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进步,CRR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RRT在临床的应用愈加广泛,其以支持或替代肾脏的功能为治疗目的,缓慢而连续的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溶质,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容量波动小、溶质清除率高等优势,在危重症患者的支持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CRRT治疗中病情的严密监测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做好治疗中的病情监测,以便更好的配合和支持治疗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CRRT 病情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和监测规范使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年1月到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226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1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而原发损伤所引起的缺血和缺氧,是导致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神经晕症监测的目的则在于及早发现缺血缺氧的迹象,预防和治疗继发损伤。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临床引入了多种先进监测手段,主要针对脑灌注和代谢监测。本文将慨述这些监测手段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并介绍近年来形成的针对脑功能的多元化监测理念。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重症监测 技术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继发损伤 缺血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监测重症脑梗死患者治疗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30例首次发病的重症脑梗死患者,使用数字化脑电图16导单极采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d以及21d行脑电监测,分析各个脑区的各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对患者在同一时间行NIHSS评分。结果重症脑梗死患者δ和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均在治疗后第1d起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在第3d均达到高峰值,第7d起逐渐下降,第14d逐渐降至治疗前水平,这些改变以δ频段较θ频段更为明显。而NIHSS评分是在治疗后第3d明显增高,与治疗前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治疗后第21d,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减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定量脑电图监测可以作为治疗疗效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临床常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比较,对患者的疗效评价更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定量脑电图 NIHSS评分
  • 简介:如何有效地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监护?如何给予急危重病人及时、高效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其死亡率和后遗症率,一直是众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将重症监护内容分为神志、呼吸、循环、氯合、体温及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强调了创伤救治原则在重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有助于提高ICU医护人员对重症医学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重危病人的救治效率。

  • 标签: 重症监护 重症治疗 创伤救治原则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监测与护理体会。方法对1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进行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抗凝指标监测、心理护理等结果1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转院2例,死亡2例,其余均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后出院。讨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CBP,可有效改善SAP患者的病情,降低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血液净化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用治疗药物控制(TDM)方法评估抗菌药物(TDM)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患者主要人口条件统计、病原体分布情况,研究影响血浆浓度达标的因素,包括剂量、负荷量、测量时间、性别、Child-Pugh等级。Logis-tic对血浆浓度一致性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161例患者中,女性52例(32.3%),男性109例(67.7%),中位年龄52岁(1 - 88岁)根据血液中药物浓度是否在匹配范围内,剂量是否按公斤体重(成人静脉负荷剂量6mg·kg-1、静脉维持剂量4mg·kg-1,儿童和轻体重青少年推荐静脉负荷剂量9mg·kg-1、静脉维持剂量8mg·kg-1)、是否负荷剂量、测定时机、性别、Child-Pugh评分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剂量、载荷剂量和测量时间都是影响TDM合规性的因素。世界贸易组织只占总数的50.3%(81/161)。。结论多种抗菌药物TDM优化给药方案,可能改善ICU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结局,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ICU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内压监测对于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07月-2017年0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参与研究的患者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早期应用无创腹内压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腔间室综合征(AC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ICU天数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于对照组在ACS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ICU天数指标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均有所降低。结论腹内压监测对于早期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在患者当中收获满意度高,因此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腹内压监测 早期干预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探究颅内压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运用成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0例进行分析,结合治疗方法的差异把其分成两类,A类和B类均有20例患者。A类患者术后采用常见的治疗方法,B类患者术后在颅内压监测背景下进行治疗,两类患者术后均入ICU监护治疗。然后对比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B类患者的治疗好转率明显比A类患者更高,患者的住院时间、甘露醇的运用时间和数量也比A类患者更低,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得出结论:颅内压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成效。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重症监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朱鹏 甘桂芬 侯明 潘纯 邱海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西宁 81000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西宁 81000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省重症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9
  • 简介:摘要食管压在临床上可用于肺应力的监测及指导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主要包括呼气末正压的滴定、吸气末跨肺压的监测及自主呼吸的评价,但食管压对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仅是其临床应用的一部分,基于食管压对胸腔内压的反应,其对呼吸功的监测、人机同步性的评价、血流动力学跨血管壁压力的校正等均是食管压在临床应用的指征,因此,对重症患者进行食管压的监测,可以达到临床精准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食管压 跨肺压 胸腔内压 呼吸功 人机同步性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了解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监测结果,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结果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超过24h患者共854例,发生医院感染9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6.74%,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7%,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结论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根据目标性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