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诊断脾结核的基本特点,完善脾结核鉴别诊断。方法:随对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收治行超声诊断的 31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以超声诊断脾结核,分析脾脏超声声像特征。结果: 31例患者在经超声诊断后,其脾脏厚度显示在 39-0毫米之间。在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的效果更加显著,脾脏厚度也恢复正常,控制在 39-42毫米之间,内部回声均匀。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超声影像运用于脾结核的诊断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如此可以提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诊断 脾结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诊断脾结核的基本特点,完善脾结核鉴别诊断。方法:随对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间收治行超声诊断的 31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以超声诊断脾结核,分析脾脏超声声像特征。结果: 31例患者在经超声诊断后,其脾脏厚度显示在 39-0毫米之间。在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的效果更加显著,脾脏厚度也恢复正常,控制在 39-42毫米之间,内部回声均匀。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超声影像运用于脾结核的诊断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如此可以提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诊断 脾结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颈部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9年彩超诊断为胆囊颈部结石的201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时得以证实。结果201例胆囊颈部结石中有96例出现胆囊体积增大并积液,占47%;176例出现胆囊壁增厚,占87%;47例出现胆泥团,占23%;35例出现胆囊缩小,占17%;145例出现胆绞痛发作史,占72%。结论在胆囊颈部结石的诊断中,当超声检查出现以下几点应高度提示胆囊颈部结石的可能性:(1)胆囊体积增大合并积液;(2)胆囊壁明显增厚,胆汁暗区呈云雾状改变;(3)胆囊腔内有多个胆泥团;(4)胆囊缩小,胆囊内仅见极少许胆汁;(5)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要重点观察胆囊颈部情况,以提高胆囊颈部结石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 标签: 胆囊颈部结石 梗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使用超声影像对乳腺肿块进行诊断在临床上有哪些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进行乳腺诊断的患者 100名,将使用超声影像检查的患者将与患者的最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对超声影像诊断出肿块的结果进行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计算。结果: 100名患者中良性乳腺肿块 69例恶性乳腺肿块 27例病理检查结果良性乳腺肿块 71例恶性乳腺肿块 29例, 超声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影像特征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所收治的 205 例 肝胆疾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记录 腹部超声诊断肝胆疾病的诊断正确率以及其影像特征 。 结果 205 例 肝胆疾病患者经 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中,检出脂肪肝患者最多,例数为 51 例,占比 33.6% ,检出病毒性肝炎患者最少,例数为 9 例,占比 5.9%, 经临床病理证实,其中诊断正确率最高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诊断正确率 89.1% ,诊断正确率最低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正确率 37.5% ,数据差异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205 例 肝胆疾病患者经 腹部超声特征不具统一性,如胆结石特征为,胆囊、胆管中均出现较强的回声,并随着体位的变化而改变,胆囊周围回声较弱,且范围较大,超声莫非氏征为阳性,急性胆囊炎特征为胆囊明显增大、胆囊壁厚度增加,呈点状回声密集状态等特征 。 结论 由于 肝胆疾病患者 腹部超声特征具有多样性。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 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理以及体征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诊断正确率, 防止出现肝胆疾病误诊或漏诊情况, 使患者在第一次时间能接受正确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 标签: 腹部超声 肝胆疾病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腹部肿瘤中的影像学特点肝病。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205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看到了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探讨腹部超声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诊断准确性和影像学特点这个结果205例肝病患者中,肥胖51例(33.6%),病毒性肝炎9例(5.9%),临床病理诊断准确率以急性胆囊炎最高,为89.1%,病毒性肝炎最低,为37.5%。资料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部超声 肝脏疾病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腹部超声在肝胆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 100例在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间于我院施行诊疗的肝胆疾病患者施行研究,先后施行不同诊断方式,对照组(先施行常规病理检查)、实验组(后施行腹部超声检查),对比 2组患者诊断结果并分析腹部超声诊断影像特征。结果: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施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出 89例患肝胆疾病,包括包括 37例急性胆囊炎、 21例胆结石、 9例病毒性肝炎、 8例肝肿瘤、 7例脂肪肝、 7例肝硬化;与常规病理检查的常规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各项肝胆疾病诊断正确率均有待提升,且组间对比( P< 0.05)。结论:将腹部超声检查引入肝胆科疾病诊断临床中,可凭借其独特影像学优势,高效诊断并区分肝胆疾病,利于尽早治疗,改善预后,值得在肝胆科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 常规病理检查 肝胆疾病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胎盘早剥产前超声诊断及影像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所收治的 64 例 胎盘早剥孕妇 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对所有孕妇进行检查,检查后,记录超声检查结果诊断正确率以及影响特征 。 结果 检查后,超声检查结果, 诊断正确 61 例,误诊 2 例,漏诊 1 例, 胎盘早剥 诊断正确率 95.3% ,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64 例孕妇超声 影像中胎盘早剥类型以 混合回声例数最多,占比 26.6% ,以回声较小或无回声例数最少,占比 12.5% ,且其中大多数孕妇均以剖宫产分娩方式最多,占比 53%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于 胎盘早剥产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为后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具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 标签: 胎盘早剥 超声 诊断 影像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腹部超声在肝胆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 100例在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间于我院施行诊疗的肝胆疾病患者施行研究,先后施行不同诊断方式,对照组(先施行常规病理检查)、实验组(后施行腹部超声检查),对比 2组患者诊断结果并分析腹部超声诊断影像特征。结果:影像分析结果显示,施行腹部超声检查的实验组患者检出 89例患肝胆疾病,包括包括 37例急性胆囊炎、 21例胆结石、 9例病毒性肝炎、 8例肝肿瘤、 7例脂肪肝、 7例肝硬化;与常规病理检查的常规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各项肝胆疾病诊断正确率均有待提升,且组间对比( P< 0.05)。结论:将腹部超声检查引入肝胆科疾病诊断临床中,可凭借其独特影像学优势,高效诊断并区分肝胆疾病,利于尽早治疗,改善预后,值得在肝胆科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 常规病理检查 肝胆疾病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对其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病情,分析检查效果。结果:120例患者中,通过超声影像学诊断出宫外孕73例(60.1%),急性盆腔炎24例(20.0%),黄体破裂11例(9.2%),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6.7%),胎盘早剥4例(3.4%);通过分析所有患者的急腹症影像特征,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参考,所有患者均检测准确,准确率为100.0%。结论: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超声影像学 妇产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MRI联合超声诊断卵巢癌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抽取的11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入院日期为2019.3-2020.3,对患者实施MRI联合超声诊断,对比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结果,判断检查准确率。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囊腺癌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交界性癌10例、内胚窦瘤10例、无性细胞瘤15例、库肯勃瘤25例,联合检测的各卵巢癌疾病分型符合率更高,相比单一超声检查更具备优势(P<0.05)。结论:MRI联合超声诊断能够实现卵巢癌的准确分型,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卵巢癌 MRI诊断 影像 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治宫内外复合妊娠的临床疗效,对治疗时机的把握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的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果是超声诊断的全面性、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外复合妊娠的可行性、二者结合的时效性和产科结局。结果宫内外复合妊娠 18例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 15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4例,另盆腔妊娠 2例,卵巢妊娠 1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在这些患者中, 16位患者分娩了 17例健康的婴儿, 1位患者孕早期胚胎停育,另 2例处于妊娠中期。结论经验丰富的妇科医师和超声科医师协同诊治是治疗宫内外复合妊娠的高效且安全的处理方式。

  • 标签: 超声检查 腹腔镜手术 宫内外复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及超声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于我院就诊的7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研究,予以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高于经腹超声(P<0.05);子宫腺肌症的超声影像检查特征以子宫增大、边界不清等为主。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典型,宜加强经阴道超声检查在这类妇科疾病诊断中的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超声影像特征 子宫增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影像观察和评价6羟多巴胺(6-OHDA)构建的大鼠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中脑黑质区(SN)成像情况,观察是否有黑质区高回声(SNH)稳定出现,评价这一模型是否能用于SNH相关研究。方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行立体定位注射,15 d后,行经颅超声(TCS)探测,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与对侧对比,观察手术侧中脑黑质区是否出现特征性SNH。探测后处死大鼠,两组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每只大鼠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数量,Western blot检测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染色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评价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并与其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鼠各有9只存活。经颅超声可见6-OHDA构建的大鼠偏侧帕金森病模型中稳定出现黑质区高回声SNH,面积为(3.258±0.220)cm2;模型组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手术侧TH阳性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甚至消失。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手术侧TH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0 1)。结论6-OHDA构建的大鼠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经颅超声下可见帕金森病特征性的SNH稳定出现,且存活率和建模成功率较高,这一模型可用于SNH超声成像机制相关的研究。

  • 标签: 超声检查,经颅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中脑黑质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计算机灰度平均值对冈上肌腱病患者的评估作用。方法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科治疗的单侧冈上肌腱病患者46例,排除双侧肩痛和其他非肌腱因素所致的肩痛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6例、女性组30例;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10例、中年组19例、老年组1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3例、慢性期组19例、慢性迁延期组14例。触诊冈上肌腱行VAS评分并定位标记主要压痛点和次要压痛点。以改良Crass体位对冈上肌腱行超声摄片,对主要及次要压痛点短轴图行患侧健侧等面积截图,行计算机灰度分析测其灰度平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主要压痛点和次要压痛点,患侧和健侧灰度平均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组间,主要压痛点和次要压痛点灰度平均值的差异。采用计算机灰度分析方法定量评价超声视觉评估无特异性病变的冈上肌腱压痛点回声差异。结果冈上肌腱存在多个压痛点,根据VAS评分可分为主要和次要压痛点。女性主压痛点VAS评分高于男性(t=2.175,P<0.05),老年组主压痛点VAS评分高于中年组和青壮年组(F=3.851,P<0.05)。冈上肌腱主要及次要压痛点灰度平均值均小于健侧(t=8.109、4.816,均为P<0.001)。患侧冈上肌腱,按年龄性别或者病程分组,主要压痛点灰度平均值较健侧均明显下降(P<0.05)。健侧冈上肌腱,其灰度平均值女性低于男性(t=3.881,P<0.001),老年组低于中年组和青壮年组(F=14.000,P<0.001)。结论冈上肌腱病常有多个压痛点,需要对所有压痛点进行超声检查。对于超声视觉评估无特征性征象的冈上肌腱压痛点,灰度平均值较健侧下降可提示冈上肌腱病,此方法可量化肩袖肌腱病变程度,有望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肩痛 肩袖 肌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 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 130 例,对其 超声诊断及相关 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 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声像图表现(边缘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包膜、回声类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 );良性结节血流分级以 I、 II级为主(占 81.3%),恶性结节血流分级以 III级为主(占 67.7%),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结合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超声诊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多模态超声表现,并探讨超声在HSO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33例HSO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超声影像学特征,其中5例行超声造影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观察肝脏大小、肝区回声、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胆囊、脾、体腔积液、肝弹性模量等情况;并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超声征象阳性率。结果患者中25例(75.8%)有土三七服药史,临床症状主要以腹胀、肝区痛、腹水和肝功能明显异常就诊。灰阶超声特征为16例(48.5%)肝肿大,10例(30.3%)肝区回声增强增粗,11例(33.3%)胆囊壁增厚,14例(42.4%)脾大,31例(93.9%)腹水,9例(27.3%)胸水,7例(21.2%)盆腔积液;彩色多普勒表现为20例(60.6%)肝静脉细窄,18例(54.5%)肝静脉频谱异常,5例(15.2%)门静脉细窄,门静脉平均流速(0.14±0.03)m/s,6例(18.2%)出现门静脉反流;超声造影表现为5例(100.0%)动脉期呈"花斑样"不均匀增强,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和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分别为(22.3±3.3)s和(13.0±2.2)s;三维超声造影显示:肝动、静脉、门静脉充盈缓慢及节段性充盈缺损;肝弹性模量(54.0±10.1)kPa。肝肿大、肝静脉细窄和肝静脉频谱异常的阳性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Z=2.830、2.171、2.840,P均<0.05)。结论HSOS与服用中药土三七密切相关,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对HSOS的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超声造影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影像诊断乳腺肿块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 94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恶性肿块的收缩期流速峰值、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肿块( P< 0.05);以病理结果为准,超声检查诊断恶性肿块的符合率( 95.6%)、误诊率( 4.4%);良性肿块的符合率( 92.0%)、误诊率( 8.0%);恶性肿块的负荷率、误诊率均高于良性肿块( P< 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影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能够有效鉴别其肿块的良恶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影像 乳腺肿块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师学习并掌握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所需要的最少病例数,为使用BI-RADS进行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第一年8名住培医师、第二年10名住培医师和10名进修医师进行BI-RADS培训。培训后,将100个乳腺病例随机分成5组,每组20个病例,分5次对医师进行考核。考核以主任医师读图结果为标准,通过对比每次医师读图的正确与否计算评分,绘制3类医师的学习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3类医师BI-RADS学习曲线从第二次考核评分开始明显升高,而第二次至第五次考核评分走势较为平稳。第一年住培医师、第二年住培医师、进修医师各组自身的前2次考核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8.8±16.9)分比(50.0±9.3)分,(31.5±7.5)分比(53.5±6.7)分,(50.5±8.0)分比(62.0±13.4)分,均P<0.05]。结论住培医师和进修医师经过理论培训和40例病例的读片培训后即可以基本掌握BI-RADS。

  • 标签: 超声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学习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