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师道德认同是教师从内心接受、认可并践行师德系统的过程。现实中,由师德失范和师德误解所引起的师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教师道德认同危机。叙事反思、实践生成和自我研究是教师道德认同建构的路径选择。

  • 标签: 教师道德 道德认同 叙事反思 实践生成 自我研究
  • 简介:公共道德义务是公民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造福的重要条件,是良序社会和公共福祉的基础。公共道德是维护社会共同合作,创造繁盛社会的道德风尚,它保证每一个公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承担公共道德义务,是公民的公共理性的表现。公共道德认同与个人道德修养不同,是个人作为自由、平等、理性的公民对于共同生活的价值、原则或规范的承诺和实践。培养公共道德道德教育的核心。一个好的教育实践,能够依据公民理想,站在公共性的立场,培育公民积极承担公共道德义务的品质。

  • 标签: 公民 公共道德 公共价值 公共道德教育
  • 简介: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在Aquino和Reed的道德自我认同问卷(MoralIdentityMeasure,MIM)基础上,进行问卷的修订。方法:对935名青少年进行原始问卷的测量,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与MIM原问卷相比,修订后的问卷包含了16个项目。因素分析表明,二个维度能够解释总方差41.68%的变异,各个项目的载荷在0.57~0.71之间,分半信度为0.69,同质信度达到了0.85。结论:经修订后,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具有较为满意的心理学测量指标,可以在青少年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道德自我认同 MIM 效度 信度
  • 简介:"伦"是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精神家园,在"伦"的场作用下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场效应,而且有利于道德示范认同。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示范认同危机,其深层次原因是同一性主体力量的缺场和异化。要实现道德示范认同,就应该在以"伦"为基础、以身教为载体、以仿效为内驱的思想基础上,建构道德目的与道德理想、示范载体与示范主体、伦理场与场效应等相统一的道德示范认同

  • 标签: 道德示范 认同 认同危机
  • 简介:摘要:道德认同感是道德品质得以全面提升的根本所在,而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正是全面培育学生核心 素养的主要平台,初中阶段更不例外。为此,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全面培育学生道德认同感显然是一项根本任务。文章就从立足道德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 突出情感分享,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强化师生互评,指导学生道德认同感的形成三个方面出发,就其培育路径加以论述。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制 课堂教学 道德认同感 培育路径
  • 简介: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学生的教学更注重的是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思想价值依然处在不断完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通过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完善学生的情感价值塑造和心理发展的建设,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以知识学习为主线,通过科学教学方法的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塑造。

  • 标签: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 简介:大学生志愿服务比之一般性志愿服务呈现出组织性更强、显示度更高、内聚力更强、参与率更高和阶段性明显的特征。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的道德认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情境,参与志愿服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促进了大学生道德认同的良性发展。当前,我们应注重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延伸教育方式,提升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从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效性。

  • 标签: 大学生 志愿服务 道德认同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自媒体日益风行起来,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生理与心理和认知能力还不健全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不能真正地分辨新事物、新概念的好与坏,再加上负面信息对初中生的影响,他们很难具有正确的政治认同感。针对这样的情况,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以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政治认同素养,提高初中生的政治学科的综合素养。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 认同素养 策略
  • 简介:【摘 要】:小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会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小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关注他们自身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关注社会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关注社会主义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对当代小学生政治认同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参与程度、政治认知水平以及形成的参与能力、社会环境进行调研,以期探索出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制认同提升方法。本文得到六盘水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认同的调查研究”2019LPSY0237的资助。

  • 标签: 小学生 道德与法制认同 调查研究
  • 简介:道德认同是驱动大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是联结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是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道德认同包括内化和象征化两个维度,对人的道德行为发挥着自我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道德认同的调查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和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道德敏感性训练等方式提升大学生道德认同水平。

  • 标签: 道德认同 现状 举措
  • 简介:摘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强化国家认同教育的价值,发现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国家认同感,提高道路自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国家认同教育
  • 简介:道德认同作为当今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已普遍引起多学科的关注。文章认为当代道德认同存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危机。自我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自我深层的危机,是主我对客我的危机;社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道德失范的危机,是主我对他者的危机。文章对当代青少年道德认同的双重危机扭转作了思考,旨在为当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 标签: 道德认同 自我认同危机 社会认同危机
  • 简介:本文在介绍评价托马斯·琼斯和拉里·莱恩提出的即认识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形成道德意向、从事道德行动的道德认同模型的基础上,论述这一理论对于组织伦理教育的启示,认为其对提升组织伦理决策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唤醒员工的道德责任意识。

  • 标签: 组织伦理决策 道德认同 道德强度 启示
  • 简介:摘要:师德师风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和政府对师德师风建设历来亦十分重视,自2008年以来,教育部就密集发布了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系列规范性文件。职业道德是教师资格考试必须纳入的独立内容,只有系统地学习了这些内容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教师任职资格。那么,经过严格考试和审核才取得教师资格的专业教育队伍,为什么在职业活动中会出现许多隐性和显性的师德失范现象呢?本文尝试探讨身份认同偏差对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 标签: 身份认同 教师职业道德 影响
  • 简介:【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当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是本学科的主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我们该如何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通过多次参加网络培训、专家讲座、教材辅导,笔者对教材的认识有了一个新高度:新课程是把握好教育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是落实政治部署的必然要求。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国家认同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在青少年教育中开展良好的国家认同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心、政治认同感。所以初中教师需要将国家认同教育相关理念充分渗透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以此实现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帮助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深化内心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进而树立良好的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最终帮助学生能够在国家复兴中更好的发挥价值。

  • 标签: 国家认同 道德与法治 实践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此培养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感为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有了良好的政治认同感能够有着良好的家国情怀,并且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自身行为。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培养其良好的政治情感,让他们形成具体的政治认知,以此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良好的政治认同感。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感,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政治认同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与实践
  • 简介: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铸魂育人巨大作用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政治认同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