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腹腔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肿瘤40例患者,对患者的围术期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0例病人临床手术均成功,临床手术时间为210~330分钟,平均时间为265分钟。出血量在90~440ml,平均出血量315ml。临床手术以后有3例出现尿瘘,2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通过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后,全部治愈出院。对40例病人进行跟踪随访,临床手术以后三个月40例病人控制排尿能力良好,检查膀胱容量在230~360ml,最大尿流率为14~19ml/s。结论对腹腔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各个阶段采取精细化护理,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使手术以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LRC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27-84岁,中位年龄63.5岁,既往腹部手术史11例。病理分期:〈T2期32例,T2期27例,T3期15例,T4期6例。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19例,Bricker术53例,原位新膀胱术8例。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第1-20例),B(第21-40例),c(第31-60例),D(第61-80例)四组。四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腹部手术史、尿流改道方式及肿瘤分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清扫淋巴结数量等指标,并观察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四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清扫淋巴结数量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仅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比较,四类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清扫淋巴结的数量则不断上升。结论LRC具有明显的学习曲线,单个术者约行30例LRC手术后,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学习曲线方能趋于稳定状态。�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 学习曲线
  • 简介:随着腹腔技术不断发展,腹腔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laparscopicradicalcystectomy,LRC)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且日益规范的微创治疗方法,但传统LRC由于解剖层次及手术步骤复杂、手术耗时较长、难度较大、学习曲线较长等原因,在多数医院一直难以常规开展。

  • 标签: 解剖性 CYSTECTOMY 手术耗时 盆腔淋巴结清扫 尿流改道术 PELVI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腹腔全子宫切除腹腔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子宫全切指征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腹腔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将行腹腔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腔阑尾切除术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小儿阑尾炎20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开阑尾切除术)、研究组(腹腔阑尾切除术),评定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手术长时间多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阑尾炎患儿行腹腔阑尾切除术作用突出,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借鉴。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手术护士配合腹腔肝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护理配合经验的总结来提高护理人员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能力。方法手术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到病房探视患者,准备手术设备及器械,术中巡回护士查对病人,建立通路,摆放患者体位和仪器,清单所以物品;洗手护士准备器械,建立气腹,安置装置孔,标本装入取物袋,配合医生粘好敷料贴;结论腹腔肝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大、手术方式新,通过手术护士对物品充分准备和娴熟手术配合,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肝肿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切除胆囊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腹腔胆囊切除手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的护理配合操作,并对手术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未有一例发生感染、术后出血等临床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施行腹腔胆囊切除术过程中,通过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术后处理等手术临床护理配合工作,可为手术成功提供可靠保障,实现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腹腔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纳入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阴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腹腔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联合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能够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加速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宫腔镜 腹腔镜 剖宫产 切口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与开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ReviewManager5.3分析软件,对国内95项有关腹腔胆囊切除术和开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疗效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胆囊切除术组,合并RR值为2.91,95%的CI为(1.85,4.57);术后住院时间的合并加权均数差为6.37,95%的CI为(5.15,7.5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胆囊切除术。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与比较腹腔胆囊切除术与开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是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腔胆囊切除术与开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0%,对照组是2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胆囊切除术,既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时间,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保障生命安全。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腹腔阑尾切除术与开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92例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微创手术组患者采用腹腔阑尾切除术治疗,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开阑尾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剖宫产瘢痕修补术在有生育要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例剖宫产瘢痕患者行腹腔修补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6年前疑诊胎盘早剥于我院行首次剖宫产,术程顺利,术后恢复好,月经正常,无下腹痛。3年前计划生育二孩,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剖宫产瘢痕,宽约3.9mm,要求手术修补而行宫腔镜检查术+腹腔剖宫产瘢痕修补术。术后1年如愿妊娠,孕期尚平顺。2016年1月再次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母子体健。结论腹腔修补术在剖宫产瘢痕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能否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患者孕期需严密监测,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 标签: 剖宫产瘢痕憩室 腹腔镜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临床诊疗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间腹腔胆囊切术治疗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5例病人中,顺利完成手术237例,5例因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转开,2例发生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出血,术中处理成功未中转开,1例因炎症较重,解剖关系辨认不清至胆总管横断伤,术中及时发现并中转开,在直视下行胆总管修补术,胆总管内置“T”管,术后支撑6个月拔管,手术时间前期约90~120分钟左右,近两年逐步缩短至50分钟左右,住院时间平均约3~5天。213例术后随诊均无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严谨的学术态度,果断及时地中转开手术是避免和处理LC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