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脑脊液耳漏合并鼻咽部脑膜脑膨出病例。男性患儿,头部外伤后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经颞骨CT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脊液耳漏,手术修补后1年之内脑膜炎再次反复发作,颅脑MRI水成像检查发现鼻咽部脑膜脑膨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术后随访9年,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儿童自发性脑脊液耳漏(spontaneous 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SCSFO)病例。例1,患儿男,9岁,因“右腮腺区隆起伴右耳溢淡粉色液2年”入院,曾于外院接受脑脊液修补术治疗,再发后就诊于我院,影像学提示右侧颞骨肿物切除、脑脊液耳漏修补、外耳道封闭术后改变,右侧上颌骨、颞骨、蝶骨、枕骨及肩颈部多发异常信号,考虑患儿多处漏口且部分漏口未闭,遂接受颞下窝进路TypeB岩部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包块再发并反复头痛,考虑颅高压,先后行钻孔脑室外引流置管术及脑室穿刺脑室腹腔引流术减低颅内压力,随访2年无复发。例2,患儿男,5岁,因“间断头痛1年,加重伴左耳痛、发热3个月”入院,伴呕吐、发热,曾按“脑膜炎”接受治疗,我院颞骨CT提示中颅窝局部骨质缺损,行经乳突/岩骨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出现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表现,甘露醇降颅压治疗缓解症状,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后谵妄大鼠血脑脊液屏障的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147只,3月龄,体重24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49):对照组(C组)、单纯麻醉组(A组)和术后谵妄组(P组)。C组大鼠不接受麻醉和手术处理,A组大鼠接受1.4%异氟烷麻醉2 h处理,P组大鼠在1.4%异氟烷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于术前24 h、术后6、9和24 h时测试大鼠行为学(埋藏食物实验、旷场实验及Y迷宫实验);术后6、9和24 h于大鼠尾静脉注射荧光素钠(NaFI)后取大鼠双侧侧脑室脉络丛(CP)及脑脊液(CSF),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P ZO-1、occludin、claudin1、E-cadherin和VE-cadherin表达;术后6 h时大鼠尾静脉注射10、40和70 kDa FITC-dextran后取CSF,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CSF NaFI,10、40和70 kDa FITC-dextran的浓度;取CP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双侧CP上皮细胞(CPECs)形态。结果与C组和A组比较,P组大鼠术后食用麦片潜伏期延长,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进入新异臂次数百分比及新异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僵直时间缩短,大鼠CP 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下调,CSF NaFI浓度、10及40 kDa FITC-dextran浓度增加(P<0.05或0.01),CPECs排列紊乱疏松,微绒毛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局部模糊不清,间隙增宽。结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血脑脊液屏障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脑脊液 脉络丛组织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和性质判断的检查方法。中国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性疾病、肿瘤、脑膜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技术操作与诊断流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发表相关规范与专家共识。

  • 标签: 脑脊液 细胞学 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培养常见菌及其体外耐药性,为其结果解读和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询实验室信息系统,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7至2019年所有脑脊液的培养结果,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追溯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共分离到菌株1 312株(细菌1 294株,真菌18株),致病菌497株(37.9%,497/1 312),其中革兰阳性菌288株(57.9%),革兰阴性菌200株(40.3%),真菌9株(1.8%),前5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20.5%,102/497)、肺炎链球菌(12.9%,64/497)、无乳链球菌(10.5%,52/497)、屎肠球菌(6.6%,33/49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6%,28/497),研究年限内致病菌的分离率有逐年增高趋势(χ²=34.84,P<0.001)。除肺炎链球菌感染者主要为1岁以上儿童外(76.6%,49/64),其他4种菌主要见于1岁以下婴儿[大肠埃希菌(95.1%,97/102)、无乳链球菌(98.1%,51/52)、屎肠球菌(81.8%,27/3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1.4%,20/28)]。815株(62.1%,815/1 312)为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80株)、微球菌(50株)、棒状杆菌(28株)和屎肠球菌[23株,占屎肠球菌总数的41.1%(23/56)]为主,污染菌分离率在夏秋季较高,研究年限内其污染菌分离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χ²=13.26,P<0.001)。结论儿童脑脊液培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棒状杆菌、屎肠球菌是脑脊液培养常见污染菌,临床医师应结合菌种类型和临床特点分析脑脊液培养的意义。

  • 标签: 脑脊髓液 细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脊液标志物,尤其是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对Creutzfeldt-Jakob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按2009年Brain标准及2018年Neurology改良版标准选取2018—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研究队列中的散发性CJD(sporadic CJD,sCJD)患者。按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AD)协会标准选择年龄、性别相对匹配的AD患者以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应用其脑脊液标本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共收集了12例sCJD患者入组,同时收集49例AD患者以及14名认知正常者入对照组。所有脑脊液标本均为腰椎穿刺时直接滴落收集,-80 ℃保存,由专门实验室及指定实验员进行T-tau蛋白、P-tau蛋白测定。同时收集sCJD患者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并按规定将sCJD病例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14-3-3蛋白及相关的基因。结果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比3组人群脑脊液tau蛋白含量,结果显示sCJD组T-tau水平达1 211(448,2 227)pg/ml,AD组T-tau水平达549(314,1 07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79,192)pg/ml,U=20、73,P<0.01]。sCJD组的T-tau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显著高于AD患者(U=178,P=0.034 9)。在AD患者中,P-tau水平达72(58,109)pg/ml,较对照组[27(15,42)pg/ml]显著升高(U=82,P<0.01),但在sCJD患者[32(24,47)pg/ml]无明显升高。sCJD患者的T-tau/P-tau比值[29.77(20.01,54.53)]高于AD[7.45(4.79,10.43);U=87,P<0.01)。12例sCJD头颅MRI均存在"花边征",5例存在脑电图三相波改变。9例sCJD患者被上报至中国疾病防治中心,其中4例14-3-3蛋白阳性;9例朊蛋白PRNP基因均无突变,129位密码子均为M/M型,219位密码子均为E/E型。结论sCJ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T-tau/P-tau显著增高,对于sCJD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克-亚综合征 痴呆 生物学标记 神经变性疾病
  • 作者: 张涛 胡安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脊柱外科,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怀化医院脊柱外科,衡阳 421001 怀化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怀化 418000
  • 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是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脑脊液是一种保护大脑和维持颅内压的生理性液体,脑脊液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并增加脑膜炎的风险。正确有效的硬脊膜缝合和修补是恢复的基础,硬脊膜的修复难以通过药物途径得到缓解,因此脑脊液漏及时识别和细致修复,对于恢复和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不同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就脑脊液漏的病因和诊断及其修复方法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以避免伤口和椎管内及颅内感染、延迟愈合、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脊髓神经受压等并发症发生,能对患者的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脊柱 手术中并发症 诊断 治疗应用 脑脊液漏 硬脊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脑脊液外引流的最佳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脑脊液外引流管理的合格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及证据转化系统,遴选5个维度的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制定13项审查标准,以此标准实行40例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的40例再审查。结果通过人员培训及证据转化的临床应用,13项审查标准中除第11项外,其余执行率均上升(χ2值为8.889~34.290,均P<0.01);脑脊液引流总量控制的合格率由57.5%(23/40)上升至100.0%(40/40),引流速度控制的合格率由40.0%(16/40)上升至100.0%(40/40),健康教育合格率由42.5%(17/40)上升为9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1.590、34.290、20.180,均P<0.01)。结论脑脊液外引流管理相关证据的转化推动了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及提升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外引流 最佳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内参基因U6和Cel-miR-39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微小核糖核酸(miRNA)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并初步用于脑脊液miRNA定量检测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常规脑脊液检测后保存的标本,根据最终诊断依据纳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4例。提取其脑脊液标本miRNA,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miRNA的表达水平。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内参基因miRNA的稳定性,采用2-ΔCt方法计算靶标miRNA的相对表达量。标本重复检测的一致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靶标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0份脑脊液标本中,U6检测的循环阈值(Ct)为(30.40±3.30)个循环,表达丰度较低,Cel-miR-39检测的Ct值为(21.49±0.70)个循环,表达丰度适中。内参和靶标基因miRNA在重复样本检测中一致性均较好(r>0.931, P<0.001)。根据3种软件分析结果,Cel-miR-39在70份脑脊液标本中表达稳定性更高,更适合作为脑脊液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以Cel-miR-39为内参,靶标基因miR-126-3p(1.13±0.41比3.34±0.82, t=2.452, P=0.016)、miR-130a-3p(0.56±0.10比2.59±0.70, t=2.960, P=0.004)和miR-151a-3p(0.64±0.25比2.11±0.33, t=3.536, P=0.001)在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论Cel-miR-39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miRNA定量检测的标准内参,脑脊液中miR-126-3p、miR-130a-3p和miR-151a-3p的相对表达量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微RNAs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脑脊液外引流的最佳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脑脊液外引流管理的合格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及证据转化系统,遴选5个维度的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制定13项审查标准,以此标准实行40例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的40例再审查。结果通过人员培训及证据转化的临床应用,13项审查标准中除第11项外,其余执行率均上升(χ2值为8.889~34.290,均P<0.01);脑脊液引流总量控制的合格率由57.5%(23/40)上升至100.0%(40/40),引流速度控制的合格率由40.0%(16/40)上升至100.0%(40/40),健康教育合格率由42.5%(17/40)上升为90.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1.590、34.290、20.180,均P<0.01)。结论脑脊液外引流管理相关证据的转化推动了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及提升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外引流 最佳证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CSF)α-突触核蛋白(α-syn)浓度预测术后谵妄(POD)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硬膜外-脊椎联合麻醉手术患者1 000例,选择L3,4间隙进行穿刺,到达蛛网膜下腔后,取CSF 2 ml,采用ELISA法测定CSF 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记录不同年龄段患者CSF α-syn浓度和POD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并以年龄、ASA分级、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5个匹配变量进行频率匹配(1∶1)。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41例患者,POD发生率为15.0%。匹配后POD组126例,非POD组126例。随着年龄增长,CSF α-syn浓度及POD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与非POD组比较,POD组CSF α-syn、T-tau、P-tau浓度升高,Aβ40、Aβ42浓度降低,Aβ40/P-tau、Aβ42/P-tau、Aβ42/Aβ40、P-tau/T-tau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CSF α-syn、p-tau、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CSF Aβ40、Aβ42浓度升高,Aβ40/P-tau、Aβ42/P-tau升高为POD的保护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SF α-syn浓度与Aβ40、Aβ42浓度呈负相关,与P-tau、T-tau浓度呈正相关(P<0.05)。CSF α-syn浓度预测PO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5,Youden指数为0.664,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6.36%(P<0.001)。结论CSF α-syn浓度与POD发生相关,其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

  • 标签: α-突触核蛋白 谵妄 脑脊髓液 预测
  • 简介:摘要原发和多种转移肿瘤浸润中枢神经系统(CNS),因CNS的特殊结构,脑脊液(CSF)的实验室检测在CNS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SF中的肿瘤细胞是评价CNS肿瘤累及的重要技术,为了规范操作,加强质量控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此专家共识。

  • 标签: 脑脊液 肿瘤 流式细胞术 质量控制 共识
  • 简介:摘要肺癌目前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2018年报道,全球新发肺癌患者为209万3 876例,死亡176万1 007例,两者仍位居所有癌症首位。肺癌脑膜转移被认为是肺癌的终末表现,预后差,未经治疗者生存期4~6周。因脑膜转移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特点隐匿[1],导致诊断困难。目前主要依据ESMO-RANO标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MRI及脑脊液等检查进行分型诊断,而脑脊液中发现恶性肿瘤细胞仍然是脑膜转移癌诊断的金标准。随着近年新技术的发展,靶向、免疫等新药应用以及通过脑室内给药等途径显著改善了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结合我院脑转移诊治中心的体会及文献复习,拟分析脑脊液检测及相关治疗在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中的应用和前景。

  • 标签: 脑膜转移,肺肿瘤 诊断,脑脊液 治疗,靶向 治疗,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伴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CSF)等辅助检查结果,为临床识别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及其病原学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发热伴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CSF常规和/或生化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44/64例,69%)和异常组(20/64例,31%),对2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SF结果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将20例CSF结果异常的患儿,根据CSF糖水平分为糖正常组(12/20例,60%)和糖降低组(8/20例,40%),比较2组间发热时间、血炎症指标及CSF常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改变(OR=435.99,P=0.010)、异常神经系统体征(OR=65.25,P=0.023)及呕吐(OR=20.56,P=0.048)为CSF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CSF检查结果异常患儿中,平均发热持续时间:糖降低组为12.50(7.75~16.75) d,糖正常组为4.00 (3.00~5.75) d;CSF中蛋白:糖降低组为3 000 (1 745~3 000) mg/L,糖正常组为648 (469~1 734) mg/L;红细胞沉降率:糖降低组为71.50 (56.00~97.50) mm/1 h,糖正常组为20.50 (12.00~26.00) mm/1 h;血降钙素原:糖降低组为2.76 (0.90~20.72) g/L,糖正常组为0.23 (0.03~1.00) g/L;血C反应蛋白水平:糖降低组为123.00 (33.00~177.75) mg/L,糖正常组为12.50 (4.25~57.75) mg/L,2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热伴惊厥患儿中,若同时伴随精神状态改变、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和/或呕吐,提示可能存在CNS感染,需要尽早进行CSF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再如CSF检查结果异常者,CSF中糖水平的降低则高度提示细菌性CNS感染的可能性,需要及时开展其他病原学检查以证实,并尽早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 标签: 发热 惊厥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 腰椎穿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与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MRI检查的400例颅内结核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病变大小、数量、脑脊液生化指标(脑脊液蛋白、葡萄糖、脑脊液腺苷脱氨酶)、脑脊液细胞学指标(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中粒细胞计数、颅内压、淋巴细胞计数)。结果MRI影像学图片显示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病灶数、病灶大小均减少(P<0.05),治疗6个月内病灶的消失率为71.59%(5767/8056);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葡萄糖、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低于治疗前,氯化物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中粒细胞计数、颅内压、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MRI检查显示316例治愈,治愈率79.00%,脑脊液检查显示298例治愈,治愈率74.50%,两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值=0.595。结论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的病灶数目和大小均降低,脑脊液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所改善,颅内结核的MRI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一致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颅内结核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诊断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由砂轮等体积较大的异物导致的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漏临床罕见。该类患者手术处理难度较大,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4月收治1例砂轮导致前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自体带蒂骨膜瓣显微缝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个月随访时无明确脑脊液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脊液神经损伤相关蛋白水平预测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价值。方法选取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 000例,性别不限,年龄4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时的MMSE评分>24分。麻醉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取脑脊液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Aβ1-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的浓度。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POD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964例患者,其中108例发生POD,发生率为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和脑脊液α-syn浓度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脑脊液PGRN浓度和Aβ1-42/p-Tau降低是POD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α-syn浓度(AUC 0.693,95%CI 0.634~0.748,灵敏度57.41%,特异度82.10%,约登指数0.3951)、PGRN浓度(AUC 0.695,95%CI 0.637~0.750,灵敏度59.26%,特异度80.86%,约登指数0.4012)和Aβ1-42/p-Tau(AUC 0.635,95%CI 0.574~0.692,灵敏度93.52%,特异度30.25%,约登指数0.2377)均可预测POD的发生。结论脑脊液PGRN、α-syn浓度和Aβ1-42/p-Tau均可预测患者POD的发生。

  • 标签: 谵妄 脑脊髓液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SPECT/CT显像对脑脊液漏(CSFL)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CSFL疑似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44.2±15.1)岁]。患者术前均行99Tcm-DTPA SPECT/CT脑脊液显像、副鼻窦高分辨率CT(HRCT)和副鼻窦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CSFL的定性、定位诊断效能。结果23例患者中,手术确诊21例为CSFL并明确漏口24个,2例患者术中未见明显CSFL及漏口。99Tcm-DTPA SPECT/CT、MRI、HRCT诊断CSFL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21/21)和95.7%(22/23)、85.7%(18/21)和82.6%(19/23)、76.2%(16/21)和69.6%(16/23);定位漏口的准确性分别为79.2%(19/24)、50.0%(12/24)和45.8%(11/24)。3种影像学检查对CSFL的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451~3.453,均P>0.05);但99Tcm-DTPA SPECT/CT的定位准确性优于MRI及HRCT(χ2值:4.463,5.689,均P<0.05)。结论99Tcm-DTPA SPECT/CT显像对CSFL具有良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在定位诊断更具有优势,有助于指导手术。

  • 标签: 脑脊液耳漏 脑脊液鼻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五乙酸盐
  • 简介:摘要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是SLE侵犯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精神等异常表现的一种疾病。至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多以典型的狼疮脑症状(如癫痫、精神症状、横贯性脊髓炎等)、脑脊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NPSLE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近年来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NPSLE的诊断、评估病情提供了更有力的生物学依据。本文就近几年NPSLE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精神性狼疮 脑脊液 生物标志物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