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肝αβ 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收治的1例肝αβ 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乏力症状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肝αβ T细胞淋巴瘤ⅣA期。明确诊断后给予ECHOP方案治疗,第3个疗程更换为西达本胺联合GDP方案治疗,随访至2021年5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结论肝αβ 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 肝脾αβ T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外伤性破裂采取动脉栓塞术产生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50例急诊外伤性破裂患者。研究时间: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研究分组方式:随机数表方式。研究分组类别:对照组实施修补术,为25例,观察组实施动脉栓塞术,为25例。研究根本目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脾动脉栓塞术 急诊外伤性脾破裂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开腹切除术治疗创伤性破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创伤性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均等分为28例观察组以及28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破裂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开腹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43%显著低于观察组96.4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57%明显高于观察组7.14%(P<0.05)。结论:开腹切除术治疗创伤性破裂有显著的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开腹脾切除术 创伤性脾破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重度减少(血小板计数≤30×109/L)肝细胞癌患者行肝联合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55.0±7.9)岁。根据术前1 d血小板水平分为观察组(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n=20)和对照组(3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n=26),均行肝联合切除或肝联合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等)、血小板计数、术后3 d内每日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当天血红蛋白与术前1 d血红蛋白差值)、住院时间等。复诊或电话随访再出血和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第5天和第3天恢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术后3 d内每日引流量为(407.3±124.2)ml、血红蛋白丢失量(31.1±8.6)g、住院时间(13.7±3.3)d,优于观察组的(647.5±209.5)ml、(38.3±12.8)g、(16.9±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例(15.0%)发生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再出血,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0例(50.0%),对照组分别为2例(7.7%)、12例(46.2%),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小板重度减少并非是肝细胞癌患者肝联合切除的绝对禁忌证,经过充分合理的术前调整和评估,手术仍然安全可行。

  • 标签: 癌,肝细胞 血小板减少 高血压,门静脉 肝脾联合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对心两虚失眠患者施以针灸、归汤联合治疗的效果和体会。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5~2022.5就诊于我院的心两虚失眠患者72例,施以西医常规疗法的36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针灸、归汤联合疗法的36例患者分入治疗组,对比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较佳(P

  • 标签: 心脾两虚失眠 针灸 归脾汤
  • 作者: 高清妍 陈明 曹曼 肖志坚 邱录贵 安刚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3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MDS诊疗中心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300020,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 411100,巨野县人民医院,菏泽 27490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瘤诊疗中心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疑诊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常规骨髓及淋巴结检查均无异常淋巴细胞克隆证据。进一步排查发现患者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直接库姆实验阳性、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仍提示免疫异常相关疾病。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流式细胞学检测CD3+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升高,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提示FAS基因热点突变,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ALPS为罕见病,常规检查仍不能确诊患者,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流式检测及深度二代基因测序可提供帮助。该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激素减量病情平稳。

  • 标签: 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自身免疫性 全血细胞减少 淋巴结肿大 FAS基因 双阴性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用更昔洛韦联合氨肽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入组10例,入组后针对患儿实施抽签法分组,分为考察组及一般组,考察组采取比更昔洛韦联合氨肽治疗,一般组利用更昔洛韦治疗,分析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考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施更昔洛韦联合氨肽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脾氨肽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需行肝移植术的严重功能亢进受者在肝移植术中同期进行动脉结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06例患者,其中男性180例,女性26例,年龄(51.0±9.0)岁。51例肝移植术中行动脉结扎的患者设为研究组,155例术中未行动脉结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指标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1、3、7、30、90天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5、7、30、90天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术后第3、5、7、30天研究组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发生感染、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动脉/门静脉血栓、精神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现急性肾损伤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者分别为5例(9.8%)和2例(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行动脉结扎术是安全的,有益于严重功能亢进受者术后早期白细胞计数回升以及血肌酐指标恢复,且并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移植 脾动脉结扎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 简介:【摘要】 目的 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亢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门脉高压伴亢患者共80例,80例患者均实施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观察80例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常规指标、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治疗后80例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80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伴亢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外周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门静脉压力。

  • 标签: 脾动脉栓塞 思他宁 门脉高压 脾亢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外伤性破裂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中将优质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64例为病例,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2例,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囊肿的诊治情况,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收治的入院诊断为囊肿的14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为(8.7±3.1)岁,术前病程时间为(5.1±4.7)个月。术前腹痛8例,余6例无临床症状。术前均行B型超声和腹部增强CT检查,其中3例术前行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按术中是否输血,将患儿分为输血组(5例)和未输血组(9例)。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手术前病程时间、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情况、并发症、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病理诊断、术后住院天数、出院后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开放手术4例,腹腔镜手术10例,其中2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本研究患儿手术时间为(125.4±52.9) min,输血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输血组,(176.0±49.2 )min比(97.2±29.1)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病理诊断为假性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10例,10例中表皮样囊肿1例,皮样囊肿9例,无并发症。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为(5.1±1.7) d,术后住院时间为(7.9±3.4) d。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在输血组和非输血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复查B型超声,随访时间为(20.8±10.3)个月,术后复发1例,病理诊断为皮样囊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脾脏。结论对于囊肿行保手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再次手术切除脾脏。

  • 标签: 囊肿 外科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归丸处方来源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归汤”,我国药典1985年版开始收载。近年来归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随着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展,本文就归丸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归脾丸 临床应用 新进展
  • 简介:摘要门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肝硬化患者,木村病合并门静脉、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本文报道一年轻男性,以发热、皮疹、咳嗽起病,以肝脏肿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IgE显著增高为突出表现,经两次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木村病。经利伐沙班、华法林、依诺肝素抗凝治疗血栓消退后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使木村病得到控制。

  • 标签: 木村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门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切除术治疗的外伤性破裂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加以观察。方法:选取外伤性破裂切除术患者30例,分为普通组、综合组2组研究,每组15例,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普通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普通组,且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比普通组的26.67%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外伤性脾破裂 切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动脉瘤手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切除5例,腹腔镜手术4例,机器人手术1例,术后梗死1例,胰瘘2例;动脉瘤切除重建12例,其中开放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4例,机器人手术6例;术后梗死2例,胰瘘4例;动脉瘤切除术+脾脏部分或全部切除术5例,其中开放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2例,机器人手术2例,术后胰瘘3例;动脉瘤切除+部分切除术+胰腺部分切除术2例,其中开放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1例,术后1例出现胰瘘。本研究提示4种手术方式均为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具体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个体情况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导管部分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肝硬化并功能亢进症患者47例,均采用经导管部分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方法,分析干预后患者的肝纤维相关指标、血常规变化、门静脉宽度变化以及脾脏大小变化等。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比干预前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化并功能亢进症患者应用经导管部分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了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适宜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 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氨肽口服冻干粉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本院6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玉屏风颗粒)与观察组(玉屏风颗粒联合氨肽口服冻干粉),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IgG、IgM、CD4+、CD8+和CD4+/CD8+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玉屏风颗粒 小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