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段与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段与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段固定(组)治疗和短段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单段和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腰椎脊柱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氏角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椎体高度的检查,可明显发现,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术前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Cobb氏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单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植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脊柱的变形,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 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单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短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段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短,临床预期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单节段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钉植入
  • 简介:2015年7月31日~8月2日,由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主办、美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大爱天下,诚信美”第八届中国(国际)美文化在重庆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

  • 标签: 文化 国际 中国 诚信 美容化妆品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单椎体骨折中应用单段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腰椎单椎体骨折病人23例,均应用单段固定方法,骨折椎体上或下有一侧终板及邻近骨质完整,双侧椎弓根完整。结果术后随访3~15月,所有患者压缩椎体的前缘高度完全恢复;所有前脱位及侧方移位患者完全得到纠正。随访一年无螺钉断裂、拔出。结论单段固定对于骨质密度好的腰椎单椎体骨折,固定段少,创伤小,效果好。

  • 标签: 单节段固定 单椎体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腰椎骨折用集束化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0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单腰椎骨折病人(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4人,前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2.94%,和对照组数据20.59%相比更低(P<0.05)。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7.06%,和对照组数据76.47%相比更高(P<0.05)。结论:单腰椎骨折用集束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满意度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单、腰椎骨折脱位(monosegment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 dislocation,mTLFD)分型系统,并评估各类型的信度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单、腰椎骨折脱位29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出标准,共纳入123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征提出mTLFD分型,即Ⅰ型(椎间盘损伤为主)和Ⅱ型(椎体爆裂性骨折为主),再根据损伤段分布将Ⅱ型分为2个亚型:Ⅱa型(T11及其以上)和Ⅱb型(T11以下)。选取6名脊柱外科医生(3名住院医生、3名副主任医生),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对123例患者进行分型,对各类型进行信度检验,以ICC评估该分型系统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Ⅱa型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中探查骨性占位若仍存在,则行椎体次全切除术;Ⅱb型采用一期后路减压、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术后CT检查若骨性占位仍存在,二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重建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估脊髓神经损害情况,比较各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局部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0.4±1.8)个月,3名住院医生和3名副主任医生对mTLFD分型的可重复性ICC分别平均为0.926和0.964,可信度ICC分别平均为0.746和0.907。进一步对各型进行信度检验,Ⅰ型、Ⅱa型和Ⅱb型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30、0.940和0.966,可信度ICC分别平均为0.918、0.947和0.962。术后56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Ⅰ型、Ⅱa型和Ⅱb型术前VAS分别为(8.5±1.0)分、(8.4±1.0)分和(8.3±0.9)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0±1.1)分、(1.8±1.0)分和(1.8±0.9)分(P<0.001)。Ⅰ型、Ⅱa型和Ⅱb型术前ODI分别为97.0%±2.1%、97.1%±1.9%和97.3%±2.1%,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9.5%±6.8%、27.0%±6.0%和29.0%±6.7%(P<0.001)。Ⅰ型、Ⅱa型和Ⅱb型术前局部Cobb角分别为20.9°±7.1°、29.0°±9.1°和26.4°±6.9°,末次随访时矫正至12.5°±5.4°、18.0°±9.1°和13.1°±5.1°(P<0.001)。结论建立的mTLFD分型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各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均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治疗、腰椎骨折脱位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随访患者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患者锥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正常,且随访结果显示稳定性好,术后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好转,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腰段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效果好,且疗效更加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经伤椎单段固定与跨伤椎短段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经伤椎单段(A组)与跨伤椎短段(B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并获12个月以上随访的65例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d和随访末期时测量伤椎以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观察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度(包括伤椎高度矫正度和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同时比较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有6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完整且获得了12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12~46个月)。术后2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获得显著恢复,但末次随访时A组对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骨折,经伤椎单段固定术和跨伤椎短段固定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单段固定术对术后矫正度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段固定术。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针对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伤椎手术与跨伤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段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单段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00%,对照组为14.00%(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差异不显著,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单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优,患者伤椎的矫正和维持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率低。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跨伤椎手术 经伤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置钉短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于骨科的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经伤椎置钉短段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椎管矢状径占位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为(5.34±2.35)%,对照组患者为(8.26±2.17)%,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置钉短段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 椎管矢状径占位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段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68例单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研究组34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34例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渗血量、住院时间及VA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样具有良好临床效果,且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单段伤椎置钉选择性治疗腰段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皮后路伤椎置钉单段内固定治疗腰段骨折19例。AO分型:A1.1型2例,A1.2型14例,A3.1型3例。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和Oswest珂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椎体的高度、伤椎后凸、内固定物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伤椎矫正复位率为(91,44±3.71)%,远期丢失率(7.78±2.80)%。所有病例均获得骨陛融合,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皮单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是治疗部分创伤性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及IVW、Cobb角情况。结果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6例,B级4例,C级4例,D级6例,E级10例,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IVW、Cobb角分别为(0.95±0.06)、(6.51±0.36),显著优于手术前的(0.64±0.05)、(23.52±3.4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短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脊椎融合率高,固定牢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短节段 椎弓根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损伤 融合率
  • 简介:背景:腰椎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为主要干预方式之一,但不同段固定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后路长段与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8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伤椎固定基础上,采用长段(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长段组,采用短段(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短段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均显著矫正了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随访过程中均发生矫正丢失。长段固定较短段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但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均矫正更好、矫正率更高,且矫正丢失率更低(P<0.05)。结论:后路长段和短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段固定较短段固定的手术损伤大,但短期随访具有更好的矫正疗效、矫正丢失率更低。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长节段 短节段