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红细胞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方法不同分离条件的分离效果观察,主要通过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参数给分离效果带来的不同影响,主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结果影响红细胞分离的因素有离心时间、离心力、红细胞浓度、标本红细胞平均体积、个体年龄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红细胞平均体积。结论分离条件相同标本不同,或者标本相同分离条件不同,得到的分离效果也不同,控制影响因素,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分离效果。

  • 标签: 分离红细胞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红细胞的影响因素,初步建立Percoll分离液在红细胞分离中的最佳操作条件。方法:检测Percoll与1.5mol/LNaCl比例为9∶1、10∶1、11∶1、12∶1、13∶1渗透压情况,选取等渗比例作为最佳母液(SIP);以不同密度细胞被充分离心沉降分离,较少存在红细胞滞留、拖带现象作为分离效果评判标准,比较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不同离心力、不同离心加减速度、不同温度和不同离心时间的分离效果。结果:50%以下浓度红细胞悬液分离效果优于50%以上浓度红细胞悬液,4000×g优于3000和2000×g的离心效果,2-8的离心加减速度可以获得满意的离心效果,4℃分层效果比室温稳定,20min优于15和10min的分离效果。结论:Percoll与1.5mol/LNaCl为12∶1和11∶1的母液可作为等渗母液,优先4℃离心条件离心,加减速度2-8,其离心效果会随着红细胞悬液浓度的降低、离心时间的延长、离心力的增加而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 标签: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梯度分离 红细胞
  • 简介:离心技术是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及亚细胞成份的最有用技术之一,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同时使样品中几个或全部组份分离,具有很好的分辨力.文中对采用密度梯度法进行分离纯化实验时,可能影响离心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超离心技术 密度梯度 分辨力
  • 简介: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收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中的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可行性。方法:碱化患者尿液,应用两层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尿液中的精子,在配偶排卵期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5例逆行射精患者,在经过共18次收集尿液中精子及对配偶实施人工授精术后,有3例成功妊娠并有2例已足月分娩。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收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中的精子,方法简单、快捷有效,用于人工授精具有可行性。

  • 标签: 逆行射精 精子 密度梯度离心法 人工授精 不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两种方法处理精液对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处理精液,用处理后的精子悬液行IUI。结果两种处理方法IUI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处理精液对IUI的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精液处理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 简介:目的探讨富集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适宜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方法对10例脐血分别用Percoll1090单密度梯度离法、Percoll1075与Percoll1090双密度梯度离心、Ficoll1077单密度梯度离心3种方法进行有核红细胞的分离,然后用适宜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12例10mL母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结果(1)Percoll1090单密度梯度离法每mL脐血富集(70.58±5.67)×10^4个有核红细胞;Percoll1075与Percoll1090双密度梯度离心每mL脐血富集(23.62±1.90)×10^4个有核红细胞;Ficoll1077单密度梯度离心每mL脐血富集(4.53±0.26)×10^4个有核红细胞。(2)采用Percoll1090单密度梯度离法从12例10mL母血中富集到的平均有核红细胞数为12.9±5.4个。结论Percoll1090单密度梯度分离法可有效增加脐血中有核红细胞的分离数量,并从孕妇外周血中成功富集到胎儿有核红细胞。

  • 标签: 密度梯度离心法 脐血 有核红细胞 孕妇外周血
  • 简介:摘要:利用密度梯度柱方法,研究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及不同操作人员对聚烯烃密度测定的影响,为聚烯烃基础性质检测提供依据,降低实验时间,降低实验误差。同时,对其日常操作和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研制的打捞工具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聚烯烃 密度测定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轻液和重液的密度,并以轻液、重液为母液进行密度梯度柱的配制,同时采用GB/T 1033.2-2010推荐的方法做对照试验,对两种方法配制的梯度柱的线性拟合效果、灵敏度、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结论。

  • 标签: 密度梯度柱 计算公式 配制方法
  • 简介:基于上海工商局的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密度梯度法,对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测算和比较,并探讨影响密度梯度的因素。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上海绝大多数产业的空间分布呈现距离衰减形态,即离城市中心越远,密度越低;不同产业之间密度梯度差异很大,总体而言生活服务业梯度较大,生产者服务业次之,制造业最低;此外,就业规模较小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产业密度梯度也较大。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城市产业政策和规划政策。

  • 标签: 产业空间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密度梯度 上海
  • 简介:粉末产品和其他粒状原料的脱水工艺在环境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是在最后的干燥阶段前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水分而已。

  • 标签: 聚合物 心法 环境管理 原料 脱水
  • 简介:摘要我们主要研究采用不同的化学组合方式,对泡沫镍进行电化学沉积及制备工艺研究,对基体的两面和中间部分的金属的密度比例进行控制,以免出现比例不对的现象,影响最后的制备工艺结果,用于制作出具有梯度密度的泡沫镍,这种泡沫镍相比普通的泡沫镍有很多的优良性能。本文主要研究具有梯度密度的泡沫镍的制备工艺及对制备工艺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梯度密度 泡沫镍 制备工艺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同位素分离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位素分离技术为核能、核医学等领域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同位素分离技术有助于解决能源、医疗、环境等领域的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位素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离心法 同位素分离 技术研究
  • 作者: 姜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邻水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安6385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5-0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由此明显的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的上升。在医疗方面,人们对成分输血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加之医学上在临床方面对冷沉淀的研究不断的深入,成分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冷沉淀凝血因子不仅适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身上,例如患者大出血、患有血友病、肿瘤、烧伤、皮肤黏膜以及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1],不仅如此,手术创伤或者多发伤等领域也有较为普遍的应用,这些方面均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表现出极度需求的状态。在冷沉淀制品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在《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其仅仅对FⅧ因子含量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作出相关研究[2]。对于FⅧ因子,其可参与内源性凝血的过程,可以在此环境下,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然而对于纤维蛋白原来说,其主要在于参与血液的凝固一个过程。可通过各种的相互作用方式,与生物的相关组织来进行结合,然后将血凝块在胶原上来进行固定[3]。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重新进行溶解,并且对于已经凝固的血块,具有一定的液化作用,可有效的避免患者局部出现持续性的血栓形成。对于冷沉淀的制作,其过程即为凝血因子的浓缩过程。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历全血、新鲜血液冰冻、冷沉淀几个阶段。但是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因而在任何一个阶段,均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情况,也因此会影响冷沉淀制品的质量。其影响因素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①健康人群中的FⅧ因子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献血时,由于个体的差异,同样可产生影响。②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的影响,例如血流通畅度、是否出现凝块、溶血等情况,均可对全血中的FⅧ因子含量造成较为非常严重的影响。③融化以及制备的过程因素。冷链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阶段,我国在对冷沉淀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两种方法,即虹吸法以及离心法。传统的离心法,主要是将准备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放置于冰箱中过夜,直至其融化,冰箱保持在4±2℃左右。冰箱中的位置不同、融化时间长短等均可影响到冷沉淀的制备质量。那么如何用传统离心法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1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离心制备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站2016年及2017年的120袋冷沉淀制品,按照制备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袋。对照组按照传统离心制备冷沉淀,实验组按照改良离心制备冷沉淀,测定两种制备方法中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传统离心制备的冷沉淀的合格率达到96.67%,改良离心制备的冷沉淀合格率为98.33%,二者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凝血因子Ⅷ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改良离心制备冷沉淀,其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可提高冷沉淀制备质量。

  • 标签: 改良离心法 冷沉淀 凝血因子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心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并进行质量检测,比较两种制备方法对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mL新鲜冰冻血浆100袋,采用离心和虹吸法各50袋制备冷沉淀,对制备的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因子和Fbg(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比较两组的实验数据和检测结果。结果离心和虹吸法制备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分别为(93.25±6.8)IU和(81.35±5.3)IU,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离心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VⅢ含量(IU/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175.35±5.5)mg和(161.75±6.3)mg,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离心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mg/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离心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指标优于虹吸法。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离心法 虹吸法 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F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