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主义关于社会治理制度与人道主义思想告诉我们,社会治理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治理制度与人道主义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人道主义的彻底实现是社会治理制度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治理制度的完善、公正又是人道主义彻底实现的保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治理制度 人道主义
  • 简介:扬州职业大学马克主义学院成立于2012年8月,以原社会发展系和基础课部为主体整合组建。学院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和研究工作,负责市校共建创业教育孵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设有扬州市新农村研究中心,是扬州市党的建设理论研究院成员单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实践基地建设 创业教育 政治理论课 扬州市
  • 简介:在有机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中,有机哲学、马克主义、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有机马克主义强调对整体利益和共同体的关注,蕴含了不少有益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启示。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马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超越黑格尔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关键是"实践"概念。实践作为人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既把思辨哲学的观念批判转变为社会批判,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仅仅把人理解为感性对象的缺陷。

  • 标签: 实践 辩证法 人道主义 新唯物主义
  • 简介:回顾总结恩格斯在人道主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恩格斯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而且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深化马克主义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在面对人道主义时始终秉持着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双重界分,在批判和解构人道主义历史观之逻辑前提与论证思路的同时,并没有舍弃在价值观层面上的人道精神、人道原则与人道理想。即便对于人道史观,恩格斯也经过了一个从原初认同到批判超越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的实现得益于唯物史观的创立,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入。正是在后者的基础上,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与科学的唯物史观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共存和统一,由此,马克主义人道主义得以证成。

  • 标签: 恩格斯 人道主义 历史观 价值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
  • 简介:马克主义国家理论是认识国家本质的科学方法论,它改变了前现代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国家的唯心主义认识,把国家的考察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国家认识的现代性转变。国家并非抽象的伦理实体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它是历史的产物,注定是要走向消亡。无论现代国家如何转型与变化,它并未超出马克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方法论考察。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现代意义
  • 简介:唯物史观是马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现实的人 人学空场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简介:在当前的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把握了话语权,马克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处于边缘化位置.爱德华·卡尔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创始人,其代表作《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流派经典著作.在卡尔批判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领域中弥漫着的理想主义风潮时,引证了诸多马克主义的观点,存在着不少误读.卡尔从传统政治学的现实主义脉络出发,认为经济力量实际上就是政治力量,以此来模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以“阶级利益和谐”论来取代马克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马克是简单物化了黑格尔的观念冲突、从研究愿望与研究过程的区别来拆解马克主义、用对法律相对性评价的一致性模糊现实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回归资本主义体系、对俄国革命、苏联政策进行意识形态简单区分来否定马克主义.现实主义从理性出发,摆脱了理想主义的虚无,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国际关系领域主导地位.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试图攻击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出发的马克主义,最终目的是回到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中去.卡尔对马克的误读与其他不同理论的碰撞不仅仅是传统政治学现实主义马克主义的碰撞,本质上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与马克主义的交锋,是二者的话语权之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主义 卡尔 国际关系
  • 简介:印第安人形象频繁出现在马克·吐温文学作品、书信和演讲中,凸显出吐温对印第安人态度的矛盾性。东方主义批评已经成为研究吐温对印第安人态度的主流批评话语,但它却难于涵盖吐温对印第安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时也限制了吐温作品诗学意义的表达。把握殖民话语与人道主义之间张力的动态变化是解读吐温作品中印第安人意义的关键。

  • 标签: 马克·吐温 印第安人 现实主义 诗学意义 人道主义
  • 简介: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中国马克主义哲学传统是一种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用马克主义哲学改造中国,探索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主义哲学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第三,立足中国实际,建构马克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第四,把对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着力于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前提.这既是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从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的本质规定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以实现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早期马克主义者所开创的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其次,必须在当代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中恢复和重建马克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再次,必须重建马克主义哲学与其他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盟,并由此加强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整体研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 简介:马克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完成了对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主义转向'人道主义马克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1961年,埃里克·弗洛姆反核武器和论马克1844年人本主义著作的文章引发了他与冷战自由主义者西尼·胡克、理查德·伯恩斯坦等人的论争,但也由此与拉亚·杜纳耶夫斯卡娅有了新的联系。

  • 标签: 弗洛姆 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
  • 简介:伴随着马克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其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马克和恩格斯从现实、具体的"人"出发,认为价值观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要受到历史、社会实践的制约;价值的内涵、价值观应该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客观性、阶级性、具体性等特征;价值的实现是现实的,价值观的评判标准是社会实践。因此,对于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应该采取历史、阶级和具体的分析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特点 分析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6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

  • 标签: 学术信息 引文注释 来稿情况 特约稿件 作者简介 德麟
  • 简介:摘要伊格尔顿对马克主义的反对者的观点,即马克由于过于相信人性,才将未来悬想为一个乌托邦之梦共产主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马克的一切思想深深扎根于“现实”,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其称说的未来“共产主义”实际上是“现实”发生变化的可能之一。本文将以“现实”、“悲剧”和“未来”为辐辏之点,阐释伊格尔顿为马克一辩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旨归。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乌托邦现实悲剧未来
  • 简介:早期马克主义者能够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除了具有救亡图存等客观因素之外,与他们具有的主观条件分不开,即:有马克主义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 标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素养 理想信念 爱国情怀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教育中要合理区分和把握几个基本关系。在马克主义中国化与马克主义大众化之间应保持合理的理论界限,以群众是否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来衡量马克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效度是一种误读。马克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主义理论宣传分属于理论活动中的认识论与解释学,在马克主义理论教育中要求对二者保持合理的区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含着马克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政策理论宣传教育两个基本内容,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但是又各有侧重,需要在观念前提上保持合理的定位。只有在方法论前提上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才能真正造就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误区 理论自觉
  • 简介:《1Q84》是村上春树蛰伏7年的集大成之作,该作品将矛头直指当今世界的敏感话题——新兴宗教,以现实为依托,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刻画出了一个绝对精神独裁统治的世界。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村上对于日本社会一如既往的担心和遍及全人类的人道主义关怀,同时,也看到了村上在"善"与"恶"的问题上妥协、暧昧的一面。

  • 标签: 村上春树 人道主义 新兴宗教 1Q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