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陈黔 郑拥军 过建国 李亦梅 缪秀华 宁杰 聂发传 任飞 王静 王礼彬 张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0004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54,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张家港市 2156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疼痛科,重庆市 401120,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疼痛科,长沙市 410078,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0,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太原市 030001
  • 简介:摘要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疼痛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疾病的治疗,以及某些手术的局部麻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脊神经根的解剖,系统描述了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本专家共识推荐使用解剖定位法和影像引导下进行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文献和临床应用证实,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头颈肩背部及上肢急慢性疼痛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颈椎骨 脊神经根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MTrPs)治疗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源性头痛患者60例,性别、年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A组,n=30)和脉冲射频联合针刺MTrPs组(B组,n=30)。A组采用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1次;B组在A组患者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做针刺MTrPs治疗,1周1次,共计4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改良MacNab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术前VA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及6个月时,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者治疗后3及6个月时VAS 0~3分例数(19/30例,17/30例)均多于A组(14/30例,11/3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时的SA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时,B组无焦虑患者(22/30例)多于A组(14/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评定标准比较术后1个月时两组优效率分别为46.7%、36.7%,术后3个月时两组优效率分别为33.3%、66.7%,术后6个月时两组优效率分别为20.0%、60.0%。B组术后3及6个月时优效率明显高于A组(P均<0.05)。结论单纯脉冲射频和脉冲射频联合针刺MTrPs均可缓解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但两者联用时临床疗效更持久。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触发点 颈源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联合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7~2021.01本院收治的肩部疼痛病患共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肩部疼痛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采用。

  • 标签: 下颈部脊神经后支 肩胛上神经 神经阻滞 超声 颈肩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枕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和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诊治的枕部PHN患者27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患者患侧向上侧卧于CT台上,拍摄定位像后用脊柱模式层厚3 mm对上段行轴位扫描,按设计的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相应椎间孔靶点位置,电生理测试确认位置无误后行90 ℃、180 s标准射频热凝治疗。术后第2日及1、3、6、12个月时记录VAS评分,评价疗效并观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7例PHN患者均在CT定位引导下穿刺至相应颈椎间孔,完成射频热凝治疗。患者原疼痛区皮肤感觉减退,触诱发痛基本消失,达优效者16例,良效和可效者分别为8例和3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或加重病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可有效治疗顽固性枕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导管消融术 CT引导
  • 简介:摘要对《中华疼痛学杂志》发表于2020年6月第16卷第3期214~219页刊登的文章《CT引导下脊神经根射频热凝术治疗枕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一文的思考。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射频热凝术 脊神经根
  • 简介:摘要报告3例下腰椎神经脊神经节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根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中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根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节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根节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后根兴奋性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后根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根,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后根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后根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儿童 脑瘫 反射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32例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病例,均采取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方案治疗,对穿刺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且治疗前后各疼痛分级比较中P<0.05。结论:这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显著提升疗效。

  • 标签: 颈椎小关节综合征 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C2、C3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源性头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C2、C3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肌内注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VAS疼痛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加权计算法评定疼痛缓解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1个月和3个月,联合治疗组[(2.3±1.1)分、(1.5±0.6)分、(1.3±0.5)分、2.1±1.2)分]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分、(3.8±1.1)分、(4.0±1.5)分、(4.3±1.7)分](P<0.05)。治疗后7 d、14 d、1个月和3个月,联合治疗组(80%、92%、94%、88%)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58%、55%、50%)(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C2、C3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源性头痛作用持久稳定,疗效确切。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神经刺激仪 脊神经阻滞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
  • 简介:摘要神经鞘膜瘤又名雪旺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恶性很少,由近心向远心生长,但是肿瘤在椎间孔处形成的哑铃状就有可能是由外向内侵犯。本组大部分病员均先发现肿块,后期出现疼痛而就诊。脊髓出现压迫症状则相对较晚。瘤体小于2公分的无明显症状,大于3公分的特别是已跨入椎间孔时形成的哑铃状肿瘤,则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本组就有一例因腰腿疼痛而入院。所以临床上要求外科医生在术前诊断及手术选择上均有较高的要求。

  • 标签: 脊神经鞘膜瘤 哑铃状肿块 手术治疗。
  • 简介:老年人腰骶脊神经根管损伤(狭窄)骨质疏松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出症或急性腰扭伤等常见腰腿痛,传统中医辩证论治,针灸推拿、内外用药一般都难以见效。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误诊误治慢急性腰腿痛——即腰骶脊神经根管损伤,仅就此症的治疗谈一些体会。

  • 标签: 脊神经根 腰骶 根管 损伤 常见 临床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脊髓压迫症与脊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患者出现双腿和(或)双臂无力首先要想到可能为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特别是四肢有感觉丧失和括约肌障碍的患者。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脊神经根压迫症 诊断
  • 简介: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后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后根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根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根较前根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后根.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后根而不伤及硬膜囊.

  • 标签: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 简介:腰椎周围韧带和肌肉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腰肌创伤性瘢痕和粘连,积累性组织损伤,形成慢性腰痛,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腰腿痛累及脊神经后支。据统计70%~80%的人在其一生中经历着一次以上的腰背痛,直接影响工作和生活。目前尚无统一分类,从病因学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 标签: 脊神经后支阻滞 中药治疗 下腰痛 病因学分类 慢性劳损 周围韧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澄清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建立一种规范实用的分型。方法对自1996年至2016年间作者诊治的2020例脊神经管畸形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并结合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和手术治疗学知识,做出临床实用的脊神经管畸形分型。结果脊神经管畸形被分为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和尾部脊柱脊髓畸形三大类,包括脊髓脊膜膨出、单纯脊柱裂、终丝型脊髓拴系、束带型脊髓拴系、脊髓脂肪瘤、脊椎皮窦、脊髓纵裂、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隐性骶管内脊膜膨出、终末脊髓囊性膨出、骶前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Currarino综合征和骶神经发育不良,共16个病种。结论统一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规范分类标准,有利于经验总结和学术交流。本分类简明实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 标签: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拴系综合征 分类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超声引导改良行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诊断与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超声侧颈部短轴扫描可以同时看到神经根和小关节外侧缘后内侧支,采用平面内穿刺技术,能实时显像穿刺针行进过程并将药物注射到靶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准确度高,是传统方法的一种改良。总结其治疗经验并复习文献,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诊断 关节疾病 颈神经后内侧支 侧颈部短轴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针刺配合神经阻滞对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对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间67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患者根据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两组均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效果良好,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针刺 神经阻滞 胸脊神经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