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伤术后患者100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的患者在他们接受手术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工作,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给予外科的常规护理工作;结果康复组的患者整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手术之后给予骨伤患者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工作,能够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骨创伤术 康复功能锻炼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和缺损的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12例患者均采取采取常规的带血管蒂同侧腓骨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12例患者则采取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用时、住院天数以及手术中平均出血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是8.33%,而同期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则高达50.0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率为100.00%,延长长度为(9.54±0.16)cm,愈合指数为36.22d/cm,对照组患者愈合率为58.33%,延长长度为(7.04±0.24)cm,为31.04d/cm,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和缺损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该术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胫骨干 骨外固定 骨髓炎 骨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应用康复锻炼与优质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患者64例,均进行常规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康复锻炼与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9%,住院时间为(7.1±0.7)天,对照组为81.3%;住院时间为(14.1±1.3)天,两组比较,P<0.05。结论康复锻炼联合优质护理应用于创伤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锻炼 优质护理 骨创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合并肺栓塞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例创伤骨科并在围手术期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对其采用抗凝血、溶血栓等较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引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及致病原因,诊断流程和治疗结果,评价临床治疗实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2例创伤骨科患者术前因并发肺栓塞抢救无效导致死亡。其余10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后,及时给予抗凝以及溶血栓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发生肺栓塞症状严重、发病急以及高致死率,临床医师在诊治中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并提早进行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临床治疗 创伤骨科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创伤外露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外露患者,分别进行Ⅰ期、Ⅱ期及保守治疗。结果80例创伤外露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有效率93.75%(75/80),其中,及创面完全修复且功能恢复较好75例(93.75%);关节功能受损4例(5.00%);截肢1例(1.25%)。住院时间54-65d,平均住院天数(58.87±2.14)d。结论对创伤外露患者采取复合组织瓣、植、肌皮瓣及皮瓣修复,依据创面污染情况实施手术方式。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创伤性骨外露 修复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康复训练的创伤患者94例资料作为病例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包括针对性的锁骨、肩关节、肱骨、股骨、腰椎、肩关节的康复训练。统计6个月后患者关节评分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为(30.1±5.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2±4.7)分,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为89.4%、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1.5%;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为97.7%、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5.7%,两组之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创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和优质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骨创伤 功能锻炼 护理体会 焦虑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创伤手术的术前无静脉血栓的患者108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把这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主要是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患者DVT和PTE的发生概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总的来说,创伤手术之后的早期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它能够有效地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得到预防,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都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具有着有效的推广意义和前景。

  • 标签: 骨创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伍慧明的《》被视为一则“将个人、家庭和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小说中同时扮演儿子、丈夫、父亲三种角色的第二代华裔利昂是一名商船海员,靠出海养活一家五口。利昂的“出海”可以解读为他的谋生之道、逃避之道和重生之道,每次出海的背后都隐藏着他无法言说的痛苦记忆,是种族创伤和家庭创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利昂在每次出海的过程中探寻自我,在饱受创伤煎熬的人生中逐渐接受自己,在华裔男性被边缘化的美国社会中重塑自己的正面形象。

  • 标签: 《骨》 利昂 “出海” 创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 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 2016 年 3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106 例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53 例(常规引流治疗)和观察组 53 例( VSD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创面及感染面愈合时间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VSD 治疗应用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创伤及感染创面 VSD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模式不断进行改革。骨科患者通常具有创伤性较大、突发性高、疾病特别复杂等特点,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以及自身情况的不同,往往对护理要求也不同,这就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在患者较多或者护理工作较为繁忙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护理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满,对临床治疗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顾客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分析。

  • 标签: 骨创伤科护理 问题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负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创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的清创固定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局部换药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负压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闭式引流可以有效的促进创伤患者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闭式引流 骨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07至2018.05本院收治外科创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创伤手术患者而言,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心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骨外科 创伤手术 焦虑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阐述舒适护理对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旨在找寻最佳的护理手段,减轻创伤疼痛感,降低各类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患者,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创伤常规护理手段,采取疼痛处理、肢体功能训练等护理对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手段。结果两组创伤患者在手术后1天、3天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创伤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0%,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手段,可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此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创伤患者 术后疼痛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对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7年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严格遵守医嘱;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创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显著,帮助缓解减轻术后痛苦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帮助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创伤患者 术后疼痛控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创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胫骨创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植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骨创伤缺损患者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能促进其性愈合,但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低,因此可优先使用。

  • 标签: 延长加压外固定 植骨钢板内固定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外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焦虑、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显著下降,对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确切,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还可良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 骨外科手术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100例临床观察。方法选股100例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治疗的创伤性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使用肽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在消肿时间,完全愈合时间,痂形成时间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骨折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膝关节,下肢髋关节,踝关节功能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肽注射液治疗,能够减少消肿时间,完全愈合时间,痂形成时间,改善膝关节,下肢髋关节,踝关节的功能,减少骨折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创伤性骨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7年8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44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缩短其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在创伤外科推广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骨创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7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X线片检查,实验组患者使用螺旋CT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螺旋CT扫描的实验组,准确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和X线片检查对比优势明显,其准确率更高,能够清晰的将病变位置及受伤程度显示出来,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扫描 X线片检查 骨创伤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