、中心系统共9路光学镜头组成,投射系统周边系统、中心系统对应于瞄准镜的中心系统与周边系统,中心系统与周边系统的物面位置重合即共物面;中心系统采用摄远物镜镜形式缩短了镜头长度结构更加紧凑。周边系统焦距为f=263.02mm,视场为2ω=17°,全视场畸边〈0.4%,在屏幕的Nyquist频率处全视场的MTF〉0.9,系统长度330mm;中心系统焦距为f=295.00mm,视场为2ω=17°,全视场畸变〈0.37%,在屏幕的Nyquist频率处全视场的MTF〉0.9,系统长度283.2mm。投射系统采用全口径出光,同时系统通光口径略大于敏感器的通光口径,降低了系统装配的精度。

  • 标签: 模拟器 投射系统 周边系统 中心系统
  • 简介:<正>目前研究中远距离投篮,提高其命中率,既是技术的需要,又具有战术意义。我们通过对不同距离、不同出手高度投篮的运动力学分析,从理论上揭示了投篮时的合理投射、抛物线和瞄准点。其

  • 标签: 出手高度 中远距离投篮 抛物线 瞄准点 投射角 命中率
  • 简介:体育作为一种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间身体是教育铭刻的表象,体育是隐含着诸多能量的工具,不断通过教育作用于身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体育在教育中投射出国家工具型身体、道德型身体和生理型身体,同时折射出体育作用于身体是教育实现社会要求的镜像。本文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尝试以教育的视角阐释体育对国家、道德、生理的关注,旨在为“体育”一词的解释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体育 身体 教育 工具
  • 简介:投射语言是学术话语中的重要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目前功能语言学对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的多种“隐喻式”的功能意义机制未有过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试图探讨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的多模式“隐喻式”的体现方式及功能意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以投射“隐喻式”体现其特定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可以说,语法隐喻理论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的分析原则和方法能够比较合理而有效地解释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隐喻式”的类型及其复杂而又丰富的体现形式。

  • 标签: 学术话语 投射 隐喻式
  • 简介: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出发,发现测验作品中存在受试者有意识和无意识双重表达,两者共用原型符号的三种表达方式——借用事物的功能、社会属性和人的本能感受进行意义的表达,原型符号的选择与使用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同时,双重表达间存在着张力,张力变化情况决定了作品的细部特征。因此,对作品中意识、无意识的表达及两者间的张力的理解是测验分析和解释工作的关键。

  • 标签: 房树人投射测验 心理动力学 原型符号 意识 无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双侧三固定治疗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30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患者,根据手术及固定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双侧三固定组(简称机器人三固定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髂腰固定组(简称髂腰固定组)。其中机器人三固定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35.7±13.3)岁(范围16~58岁);骶骨骨折形状分型,"U"型10例,"H"型4例,"Y"型2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ROY-Camille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3例;1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Ⅱ级10例,Ⅲ级3例。髂腰固定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37.4±15.1)岁(范围18~66岁);骶骨骨折形状分型,"U"型10例,"H"型3例,"Y"型1例;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ROY-Camille分型,Ⅰ型1例,Ⅱ型10例,Ⅲ型3例;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Ⅱ级7例,Ⅲ级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ajeed评分、性别、骶骨骨折分类、ROY-Camille分型、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伤口感染、骶神经恢复与否。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3.6个月。机器人三固定组:手术时间(95.3±27.5)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出血量(98.7±47.5)ml(范围50~250 ml)。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6例解剖复位,9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5.5±7.7)分。术前10例Gibbons Ⅱ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8例恢复为Ⅰ级;术前3例Ⅲ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1例恢复为Ⅰ级,1例恢复为Ⅱ级。髂腰固定组:手术时间(148.6±59.1)min(范围90~240 min),术中出血量(582.1±244.6)ml(范围300~1 200 ml)。术后7例解剖复位,6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77.6±7.7)分;术前7例Gibbons Ⅱ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5例恢复为Ⅰ级;术前3例Ⅲ级骶神经损伤者,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与髂腰固定组比较,机器人三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Majeed评分高,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 7.76, 2.83;均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特别是骨折累及腰骶结合部,术前评估无需行骶神经减压者,机器人辅助双侧三固定微创、固定坚强、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 简介:近10年左右,骨盆护理的重要性渐渐被越来越多人重视。骨盆是身体健康的关键理应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有些关于骨盆保健的说法一经提起就会引起广泛共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骨盆矫正』。

  • 标签: 骨盆矫正 过度紧张 压力 女性 放松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骶髂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0例骨盆后环垂直不稳定型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35岁。骨折按Tile分型:C1.1型4例,C1.2型6例,C1.3型7例,C2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环椎旁肌入路行S1-髂骨椎弓根钉+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前环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Infix或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共置入S1-髂骨椎弓根钉系统20对,骶髂关节螺钉37枚。本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2cm(5.5~7.6em),手术时间平均为98min(89~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5mL(110~32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1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20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2.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11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椎弓根钉及骶髂关节螺钉断裂、松动及脱出。结论微创骶髂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的近期效果佳,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近4年来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21例骨盆骨折患者,研究骨盆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21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并发症,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手术。必要时行相应的内固定手术。结果21例随访6个月~3年5个月,平均20.4个月。无1例死亡。螺钉松动1例1钉;钉道轻微炎性变2例4钉。术后8~24周骨折均愈合。按Majeed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关键性技术。对X线片诊断的单纯耻骨上下支骨折的A型骨折,前路外固定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早期起床活动的目的,可以作为最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骨盆前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