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阅读简单的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教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指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连续性文本,学生要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上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很少有教师会想到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呢?

  • 标签: 小学语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写作相结合
  • 简介:陶渊明具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他在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第一个将田园题材引入诗歌的百花园①。朱光潜认为陶渊明的诗歌特别是田园诗的特征是“静穆”②,而鲁迅先生并不完全认同,认为在隐逸、静穆的背后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懑③。有关诗人的高蹈隐逸和他田园诗歌特征的论述已是宏富巨丰,但陶渊明的真实田园并非全是已成定论的静穆、妙曼之地,也并非全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是金刚怒目式的愤怒,陶渊明的田园世界的形成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发现桃花源也是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漫长的建构、思索过程,其中有反复,有疑惑,也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分层。从历史性的维度考察,

  • 标签: 田园题材 陶渊明 逻辑 世界 隐逸诗人 诗歌特征
  • 简介:文学本质界说的逻辑起点究竟是文学体验还是文学经验,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在我国近30年的文学理论发展中,这两个术语并没有得到清晰准确的区分,很多时候二者是混用的。

  • 标签: 文学本质 文学经验 逻辑 界说 文学理论
  • 简介:近读铁凝的短篇小说《无忧之梦》(《河北文学》89.3)感觉上原是淡淡的。不久前却见到一篇对此小说的评论:《恋母情结:性欲的最初觉醒》(作者刘敏,载《文学自由谈》89.5)才知道这篇小说煞是了得,写的是一个成年女性和六岁玩童之间的“恋情”。老天!这样一篇花哨东西竟然滑过去了!

  • 标签: 铁凝 文学自由谈 恋母情结 夜路 心灵深处 弗洛依德
  • 简介:一外在的批评和内在的批评从基本义理上来看,阳明心学所接续的,是孟子学和象山学。但从其实际的心路历程来看,阳明心学是其苦参朱子格物致知理论未果后对朱子的反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理论与朱子学直接对立;且其学说的建立带有浓厚的生命体验的意味1,而非无关痛痒的思想游戏。

  • 标签: 逻辑 生命体 谬误 理论
  • 简介:汉字自其诞生至今,在我看来近乎一种神话,每一个汉字都充满了神性,我们因汉字而能进入神性的思维。我这样说是从思维级别上考虑的。思维从形式上看,有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从内容上看,有现�

  • 标签: 思维创作 神话思维
  • 简介:<正>文学批评活动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因而能够成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专以文学批评思维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思维学,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新兴学科。它是文学批评方法学与思维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兼具文学学与思维科学的属性,而其研究对象为文学(批评),则最终决定它的本质是一门文艺新学科。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

  • 标签: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学 辐射思维 相似之处 作品 聚焦点
  • 简介:<正>报告文学易学难工,谁都敢写,谁都觉得很难。因为报告文学应是迫切的人文关怀,是人性人情的新深度,是心灵抚慰和超越,是让人在应时的美学享受中受到感染的文学形式。首先应当了解报告文学的消费市场。读者为什么读报告文学?哪一类读者喜欢读哪一类报告文学?我问过自己,除了为评奖而读、为开会而读以外(其中不乏好作品,恕不列举),完全出于自愿甚至自己掏腰包花钱买来读的报告文学到底有哪些呢?我很快可以报出书名来:徐刚的《伐木者,醒来!》与《长江传》、杨守松的《救救海南》、赵瑜的《强国梦》

  • 标签: 花样年华 赵瑜 问过 强国梦 木者 人文关怀
  • 简介: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一与万物一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一体相连、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治天"的关键在于"治心""治世",其中,"治世"又可以转化为"治心",由"治心"可以达到对自然、社会的治理。三者之中,"治心"是核心,是主导。

  • 标签: 王阳明 治世 治心 治天 逻辑统一
  • 简介:<正>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它不同于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以个别的、具体的、感性的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饱和着作家艺术家、以及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感情色彩。和这相对,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则是以一般的、抽象的、概念的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我们把它叫做抽象思维。这里首先应当说明的是,抽象思维并不

  • 标签: 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 社会生活 艺术手段 诗歌创作 艺术想象
  • 简介:这是一个寓言般的故事: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成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马上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

  • 标签: 上帝 人生 牛仔裤 思维定势 手机 故事
  • 简介:中西比较诗学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可供研究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批评家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一个不在场的强势他者,这使得他们的研究实际上成为一种他者不在场的理论表演.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批评家往往处于一种荒诞的处境.因此,有必要超越中西二元相对的格局,寻找中西比较诗学的新的研究方法.

  • 标签: 诗学 越中 超越 相对 对等 格局
  • 简介:王元骧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以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了起来,重点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本质、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观点,这说明他的理论实践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王元骧 历史逻辑 文学理论 教授 90年代以来 文艺美学思想
  • 简介:事物的发展都可以被概括为一定的范畴加以分析或言说,根据哲学的基本原理,事物的范畴一般都是在两两相对意义上得以呈现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曾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过范畴研究。不过我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范畴研究都是在一种逻辑对称的意义上展开的,其中不免包含着一些勉强和尴尬的成分,那就是,无法解释有些范畴并不符合这种逻辑对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逻辑范畴不对称现象。

  • 标签: 不对称现象 逻辑范畴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引论
  • 简介:<正>最近,笔者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写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辞条,补充了自己过去探讨之不足.同时,有感于过去读过的一些论著,在讲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实现的革命变革时,大都语焉不详.因此,将它敷衍成文,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实现的根本性变革,谈了以下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生产劳动美学、文艺美学、生活美学三大分支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研究 文艺作品 艺术思维 生活美学 掌握方式
  • 简介:新世纪开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抢救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步走上了全面的整体性保护阶段。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元宵节,“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此之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正在朝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入的屡面拓展.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艺术 非物质遗产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大兴水利工程和旅游业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因此而毁掉的古迹要远多于两次世界大战对古迹的破坏。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了阿斯旺水坝,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为了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使之免于毁灭,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它并不包括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遗产更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深厚。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抢救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 标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文化 两次世界大战 水利工程
  • 简介:由于受中国美学“抒情言志”的主流传统的熏陶和二十世纪前期西方流行的表现主义关学的影响,朱光潜很难认同西方的摹仿论美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美学,却创造性地把西方的表现论美学和中国固有的意境论融为一体。我们应调整对于中国当代美学基本框架的理解,在李泽厚已从过去的客观社会派改称实践派之后,朱光潜因强调情感表现,应称之为表现论关学,蔡仪深受摹仿论的影响,强调艺术的认识功能,应称之为再现论美学,这样更为贴近意识形态外衣包裹下的中国当代多元美学的真实内涵。

  • 标签: 朱光潜 表现论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