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180例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80例痰标本中分离出菌株10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株59株占55.1%,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鲍氏不动杆菌。它们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度极高,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依此能促进我科对革兰氏阴性合理选用抗生素,推动抗生素分级管理办法的应用,加强我科用药规范性。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革兰阴性(主要为肠杆菌及非发酵)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分离到1785株革兰阴性。结果最常见的革兰阴性为铜绿假单胞526株,占29.5%,肺炎克雷伯杆菌484株,占27.1%,鲍曼不动杆菌245株,占13.7%,大肠埃希205株,占11.5%,嗜麦芽窄食单胞95株,占5.3%。10年中,对所有革兰阴性活性最高的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病原检出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其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8.7%,62%,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但其它抗生素的活性根据临床情况有升有降。医院感染病原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减缓耐药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肠杆菌及非发酵菌抗药性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并对其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杆菌构成比及耐药率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占分离病原的69.8%,铜绿假单胞位居首位,肺炎克雷伯居第二位,其中产ESBLs占44.3%,大肠埃希居第三位,其中产ESBLs占36.7%。鲍氏不动杆菌居第四位,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占15.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产生。更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病原菌 构成比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2011年某院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对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相对最低仅为0%~5.59%;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其他两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低;头孢唑啉耐药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中最高者;肺炎克雷伯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为4.85%~6.55%,仅次于碳青霉烯类的0%~5.59%,较其他类药物耐药率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了解该院的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测定2011年某院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唑啉平均耐药率位居首位;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前三代头孢菌素类有较大提升;由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加入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相对较低;随着代数的增加,一到四代头孢菌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呈增强趋势。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掌握该院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药敏试验 革兰氏阴性杆菌 头孢菌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社区新生儿肺炎革兰阴性病原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方法282例晚期新生儿肺炎患儿喉腔深部分泌物经德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CO2培养箱细菌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82例患儿细菌培养阳性137例,阳性率为48.6%;革兰阴性病原86例(检出率30.5%),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最高45例,阳性率32.8%,大肠埃希27例(19.7%)、产气肠杆菌5例(3.6%)、鲍氏不动杆菌3例(2.2%)、阴沟肠杆菌3例(2.2%)。肺炎克雷伯耐药率最高,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耐药率分别高达100%和88.9%,对一、二、三代头孢(头孢西丁除外)耐药率大于40%,但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和2.2%。所有患儿经抗生素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社区新生儿肺炎病原以肺炎克雷伯最常见,且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及碳青霉烯类仍较敏感,可慎重选择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耐药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方法对到本院行妇科检查的280例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采用显微镜检测阴道分泌物中WBC数量,观察霉菌、滴虫以及线索细胞的情况。结果霉菌、滴虫、线索细胞在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率较高;WBC2+、WBC3+中霉菌检出率较高,WBC3+、WBC4+中滴虫的检出率较高,WBC<10/HP时线索细胞的检出率较高。结论霉菌、滴虫以及线索细胞在女性阴道分泌中的检出率与女性年龄及阴道炎症反应相关,应引起临床妇科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视。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WBC 霉菌 滴虫 线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利奈唑胺组使用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对照组使用糖肽类或β-内酰胺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利奈唑胺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失败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奈唑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更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筛选医院各科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株共308株,回顾分析了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鸟肠球菌,分别占37.0%、29.2%、14.7%、10.7%、8.4%。金黄色葡萄球菌(n=114)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呈现较高耐药性,对呋喃妥英和万古霉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n=9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93.4%-100%。溶血葡萄球菌(n=45)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屎肠球菌(n=33)和鸟肠球菌(n=26)对喹诺酮类、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耐药率达63.6%-100%结论临床在抗感染治疗时应重视细菌标本送检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抗生素的规范、合理使用。

  • 标签: 革兰氏阳性球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分析
  • 简介:乳酸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会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在人体肠道内栖息着数百种的细菌,其数量超过百万亿个。其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叫益生菌,以乳酸、双歧杆菌等为代表;

  • 标签: 乳酸菌 非健康状态 碳水化合物 益生菌 人体健康 双歧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癌是美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2大癌症死因,2009年中估计有192370个新发诊断病例同年死亡40170人。尽管从1990年以来乳腺癌的病死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在年龄20~59岁的女性中乳腺癌仍然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原发性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鉴定1例疑似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引起的RhD阴性个体的分子背景。方法采用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以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检测RhD阴性样本,对1例真实D阴性且存在RHD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个体,通过基因测序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例样本血清学表型为RhCcdee,其RHD基因第615-616位存在CA两个碱基缺失(RHD615-616delCA),由于框移突变造成第316位氨基酸时形成终止密码子。该基因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GQ289585。结论使用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出1例新的RHD无效等位基因。

  • 标签: RHD阴性 RHD基因 序列分析 无效等位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免疫功能激发剂治疗阴性艾滋病患者32例。方法使用中药免疫功能激发剂治疗。结果在32名阴性艾滋病患者中,显效24,占75.00%,有效6人,占18.75%无效2人,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免疫功能激发剂、能够使CD4淋巴细胞显著上升、能够刺激脊髓,促进CD4淋巴细胞再生、而且能够促进自身的免疫系统杀灭由于肌体的淋巴体免疫细胞缺陷所造成而引发各种症状。

  • 标签: 阴性艾滋病 免疫功能激发剂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常见阴性杆菌的鉴定主要采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主要采用K—B法,对检测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各个科室临床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性杆菌250株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临床常见的阴性杆菌分离的主要有肺炎克雷伯61株,占24.4%,大肠埃希67株,占28.04%,铜绿假单胞41例,占16.4%,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耐药性较低,其他的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加强对临床各个科室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分析,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阴性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检测
  • 简介:【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普通病理阴性解剖造成的原因补救措施阴性解剖在法医病理工作和普通病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检验猝死尸体时常可遇见。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即使是最好的法医研究中心,原因不明的猝死或死亡者,占解剖尸体总数的5%~10%。国内俞炽中(1986)报道23例猝死者在尸检后,全身找不到足以致死病灶。杨清玉等(1992)报道的714例猝死者中,阴性解剖为46例,占剖验尸体总数的6.4%。为了使法医鉴定人在检验尸体时尽量少出现认为的阴性解剖。本文剖析了造成,阴性解剖的原因和补救措施,对于基层法医和病理医师工作者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一、阴性解剖的概念广义概念:法医鉴定人在解刨尸体后,没有发现死亡原因,称为阴性解剖。狭义概念:法医鉴定人在进行大体、镜下、毒物分析、生物原性致病因子、死后生化等检验后,没有发现死亡原因,才能称为真正的阴性解剖。也就是说,真正的阴性解剖不应该是剖验者主观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客观因素,即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和现代医学知识还不能鉴定出来真正的死亡原因而言。

  • 标签: 原因补救措施 浅析造成 解剖原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