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成书时间当为春秋末期,出于齐人之手。《考工记》所记工艺分六类二十个工种,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它曾以战国古文的形式流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礼》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

  • 标签: 《考工记》 工业技术文献 《周礼》 春秋末期 成书时间 城市规划
  • 简介:检读古典文献资料可知,古人常将南斗星简称为“斗”,并与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并称,作“斗牛”。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文天祥《念奴娇·驿中别友人》:“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今人所编的古诗文选本经常收录这些作品,并对其中“斗牛”之“斗”作有注释,且一般注作(或释作)“北斗”。如,天津古籍书店

  • 标签: “斗” 南斗 二十八宿 古诗文 北斗七星 古典文献
  • 简介:本文在具體分析古今人對'隸書'解讀的基礎上,從字源的角度切入討論,認爲'隸書'本應該是'隶書',所謂'隸書'即'徒隸之書'的説法當是東漢時期人們將'隸'字取代'隶'字之後的一種誤解。'隶書'本就是'史書',也就是用筆寫的書,它是相對于銘刻之書的'篆書'而存在的一種簡便易用又有'輔佐'意味的書體。

  • 标签: 隸書 隶書 史書 佐書 名義 考辨
  • 简介:"楚辞"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的出现,与语词的搭配和使用习惯有关。"楚辞"之"辞"乃"文辞"之意,汉代既已习用如"屈原赋"等语词,而"楚"之名与单个作家在概念上不能并列,则"楚赋"之称殊为不类,此舍"楚赋"而取"楚辞"之由也。"楚辞",亦即"楚"之"赋",实为以"楚声"及屈原为特定指向的多位作家赋作之类称;而《楚辞》,则是一种特殊的"屈原集"。"楚辞"之名的出现,不会早于汉初。《屈原列传》"好辞而以赋见称"之"辞",仍指"文辞",断非"楚辞"之省称,亦非所谓与"赋"并列之文体。

  • 标签: 楚辞 屈原 文体
  • 简介:摩尼教“拂多诞”一词,西方学界认为音译自胡语的教阶称谓。本文在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藉助中国传统史学的考据法,探讨该词产生的历史真相,解读该词的意蕴。认为其乃武则天延载元年(694)认可摩尼教在华传播的产物,原系其时朝廷为觐见某位摩尼高僧所取名号,而被摩尼教团作为第二教阶的汉文称谓。

  • 标签: 摩尼教 拂多诞 《下部赞》 《佛祖统纪》 《闽书》
  • 简介:康熙五十二年(1713)二月初十日,桐城翰林院编修戴世,以所撰《南山集》、《孑遣录》有悖逆之语,伏法於京师。先是五年,文祸尚未兴,偶检箧中旧纸,书敷行以冠其首,曰:“余岁岁客游,车马之上,逆旅之间,不便观书,则往往於困倦之余,随笔书一二条,藏之行笥。

  • 标签: 戴名世 《忧庵集》 手稿 《南山集》 翰林院 康熙
  • 简介:朱熹论陶语有云:“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未能者也,又好名。”详其语意,盖谓陶渊明本是一个气性刚烈的人,他志欲有所作为,但因遭遇非时而未能有所作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浮沉世俗而玷污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是关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虽然这个论断是在比较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风时偶然带出的,但却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情、抱负、际会和操守,其识见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前人对陶渊明归隐一事的评说。特别是拈出“好名”一点,触及了陶渊明的荣思想,更具有发前人所未发的意义。然而朱熹此语毕竟过于简略,只提出了陶渊明“好名”这样一种见解,而没

  • 标签: 韦应物 荣名 士不遇赋 隐者 咏贫士 咏荆轲
  • 简介:从“辨明新诗与旧诗的性质”入手,探讨“新诗的前程”,是废《谈新诗》的问题和方法。废从“诗的感觉”入手,把新诗的源流上溯到晚唐的“温李”乃至六朝,为新诗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废标举“诗的内容”,是希望打破对旧诗形式的迷恋,同时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正名。废以“内容”为本体的诗学观,颠覆了传统诗学的形式本体观。废的“散文的文字”、“诗的内容”的新诗观念,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势,他和朱自清所见略同,但早于朱自清。

  • 标签: 废名 谈新诗 诗的感觉 诗的内容 本体
  • 简介:<正>1.敦煌写卷P.5001《俗务要林·男服部》:"了■:上音鸟,下古反。"①张金泉、许建平但录注文,未录正条②。盖以原卷"了"二字甚小③,而第三字又模糊不清之故也。陈璟慧录作"□□:上音乌,下古冗反。"④既不识正条,注音又误录二字。张涌泉末字录作缺文,《校记》曰:"据切音,‘了’字疑为衍文,当删。残字甲一(引者按:指P.5001)模糊不清,俟再考。注

  • 标签: 敦煌写卷 P.5001 下古 正条 张金泉 二字
  • 简介:以古代正物的目录学方法分析为基础,阐述图书馆员职业素养中的客观态度、主体介入、综合能力、职业规范和职业情感五大特征,证明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进步的启迪意义。

  • 标签: 辨名正物 图书馆员 职业素养
  • 简介:“道可道,非常道”从具体哲学概念(“道”)的形成这个角度阐明“自然之道”首先必须通过言说来呈现,但作为“”的“道”与自然实存的“常道”之间存在着张力。“,非常”则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万物之“”与自然物本身之间的张力。言说(人为)造成了“”与自然本真之“实”的分离,于是在呈现本根之道的方式上有了自然之始与言说之始之异,在认知“道”的方式上有了虚静以观与名言以析之别。然而哲学必然通过言说,“道”首先是言说的产物,静观、玄鉴则是超越言说的另一种体道方式。为了在言说中阐明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作为哲学文本的《老子》大量使用了表意玄远、模糊晦涩的“”来言说,试图以此超越“”的辨析功能。在认知“道”的方法上,老子实际上向我们昭示:言默皆达,殊途同归。

  • 标签: 自然 言说
  • 简介:在"古史运动"兴起之际,钱玄同、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是否受到了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直接影响,是20世纪末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廖春指出,"古史运动"的兴起主要源于"尧舜禹抹杀论"。吴锐则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廖、吴二氏的说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钱玄同、顾颉刚在当时确曾通过一些间接文本对"尧舜禹抹杀论"有所了解,但了解不等于受其直接影响。推测此中缘由,要在钱、顾二氏并不认为"尧舜禹抹杀论"是一种"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故受其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抄袭"之说更是无从讲起。这桩学术公案或就此盏棺论定。

  • 标签: 古史辨 “疑古”思想 “尧舜禹抹杀论” 学术公案
  • 简介:'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明代魏允贞的《岳阳楼》一诗,把岳阳楼崇高的历史地位和蜚声中外的知名度刻画得淋漓尽致。每年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多达50余万人,庞大的旅游大军为岳阳经济的大动脉注入了新鲜血液,岳

  • 标签: 湖南 岳阳楼 地方风物
  • 简介:“致籍”和“出入籍”同属于出入关文书系统,学界之前对二者格式分类界定模糊。随着肩水金关汉简(壹)、(贰)简文的公布,有利于推进对此问题的研究。“致籍”多由传发放机构提前转送至关口,以供关吏核查持传、符者是否本人。它包含原文通知性文书以及出行人员名单附件。学界对出行人员名单附件格式归类尚不统一,以金关简出土籍简为基础可大致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出入籍”与“致籍”格式有类似之处,但不属于同一种文书,它们关键性区别在于“出入籍”上会有明确的出入关记录文字。“出入籍”分为单人出入关记录和多人同时出入关记录。后者应只有一件致籍通知文书和传文书,关吏可能会将多人名籍编连在一起,只在其中一枚简之上附记出入时间。

  • 标签: 致籍 出入名籍 肩水金关简
  • 简介:《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八四年第三期载刘凯鸣先生《敦煌变文校勘补》五十条,其中大多确当可取,对研究变文,颇有裨益;但亦有部分条,论据不足,难以置信.不揣谫陋,愿阵就教.一、《佛报恩经讲经文》:“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过深于,觉神仙而引笑.”

  • 标签: 敦煌变文 兰州大学学报 报恩经 社科版 织妇 诗疏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患病人数的逐年增加,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发病率亦同步上升,在我国约为10%,可见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CKD临床表现多样,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关格"等病范畴。业师杜雨茂教授,出身中医世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杜雨茂 经方辨治 名老中医 代谢性疾病 病经
  • 简介:一篆书作为汉字的字体之一,大致是指通行于秦代和秦代以前的正体文字,也指后世以此风格生成的文字。但对于"篆书"之得名,前辈学者的理解并不相同。比如,郭沫若先生由隶书"施之于徒隶"推断:篆者掾也。掾者官也。

  • 标签: 掾吏 郭沫若先生 掾属 诸曹 徒隶 前辈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