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状焦主要用于生产高功率(HP)和超高功率(UHP)石墨电极。近年来我国针状焦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各企业针状焦应用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质量方面管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针状焦技术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炼焦 配煤技术 资源
  • 简介: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 标签: 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组织 Ni含量 CR 高韧性 无磁性
  • 简介:摘要:针状焦是生产超高功率电极、特种炭素材料、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高端炭素制品的原料,其石墨化制品的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率高,低温和高温时的机械强度良好,主要用于生产电炉炼钢用的高功率(HP)和超高功率(UHP)石墨电极和特种炭素制品,也是电刷、电池、炼钢用增碳剂、高温优质耐火炉料的新型材料,在电极、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电容器、核石墨、冶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

  • 标签: 针状焦 生产 发展前景
  • 简介:钢淬火后总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对钢性能的影响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目前很少把残余奥氏体作为一个组成相,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形态、稳定性、分布方式等诸方面来考察残余奥氏体在钢中的作用的这方面的报道,从而影响认识的深化.本文仅就残余奥氏体的数量、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这两个因素对钢性能的影响作些探讨.一、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及残余奥氏体数量的控制文献(1)用30CrMnSiNi2A钢作试样.最终热处理为900℃×40min加热保温后,进行230℃×60min的等温淬火十280℃×2h回火,用热水与干冰进行十50℃×15min(?)-60℃×15min的循环冷处理,分别进行了三次与九次.残余奥氏体的量分别为5.8%和4.5%,然后进行多冲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薄层状的残余奥氏体存在于马氏体板

  • 标签: 残余奥氏体 接触疲劳寿命 马氏体板条 残留奥氏体 形变诱发相变 疲劳裂纹
  • 简介:摘要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完成选择性胆管插管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困难插管的患者中,插管失败率高,同时伴随着术后胰腺炎、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过去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主要用于困难插管或作为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近年来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作为手术的初始术式,但是何时应用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 针状刀乳头开窗术 十二指肠乳头类型 应用时机
  • 简介:分析了X70管线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以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F为主,并有一定量的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为典型的针状铁素体型管线钢组织,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MA岛及珠光体的数量会影响其强度及落锤试验等力学性能。

  • 标签: 管线钢 显微组织 针状铁素体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针状焦装置延迟焦化单元废气处理的优化方法。通过对废气处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旨在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针状焦装置 延迟焦化单元 废气处理 优化 环境污染
  • 简介:我国铁路轴承热处理内在质量控制主要采取控制组织的方法,而国外铁路轴承采取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方法,对两种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残余奥氏体对铁路轴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残余奥氏体 铁路轴承 热处理
  • 简介:摘要分析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特点和焊接性,选用与之相匹配的焊接工艺,结合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分析,确定了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各种重要变素,验证焊接工艺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对焊接工艺评定实施过程阐述,为后续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提供参考。

  • 标签: 不锈钢 焊接工艺 试验分析
  • 简介:摘要当前,奥氏体不锈钢弯头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弯头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结合实例,通过对不锈钢弯头开裂情况的检查,分析了该不锈钢弯头产生开裂的原因,供有关需要参考借鉴。

  • 标签: 不锈钢 弯头开裂 原因分析
  • 简介:1标准的概况近年来,随着汽车工程、核电和海洋工程的发展,高镍奥氏体铸铁在国外被广泛用于制造海水泵阀、增压器壳体、排气岐管、气门座等,耐热、耐腐蚀的零部件,国内外市场对高镍奥氏体铸铁件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我国没有奥氏体铸铁件的国家标准,所采用的标准主要是国际标准ISO2892:2007《奥氏体铸铁分类》和美国的ASTMA439—83(2004)标准。西方各国的奥氏体铸铁标准并不统一,差异很大。

  • 标签: 镍奥氏体铸铁 国家标准 铸铁件 解读 国内外市场 汽车工程
  • 简介:摘要: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化学性能,如韧性和塑性高、质量轻、外形精美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设备中。然而,虽然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很容易出现应力腐蚀、晶间腐蚀、点腐蚀、缝隙腐蚀等现象。奥氏体不锈钢设备一旦发生腐蚀,不但会造成设备停机,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及一线员工的人生安全,影响非常巨大,故对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的腐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奥氏体不锈钢 腐蚀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不锈钢软管产品易开裂是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对某安装后不久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波纹软管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先进的仪器进行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分析,能谱分析,最后综合总结得出软管失效的原因。希望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帮助。

  • 标签: 304奥氏体不锈钢 理化检验 失效分析
  • 简介:摘要:奥氏体不锈钢因其优异的耐蚀性而成为目前使用最多的不锈钢品种之一。本文对奥氏体不锈钢的锈蚀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实例研究,并对其施工过程中的选材与控制、设计与施工方法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进行了探讨;从设备和器具的保养和环境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了防止不锈钢锈蚀的措施和建议。

  • 标签: 奥氏体不锈钢 腐蚀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对硫酸-硫酸铜晶间腐蚀后弯曲产生裂纹或断裂的奥氏体不锈钢基体、双相不锈钢基体、不锈钢堆焊复层及不锈钢焊接接头试样进行金相、扫描或透射电镜微观分析,表明用GB4334-2008E法评定操作性存在问题,参照此法判断试验材料是否有晶间腐蚀倾向,判断结果存在争议;硫酸-硫酸铜晶间腐蚀标准(GB4334-2008E法)中结果评定方法应在现基础上细化、补充,评定方法中金相法如何操作和如何评定应详细说明,适当可以补充图片指导,结果有争议时,不只限于150~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需要,可在扫描电镜下、甚至是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在高倍显微镜下准确判断出晶间腐蚀所致裂纹和非晶间腐蚀所致裂纹试样,总结出其低倍形貌特征并补充于标准评定方法中,对于提高标准的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奥氏体不锈钢晶 腐蚀试样 开裂特性
  • 简介:摘要不锈钢按其组织可分为3种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相比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而言,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损,成型性好,可焊性良好,而且具有无磁性,塑性、韧性好和耐腐蚀性强的优点。本文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腐蚀类型,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产生的机理,阐述了防止和消除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的方法及手工电弧焊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应采取的工艺措施。

  • 标签: 奥氏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电厂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相关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文中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的类别及产生缺陷的原因,阐述了奥氏体不锈钢焊材选择的原则,简单分析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标签: 奥氏体 不锈钢 焊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