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进行发掘,至年末有了重要发现。发掘的汉墓有4座,出土了4部西汉织机、9部医书和1部官府文书(及巫术)。9部医书由920支竹简构成,其中,《五色脉诊》有书名,其余皆无书名。整理者暂定名为《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及《医马书》。《昔医论》讲“五色脉”,论述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其中有:“昔曰:所谓五色者,脉之主”;“昔曰:人有九徼……”整理者据此将这部没有书名的医书定名为《昔医论》。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官府文书 五色 医书 书名 发掘
  • 简介:树种与不耐树种相比,其光合作用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少的光照条件下就开始。随着光照的增加,耐树种能以较低的光强达到最大的光合作用率,而不耐树种则不能。随着光照的持续增加,就出现相反情况。不耐树种能响应光照的持续增加,比耐树种达到更大的光合作用率,而耐树种则不能。一般说来,空旷地上的不耐树种比耐树种生长快。随着荫蔽的形成,两者的生长差异缩小。当荫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耐树种的生长将超过不耐树种。选择人工更新方式时,应考虑树种的适光性及其随竞争和光照而形成的生

  • 标签: 耐荫树种 适光性 生长差异 空旷地 光强 人工更新
  • 简介:<正>《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五》: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其中,"撤无走",张纯一校注:"孙(星衍)云:‘撤即(?)假音字,《说文》(?),人不能行。《玉篇》蹩躠,旋行貌。撤又徹俗字。’苏(舆)云:‘无走,即靡有家室意。正与上坏室相承。’"~①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或以"无走"为"不能行走"易解而未注,对"撤"则在引孙星衍语后"案":"‘’为‘蹩’之假,‘撤’即‘(?)’字,见《汉书·贾

  • 标签: 晏子春秋集释 《晏子春秋》 《玉篇》 内篇 江表传 景公
  • 简介:王茂(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清代财政学家。歙县杞梓里人,后移居雄村义成。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御史、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王茂在京历任三朝,居官30年,不携眷属随任,一直独居宣武门外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而闻名。1864年,因为母亲去世离职返乡,1865年在家乡病逝。

  • 标签: 王茂荫 财政学家 宣武门 歙县 户部 御史
  • 简介:若干年过去,又过了若干年,我始终不愿回忆我跟杨萌那段清浅如水的时光,连触碰一下都像会揭开一个惊天秘密那样,对任何人都只字不提。我曾经多么想把一切忘记,我在杨萌给我的唯一一张照片的脸上贴了指甲盖那么大一片白纸,多次搬家后,那张贴了白纸的照片不记得被夹到哪本书里去了,想找,不知该从哪本书翻起。而现在,我却急于写下来,不为别的,是为对抗遗忘。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浏(1899—1984)中国音乐学家,江苏无锡人。1916年就学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1923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曾任北平哈佛燕京学社音乐研究员、重庆及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1949年后曾任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曾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幼年读经史诗词,

  • 标签: 杨荫浏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学家 哈佛燕京学社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衰萎和振兴,是新时期戏曲的主要状态。衰萎的主要原因是上个世纪末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轻视。但是,党和政府出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对文化建设的长远考虑,采取了系列得力的"振兴戏曲"的措施,使戏曲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振兴的主要成绩在于新编剧目的大量问世与民营剧团的活跃。而要想在根本上扭转戏曲的命运,必须创制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与程式性的声腔音乐。

  • 标签: 程式性 民营剧团
  • 简介: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街道工委书记李志平认为,讲好乡愁故事,做好乡愁文章,有利于建立城市居民之间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情感纽带,应从三方面努力。第一,增强归属感,要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必须要做美环境。

  • 标签: 塑料垃圾 知可 英国工程师 生物降解 提取物 数字经济
  • 简介:他也许是我一个远房亲戚。对,我说的远房是我讲不清楚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某某叔伯之类吧。总之,他也许死了,也许活着。在我看来,他应该死了,否则不可能留下这个蓝皮笔记本。你知道,蓝色一度在某个年代异常流行——人们吃穿用度都喜欢蓝色。天空般的蓝。让人想起灵魂和远方,你要扎进人堆里就像掉进蓝色大海。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晋商中以平阳府(临汾)的亢嗣鼎为首富,人称“亢百万”。亢家发迹于明末清初,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成为在京、津、吴、皖、粤等地都有商铺的大商人。

  • 标签: 荣辱世荫堂
  • 简介:张北城最阔绰混账的大少爷昨夜里一命呜呼了.大少爷孙俯人缘之坏.哪怕常常受他恩顾的烟馆妓女都要捂嘴偷笑.他爹妈早就不承认这个儿子了.对他撒手不管.看一眼都嫌堵得慌.肯为他辛苦操劳、包办丧事、流泪伤心的.只有被他称为铁母鸡的正房妻子周槐。周公馆前驶来一辆汽车.戴着黑色小礼帽、身穿黑呢子大衣的周槐一脚踏出汽车.看着堂前被白玫瑰环绕的丈夫的尸身。

  • 标签: 周公馆 汽车 丧事
  • 简介:因为家境贫寒,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的曾权在年仅20岁时就辍学踏入了社会。一家知名医药企业刚刚贴出招聘科员的启事,就引来了数十名应聘者,曾权也在其中。面试时,数十名应聘者被一编了号,曾权因来得较晚而被编在了后面。面试开始不久,几位先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阴沉着脸从招聘办公室走了出来,他们沮丧地说:“招聘条件很苛刻,没有大学文凭和两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者,一概不收!”

  • 标签: 医药企业 招聘条件 大学文凭 演讲与口才 苛刻条件 机会难得
  • 简介:<正>一、生平述略张麟先生是广东东莞石龙镇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十一月生于那个镇上的一户“书香人家”中。他还幼小,母亲便去世了;父亲把他抚育长大。他的父亲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严师。从他开蒙受书,便给他以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他把五经、四书、三传、史汉、通鉴、诸子书、古文辞……,一一熟读成诵。他天赋很高,有异乎常人的记性和悟性,对读书又特别爱好。到十六七岁他辞家赴北京时,他的旧学根柢已经很坚实,知识颇为广博了。同时,他追求新学新知;新思潮的洗礼使他很早就能出入旧学,不受传统局限。

  • 标签: 张荫麟 中国史 历史哲学 西南联大 中国通史 孔子
  • 简介:采访说明:这里发表的,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对杨浏先生的采访记录。这份记录压在我的抽屉里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年正逢杨浏先生逝世30周年,又是音乐研究所成立的60周年,因此我将之公开发表,作为纪念杨先生和研究杨先生的一份资料。

  • 标签: 杨荫浏 采访录 20世纪70年代 采访记录 80年代 研究所
  • 简介:散实官的品级高低是隋代门制度的标准,五品及五品以上均有,卫官系统是门入仕的主要途径。一品官员嫡子可从正五品的仪同或千牛备身起家,二品官员之子可从亲卫或太子千牛起家,三品官员可子为亲卫或太子亲卫,四品官员可子为勋卫或太子勋卫,五品官员可子为翊卫。门制度有以当朝官品为原则,继承前朝制度,重视军功,承认前朝等特点。门制度在各种选官途径中起着制约和平衡作用,门官员对隋代的政局有重大影响。

  • 标签: 隋代 门荫 散实官 卫官
  • 简介:<正>1899年至1910年1899年11月10日,即清光绪35年,农历己亥年10月初八,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城。祖父辈以教读游幕为业。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十三经、唐诗、纲鉴易知录等。约六、七岁时,与兄溥一道,向邻居小道士颖

  • 标签: 中央音乐学院 昆曲 出版社 私塾 公开出版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