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部方言植物名称种类繁多,在植物命名方法上,与其他民族的植物命名制存在"异曲同工"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植物命名和分类主要根据植物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效用功能而划分的。植物名称形象生动的特点是苗族抽象思维在植物命名和分类中的体现,这不仅表现了苗族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苗族对植物的认知特点。

  • 标签: 民族名物学 植物命名 植物分类 苗语西部方言
  • 简介:摘要: 苗族药物名称比喻形象、生动,指向具体,具有一定的组合规律,遵循常用表达习惯。词法结构多为定中结构偏正词组,构词形式可分为中心加修饰,中心加修饰加限定语,纯中心或修饰三种类型。以用药部位作集合项的集合词充当中心命名的药,药用部位为中心

  • 标签: 苗族医药 《中华本草•苗药卷》 翻译 命名方法
  • 简介:东部方言(湘西方言)文字已经创制出来并正在积极大力推行。它是采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是在汉语拼音字母的基础上仿拟创制的。它的特点和结构形式是以声母加韵母再加声调字母三者紧密结合成一个音节的。解放以后,汉

  • 标签: 汉语借词 东部方言 汉语拼音字母 仿拟 拼音方案 苗族人民
  • 简介:以京、阪、神三市为中心的区域,统称日本关西地区.关西方言的表达形式或语音语调(?)方面,均与东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仅以大阪方言为脉络,东京为参照,简单对比其日常用语的表达特点.

  • 标签: 简单对比 表达特点 三市 社会语言学家 仕事 说大
  • 简介:对同一语族各种语言之间或同一语言各方言土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的研究,目前已有相当可观的成果,而对于不同语族语言之间语音对应关系的研究还十分罕见。虽与水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同属一个语系,且自身的某些词汇也有较强的稳固性。依据历史比较语言学中语音对应规律的一般性原理,对分属不同语族的两种语言——和水之间,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二者的语音对应关系进行尝试性探索,为研究汉藏语系语音演变的历史脉络提供一点思考。

  • 标签: 苗语 水语 语音对应
  • 简介:贵州威宁有极丰富的状词。状词主要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又不同于副词。本文前言部分简单说明状词是一个独立词类的理由,然后分四节介绍状词。第一节讲状词的语音特点,特别是声调的特点。第二节讲和状词连用的三个助词,它们分别表示指小、加强和减弱等附加意义。第三节讲状词的形态变化。大多数状词有本形、变形两种形式。本形表示动作或性质是规则的、单纯少变的;变形表示动作或性质是不规则的、复杂多变的。第四节讲状词的分类。状词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主要修饰形容词,修饰时不需要联系助词。第二、三两类主要修饰不及物动词,其中第二类修饰时不需要联系助词,第三类修饰时有时需要联系助词。第四类主要修饰及物动词,修饰时需要联系助词,出现在动词的宾语之后。第五类不修饰动词、形容词,本身表示一种动作的状态,在句子中充当表语,但必须有联系助词介于主语和表语之间。以上这五类状词除第五类中的四音节形式的以外,都有形态变化。第一类状词可以接表示指小、加强,减弱三种意义的助词。其余四类都只能接表示指小和减弱两种意义的助词。第六类状词没有形态变化,它们和动宾词组或形补词组构成固定词组,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或状语,但前面必须有联系助词。文章最后附主要状词表,并列出各个状词修饰的形容词和动词。

  • 标签: 形容词 助词 不及物动词 普通式 修饰 单音节
  • 简介:<正>福州方言口语中,词语连读一般都发生音变。包括调变、声变、韵变以及衍音、谐音等,极其繁复,令人难以辨认.本文就条件音变、特殊音变、衍音、谐音等几方面讨论福州话的流音变规律。福州话的声韵调,请参看拙作《福州方言的"切脚词"》(载《方言》1982年第1期,37—46页)。

  • 标签: 福州方言 连读变调 音变规律 福州人 韵母 阴平
  • 简介:摘要:相比于达斡尔其他方言区,齐齐哈尔方言区的达斡尔族接触汉族早,使用汉语者居多。该方言产生前化元音,特有词汇不多,语法中的格有所减少。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及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齐齐哈尔方言的汉语借词较多。

  • 标签: 达斡尔语 齐齐哈尔方言 分布
  • 简介:<正>讳饰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某种交际需要或者心理作用而对说的话有所避忌时,往往采用委婉、间接的说法来代替直白,来装饰美化,这就是讳饰。明陆容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从徐州方言来看,讳饰不仅数量很多,而且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即是对徐州人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使用的讳饰所作的调查和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分类列举调查的结果,并对不易理解的说法加以解释,然后再从它们所采用的方式和运用的情况等方面,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徐州方言 讳饰 心理作用 社会生活 男性生殖器 修辞手段
  • 简介:黔东指示词分为定指指示词和疑问指示词。定指指示词分“近指”noη^3(这)、“对指”nen^3(那)、“中指”moη^3(那)、“远指”ε^1(那)和“非呈现指”i^3(那);疑问指示词只有一个tei^6(哪,何)。

  • 标签: 黔东苗语 指示词 分类
  • 简介:文章从历史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角度对中"丈夫"和"妻子"这两个亲属称谓的源流进行考察。发现在现代中承载"妻子"义和"丈夫"义的形式具有多源性、兼载性和共存性特点,进而认为在原始时期尚无现代意义上的"妻子"和"丈夫"概念。随着瑶民族及其各个支系分开了,他们各自的社会发展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加之所接触的族群不同,致使各自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亲属称谓系统也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是社会因素与语用因素一起导致了承载"妻子"义和"丈夫"义的形式产生了以上的特点。

  • 标签: 苗瑶语 语源 亲属称谓 “妻子” “丈夫”
  • 简介:<正>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二十四岁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时即有门徒跟随学习,此后,从之求学者络绎不绝。五十岁后,他相继于江西白鹿洞书院、福建武夷精舍、湖南岳麓书院授徒讲学,与“诸生质疑问难,诲诱不倦”,其讲学语录当时就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朱子类》便是宋人黎靖德辑录朱子的讲学语录而成。此书成于朱熹死后七十年,有部分语录曾经朱熹亲自审阅;被辑录者达七十九家,均为朱子门徒,有时同一次谈话,就有数条详略不同的记录并列:因而作为语言材料来说,其可靠程度是较高的。

  • 标签: 朱子语类 湖南长沙 朱熹 白鹿洞书院 七十年 方言色彩
  • 简介:达斡尔布特哈方言有18个基本辅音音位。根据该方言的语音事实及音系整齐性和解释力就可确定,另外11个腭化辅音和12个唇化辅音也具有音位地位。达斡尔布特哈方言辅音类型丰富,独具特色,除了出现大量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外,非强制性流音变和音节间的重叠辅音也是该方言特有的语音现象。

  • 标签: 达斡尔语 基本辅音 腭化辅音 唇化辅音
  • 简介: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个区别于世界的突出文化现象。纵观世界各国的美术史,开始都以人物画为主,欧洲绘画直到16—17世纪才有相对独立的风景画出现,而且数量有限。而在中国,公元前四世纪不但有了纯粹的山水画,而且有正规的精深的山水画理论,以南朝宗炳的《山水画序》和王微的《画云台山记》等论著为例,其中就有论述:“含道应物,澄怀味象,言象之外畅神而已。”这一经典理论的问世,使山水艺术在感性思维和意象表现的基础上,一路沿着艺术创作自由的本质向前推进,故丰碑林立。巨匠有继。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山水画理论 西部 聚焦 文化现象 相对独立
  • 简介:正反问句具有“VP-neg-VP、VP-conj/part-neg-VP、VP-neg、VnV、F-VP、VP-conj”等六种句法形式。“VP-neg-VP”疑问构式一头连着正反选择问句,另一头连着其省略式“VP-neg”、“VnV”,是多种问句形式的中枢环节。“VP-neg-VP”疑问构式并非源于汉语“VP不VP”正反问句的扩散,而是瑶语句法结构内部发展的产物。

  • 标签: 苗瑶语 正反问句 句法演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1
  • 简介:核心词词源的研究可以说明与汉藏其他语族语言的同源关系,把原始构拟为有声调的语言,瑶共同来自原始

  • 标签: 核心词 苗瑶语 词词源
  • 简介:方言流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方言语汇、句子的直接借用,另一类是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词汇相结合,这一类又可以细分为谐音、连读、语音模因三个小类.文章总结了方言流行的语言特点,最后从社会发展、传播媒介、大众心理三方面阐释了方言流行产生并且流行的原因.

  • 标签: 方言 流行语 特点 成因
  • 简介:<正>最近,曹聪孙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汉语隐语说略》一文。文中着重阐述了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主要形式,即词的秘密语和音的秘密语。音的秘密语在我国的主要形式是反切。有关反切的研究,赵元任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曾发表过《反切八种》一文。文中介绍了反切的定义、各称、通则、跟本地音韵的研究以及它的来源等等。作者认为,“最有系统,在音韵上也最有意思的是用反切的秘密语。真的反切必须把字拆开成为声母韵母两部分,例如妈m—a,在声母后加一个韵母如ai,成为mai,在韵母前加一个声母如k成为ka,于是妈就说成买旮mai-ka。为便于称述,mai字可以叫作妈的声母字,ai叫附加韵,ka可以叫韵母字,k叫附加声。”至于反切名称,作者是取妈字为例,“把他切起来而冠以方言的地名。”文中还介绍了反切八种类型,即北平mai-ka,mei-ka,man-t’a(名称未详),常州式m-la(叫“字”),昆山mo-pa式(叫“切口语”),苏州、浦东、余杭、武康m-pa(叫“洞庭切”),苏州式uoˉmn(叫“威分”),广州la-mi式(叫“燕子”或“燕子公”),东莞la-mi式(叫“盲佬”福州la-mi式(叫“廋”或“仓前廋”)。此外,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中谈及的傣族反语,曹广衢《布依的反语》,王敬骝《佤的反语》,王春德

  • 标签: 反切语 漳州方言 福州切脚词 韵母 声母 秘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